1971年,中国大使参加摩洛哥国王宴会,意外见证摩洛哥叛乱事件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5 11:11 2

摘要:我国外交家张伟烈这辈子,经历过不少危险时刻,最让他难忘的,除了战场上的枪林弹雨,还有外交生涯里两次直面政变。

我国外交家张伟烈这辈子,经历过不少危险时刻,最让他难忘的,除了战场上的枪林弹雨,还有外交生涯里两次直面政变。

1963年那次伊拉克政变,他作为中国驻伊拉克大使,在回官邸的路上遇上枪战。

司机想取下车上的中国国旗避险,他却坚持不摘:“我们是中国的代表,国旗不能动”,最后靠着镇定闯过了关卡。

这段经历,让他后来面对危险时多了份从容,而这份从容,在1971年的摩洛哥又派上了用场。

他会去摩洛哥当大使,其实和中摩两国的关系变化有关。

1958年,摩洛哥成了第二个,和新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

1963年周总理访摩时,摩洛哥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外国领导人来访从不住进王宫,可哈桑二世特意让周总理住进“和平宫”,还亲自用银杯递薄荷茶,那时候两国关系特别热络。

可后来情况变了,动荡年代里,一些在摩洛哥的中国华侨,散播极左思想,当地政府很不满,甚至驱逐了几名中国留学生,两国关系慢慢冷了下来。

就是在这种时候,张伟烈被派去了摩洛哥,成了第三任中国驻摩大使。

可他到了那儿,工作却不顺利,当地给了他宽敞的办公室,桌上堆着摩洛哥的历史资料,可他迟迟没法跟哈桑二世递交国书,没法以大使身份做事。

所以当收到哈桑二世生日宴会的邀请时,张伟烈心里非常重视。

1971年7月10日,不只是哈桑二世42岁生日,还是登基10周年的日子,这场宴会对张伟烈来说,是修复两国关系的好机会。

他提前准备了礼物,一幅用100个小“寿”字拼起来的“百寿图”,还特意跟翻译聂兵杰交代,到时候要跟国王解释清楚这图的寓意。

宴会当天,张伟烈和聂兵杰早早到了斯基拉特宫。

这座宫殿平时是王室避暑的地方,院子里的棕榈树长得茂盛,殿内挤满了人,有非洲国家的元首,还有各国使节。

桌上摆着摩洛哥人常吃的古斯古斯,还有喷香的烤羊肉,乐队奏着当地的民俗音乐,大家端着酒杯聊天,气氛特别热闹。

张伟烈跟着礼宾官见到哈桑二世,双手递上“百寿图”,笑着说:“国王陛下,这是中国的‘百寿图’,代表着健康长寿,也是中国人民的一点心意。”

哈桑二世接过看了看,点头说了声谢谢,还邀请他坐下一起吃点东西。

张伟烈正想趁这个机会,聊聊递交国书的事,没成想意外突然来了。

中午时分,一声清脆的枪响突然划破空气。刚开始有人以为是卫兵在试枪,可紧接着又传来好几声,还夹杂着喊叫声。

张伟烈心里一紧,当年伊拉克政变的场景,一下子在眼前冒了出来。

他赶紧拉着聂兵杰蹲下,还转头提醒旁边的比利时大使:“快蹲下,不对劲!”

可那比利时大使没经历过这种事,愣在原地没动。

就在这时,一颗子弹“嗖”地飞过来,正好打中他的胸口,鲜血一下子溅到了张伟烈的衣服上。

旁边的沙特大使也没躲过,腿上中了一枪,倒在地上直哼哼。

殿内瞬间乱了,有人尖叫着往门口跑,有人钻到桌子底下。

张伟烈没慌,快速扫了一眼四周:东门方向枪声最密,能看到穿绿色迷彩服的士兵举着机枪往里面扫,冲出去的人一个个倒在地上,其中还有摩洛哥的最高法院院长。

南北两边是高墙,根本没法爬。他拉着聂兵杰,猫着腰就往西边跑。

可刚跑到走廊口,外面又响起了枪声,叛军早就把这儿守住了。

张伟烈赶紧拽着聂兵杰趴在地上,小声说:“别乱动,现在出去就是活靶子,肯定是政变了。”

