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配临床实践,亚洲人群或成最大赢家!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5 11:27 3

摘要:约1/3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肾疾病,心血管-肾脏-代谢(CKM)综合征新概念引领糖尿病管理进入更高阶。亚洲作为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重灾区,防治形势尤为严峻。近期,JACC Asia发表最新研究揭示中国人群CKM综合征总体患病率,近80%中国成人符合CKM综合征的标准

约1/3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肾疾病,心血管-肾脏-代谢(CKM)综合征新概念引领糖尿病管理进入更高阶。亚洲作为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重灾区,防治形势尤为严峻。近期,JACC Asia发表最新研究揭示中国人群CKM综合征总体患病率,近80%中国成人符合CKM综合征的标准(1期或更高),23.6%符合进展期标准(3/4期)[1],临床亟需综合管理策略和新型治疗手段。

作为首个具有明确心血管获益的口服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司美格鲁肽片为CKM管理提供便利新选择,这主要基于突破性里程碑研究SOUL的有力支持。亚洲人群心血管获益更大,这对于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有着怎样特殊的价值意义?本刊特邀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李艳波教授进行深入解读。

一、 基线治疗充分,贴近临床实践:口服司美格鲁肽片在标准方案上进一步获益

SOUL研究是首个针对口服GLP-1RA的大规模优效性心血管结局研究,为国际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Ⅲb期临床试验,共纳入9650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和/或慢性肾脏病(CKD)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位随访49.5个月。结果证实,在标准治疗基础上联合口服司美格鲁肽片14 mg可显著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风险14%[2]。SOUL研究具有突破性意义,填补口服GLP-1RA心血管获益的证据空白。

真实世界中,大多数患者会遵循指南接受标准药物治疗(GDMT)。那么,从基线用药特点来看,口服司美格鲁肽片获益能否契合临床实践?SOUL研究设定了基础标准治疗方案,患者在基线时已充分接受降糖、降压、降脂、抗血小板等标准治疗,如RAAS抑制剂80.0%、β受体阻滞剂64.3%、降脂药88.8%、抗血小板药77.2%。在基线降糖药物使用中,二甲双胍75.9%,胰岛素50.7%,尤其是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使用比例在基线时达26.9%,研究期间共计49%患者接受SGLT2i治疗[3]。可见,SOUL研究人群充分贴近真实世界疾病管理(图1)。在GDMT标准治疗基础上,口服司美格鲁肽片治疗仍可提供额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进一步降低心血管残余风险。这一点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图1. SOUL研究基线标准治疗接近临床实践,口服司美格鲁肽治疗后进一步获益

二、 亚洲人群MACE降幅达27%:口服司美格鲁肽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价值凸显

亚洲人群面临心脑血管疾病双重挑战,防治形势严峻

近年来,亚洲心血管疾病流行持续恶化,且发病模式从脑卒中逐渐向冠心病倾斜。近期发表于JACC Asia的东亚人群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研究显示,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地区,目前有47%和40%的心血管死亡分别归因于脑卒中和冠心病[4]。而预计到2050年,亚洲心血管疾病发病人数将达到7.3亿,在东亚地区,缺血性心脏病将成为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次为脑卒中[5]。可见,亚洲人群将面临心脑血管事件的双重挑战,防治形势尤为严峻。临床亟需更多有效且便利的新疗法以更好应对这种挑战。

糖尿病患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GLP-1RA为糖尿病人群心脑血管保护提供重要新利器。对于T2DM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国内外多部糖尿病和心血管权威指南一致高级别推荐,具有明确心血管获益的GLP-1RA用于一线治疗[6-9]。2024年更新的美国AHA/ASA卒中一级预防指南首次纳入GLP-1RA,作为糖尿病患者卒中预防一线管理药物[10]。然而,既往可用的GLP-1RA均为注射剂型,临床中有相当比例的患者因拒绝注射而应用严重不足[11],难以从GLP-1RA治疗中获益。因此,口服司美格鲁肽片被证实与注射剂型同样具有心血管获益,对于提高GLP-1RA接受度和使用率以及扩展获益人群,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SOUL研究证实了这一点,成为口服GLP-1RA的里程碑研究。

亚洲人群MACE获益更显著,口服司美格鲁肽片将对心脑血管疾病管理影响重大

更为可贵的是,SOUL研究为口服GLP-1RA在亚洲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提供了重要证据。SOUL研究中亚洲人群占比近四分之一(23.4%),口服司美格鲁肽片在亚洲人群中获益更显著,MACE风险降低幅度达27%(HR=0.73;95%CI:0.57~0.93,图2),远高于整体人群的14%,也显著优于欧美人群(北美、欧洲人群两治疗组无显著差异)[2]。既往研究也发现,GLP-1RA在亚洲人群中心血管保护作用尤为突出。荟萃分析证实,GLP-1RA在亚洲人群降低MACE风险31%,而在白种人群中降低15%(P交互作用=0.045)[12]。推测可能与亚洲人群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聚集、药物依从性高及对GLP-1RA敏感性更强等因素相关。

图2. 亚洲人群应用口服司美格鲁肽片的MACE获益更大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MACE是个复合终点,其结果支持对于心血管高危的T2DM患者,口服司美格鲁肽片可显著降低发生包括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卒中或其所致死亡的总体风险。MACE获益由3个成分共同驱动,其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风险显著降低26%,非致死性卒中风险和心血管死亡均有降低趋势;亚组分析显示,对于有卒中史的患者,心肌梗死风险降低尤为显著,降幅高达44%[2]。这些结果支持,口服司美格鲁肽片在预防糖尿病人群心脑血管事件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考虑到中国等亚洲国家糖尿病、脑卒中和冠心病的严重流行现状及趋势,口服司美格鲁肽片所带来的MACE获益其临床价值更为突出。从CKM综合管理角度,口服司美格鲁肽片兼具强效降糖、减重、降压、心血管保护等多重获益。从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角度,口服司美格鲁肽片将为卒中与冠心病高负担地区提供新的应对策略。特别是考虑到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全球首位,同时冠心病发病率也呈现迅猛增长态势,新型药物如口服司美格鲁肽片的应用,有助于遏制或减缓其发生风险。

三、 突破注射瓶颈,提升依从性:口服司美格鲁肽片应用前景广阔

司美格鲁肽片作为首个GLP-1RA口服制剂,基于渗透促进剂SNAC实现了从注射制剂到口服制剂的技术突破,以便利的口服给药方式,极大改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尤其适合对注射恐惧或长期多针治疗负担较重的患者,帮助更多糖尿病患者获益于GLP-1RA类药物。基于其独特剂型特点及临床优势,口服司美格鲁肽片临床应用前景广阔,建议优先治疗人群聚焦高危及多重代谢异常的T2DM患者,主要包括:

T2DM合并ASCVD和/或CKD:在标准方案基础上加用口服司美格鲁肽片以进一步降低MACE风险,预防心肌梗死、脑卒中的发生;

T2DM血糖控制不佳者:口服司美格鲁肽片早期强效降糖,提高血糖达标率,可使患者获益最大化,降低远期并发症风险;

T2DM合并超重/肥胖或其他代谢异常:口服司美格鲁肽片除降糖外,还可为患者带来减重、降压、调脂等多重代谢获益,有利于心血管代谢风险因素的综合管理。

四、 结语

SOUL研究突破性进展意义重大,全球糖尿病和心血管领域均将迎来口服GLP-1RA带来的深刻变革。司美格鲁肽片是首个且目前唯一具有心血管获益的口服GLP-1RA,可在目前标准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为合并心肾疾病的T2DM患者带来进一步心血管获益,而且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人群中表现出更显著的MACE获益,将对我国心脑血管病防治产生深远影响。临床实践中,应优化治疗人群,把握机会,使更多患者从中受益。

口服GLP-1RA心血管保护时代已经来临,亚洲人群会成为最大赢家吗?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 Zheng C, et al. JACC Asia. 2025 Jul;5(7):898-910.

2. McGuire DK, et al. N Engl J Med. 2025; 392(20): 2001-2012.

3. Marx N, et al. Circulation. 2025; 151(23): 1639-1650.

4. Nguyen PK, et al. JACC Asia. 2025; 5(3 Pt 1): 333-349.

5. Goh RSJ, et al. Lancet Reg Health West Pac. 2024; 49: 101138.

6. Marx N, et al. Eur Heart J. 2023; 44(39): 4043-4140.

7.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5; 17(1): 16-139.

8. Vrints C, et al. Eur Heart J. 2024; 45(36): 3415‑3527.

9. ADA. Diabetes Care. 2025; 48(Suppl 1): S1-S352.

10. Bushnell C, et al. Stroke. 2024; 55(12): e344-e424.

11. 周乐群, 等. 中华医学杂志. 2023; 103(8): 578-584.

12. Lee MMY, et al. Diabetes Care. 2025; 48(3): 489-493.

专家简介

李艳波 教授

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糖尿病与免疫疾病医学中心主任,内分泌与代谢病科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深龙英才,医学博士、博士后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内分泌代谢病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骨质疏松分会常务委员

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糖尿病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内分泌和糖尿病学分会副会长

中国康复医学会糖尿病预防与康复专委会常务委员

中国康复学会评审专家

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等多个杂志审稿专家

深圳市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来源:国际糖尿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