没过几分钟,几个叛军士兵端着枪走过来,把他们和其他没跑掉的人,一起赶回了大殿。

大殿里一片狼藉,地上全是血和碎盘子,有人吓得哭出声。

这时候,一个穿着军官服的人走了进来,张伟烈后来才知道,他是摩洛哥军官学校的校长迈德布赫。

迈德布赫站在大殿中间,大声喊着要废黜哈桑二世,自己成立“救国委员会”管国家。

摩洛哥的副总参谋长恩来西,忍不住站出来骂他,说他是乱臣贼子。

迈德布赫脸色一沉,朝士兵使了个眼色,几个士兵上来就把恩来西和另外两个军官拉到一边,“砰砰”几枪就把他们打死了。

大殿里没人敢再说话,连呼吸都轻了不少。

迈德布赫觉得自己稳了,让亲信阿巴布上校带着大部分士兵,去占电台和机场,自己留了几十人,看着哈桑二世和其他人。

可他没想到,阿巴布刚走,他身后一个年轻中士突然“啊”了一声,手里的枪走火了,子弹正好打在他胸口。

迈德布赫哼都没哼一声,直挺挺地倒了下去。

哈桑二世

没了首领,叛军士兵一下子慌了,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时候,被关在旁边房间的哈桑二世,反而镇定下来。

他隔着门跟看押他的士兵说话,手里拿着《古兰经》,说他们跟着迈德布赫做事是违背真主旨意,要是能回头,他不仅不追究,还会给他们赏钱。

哈桑二世

那些士兵本来就是被胁迫的,听哈桑二世这么说,纷纷放下了枪。

有个士兵还跑出去告诉其他人,迈德布赫已经死了。

没多久,一群士兵拥着哈桑二世走进大殿,哈桑二世一边念《古兰经》,一边让大家悔过,剩下的叛军也都跪下来喊“国王万岁”。

看到局势稳了,张伟烈拉着聂兵杰悄悄走出大殿。

外面天已经黑了,路上能看到坦克和军车来回跑,远处还有炮火的光。

他们绕了好几个弯,才找到停在外面的使馆汽车,司机看到他们满身是血,赶紧开车往使馆赶。

回到使馆,张伟烈顾不上擦身上的血,先去机要室给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打电话报信。

可话刚说一半,电话突然断了——外面的战火把电路烧了

他只好让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密切盯着局势,自己坐在办公室里等消息。

晚上7点,广播里突然传出一个陌生的声音,说哈桑二世已经下台,现在由军人接管政府。

张伟烈心里咯噔一下,既担心中国该怎么应对,又怕叛军来找使馆的麻烦

他在办公室里来回走,直到晚上11点,广播里传来哈桑二世熟悉的声音,说政变已经平息,电台和机场都拿回来了,他这才松了口气。

后来统计,这场宴会来了800多人(也有说1200人的),90多人死了,还有上百人受伤,是少有的让多国使节遭殃的政变。

而张伟烈凭着早年的战场经验和冷静,带着聂兵杰安全脱险。

这场政变背后还藏着猫腻,哈桑二世平息叛乱后调查发现,迈德布赫的后台是国防大臣乌夫基尔,而乌夫基尔还得到了美国中情局的支持,想把哈桑二世换成傀儡

1972年8月,乌夫基尔又想击落哈桑二世的专机,结果计划失败,他自己自杀了,这场风波才算彻底结束。

张伟烈后来在摩洛哥待了好几年,慢慢修复了中摩关系,也顺利递交了国书。

退休后,他的生活特别规律,每天早上5点多,就和夫人坐公交车,去北海公园爬山,还喜欢读历史书。

90岁的时候,他还写了句诗,说自己“九十不算老,还能做些事”

他常跟子女说,能靠自己就别麻烦别人。长子下岗后,也没找他帮忙,自己找了份新工作。

直到晚年,张伟烈偶尔还会跟家人提起1971年那场政变,说那天的枪声和鲜血,让他更明白和平有多珍贵。

而那场意外,也成了中摩外交史上,一段难忘的往事,见证着两国关系起起落落里的真情。#夏日旅行攻略#

来源:盛世守护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