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刘柏君(公元1896年1月25日—1929年8月25日),本名刘梭,字柏君,发字行,今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牛寨乡牛塘村上坝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一月二十五日(农历腊月廿四),云南讲武堂毕业,国民党少将旅长,护国起义将领之一。刘柏君曾是云南省主席龙云
刘柏君(公元1896年1月25日—1929年8月25日),本名刘梭,字柏君,发字行,今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牛寨乡牛塘村上坝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一月二十五日(农历腊月廿四),云南讲武堂毕业,国民党少将旅长,护国起义将领之一。刘柏君曾是云南省主席龙云(今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人)属下的军官(一说任过龙云的副官长)。民国十二年(1923年),刘柏君与四川简阳(今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少女刘淑清结婚。
刘柏君先是跟着唐继尧(今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人)打顾品珍今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人,后来又追随龙云等四镇守使,发动“二。六兵变”,迫使唐继尧下台。接着,发生“唐三攻城”事件:唐继虞(唐继尧之弟)率领“西军”兴师问罪,要为乃兄报仇,前锋曾到达云南昆明大南门外顺城街西端,刘柏君率部抵抗,西军战败,刘柏君升任旅长,获少将军衔。民国十六年(1927年),已经在云南省主席龙云(今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人)部下任少将旅长的刘柏君,厌倦了长期的军阀混战,不愿意参与官场倾轧,军阀混战,向龙云辞去军职。民国十七年(1928年)春,刘柏君将母亲和二女儿、小女儿安顿在云南昆明,带着妻子刘淑清和大女儿刘志强解甲归田,回到家乡盐津县牛塘坝,带领民众广种茶树和桑树,立志开发农林事业。
民国十九年(1930年)九月十四日(农历七月廿二日),川(四川简称)军纠集川南地方民团约2000人四路包围了牛塘坝来打刘柏君,刘柏君携家人及族内弟兄躲进碉堡,凭借碉堡刘柏君指挥族人抵抗三天三夜,弹尽粮绝。刘自强在《刘淑清生平事略》中描写了对这次被袭击的回忆:“但是,夏天还没过去,四川的一支军阀队伍,不知是出于夙怨还是出于疑惧,突然袭击牛塘坝,目标当然是我的父亲。我们全家和一些乡亲被围困在一个碉堡中。在缺粮,缺水,缺弹药的情况下,奋力抵抗了三天,把碉堡中残存的石头砖瓦及石灰全当作了武器投掷下去。最后,父亲决定利用夜里敌人熟睡的时间突围出去。他计划得很好,利用对地形的熟悉,在长势茂盛的玉米掩护下,大家分成几路悄悄地向60里以外的县域转移。据说夜里打开碉堡门时,发现门外已堆放好柴禾,是敌人进行火攻的准备。第二天大家都平安到达县城,来犯的敌人只好徒劳而返,行前把全坝的农舍焚烧一空。第二天,他们和乡亲们都平安的到达了县城,来犯的四川军阀一气之下烧毁了牛塘坝上坝13户人家的房子。”盐津原县长是胡若愚(今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人)委任的曾庆曦(籍贯不详),胡若愚的部队几个月前被龙云打败后,曾庆曦将县政府洗劫一空后潜逃,盐津处于无政府状态,而境内兵匪横行。民众就公推刘柏君为代县长,刘柏君于是组织起民众有效的抵抗着土匪和军阀对盐津的骚扰。龙云随后委任万景增(籍贯不详)为盐津县长,万景增到盐津后,刘柏君于是还政于万景增。
民国十九年(1930年)八月二十五日,刘柏君正在租住的与盐津县政府一墙之隔的武官衙门张家的房子中,教刘自强读“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突然,仆人敲开了书房门,送来了一张请帖,说万景增今天下午4点在县府宴请全城知名人士,邀请刘柏君光临。刘柏君起身要去。刘淑清劝说不能去,恐有设伏,但刘柏君一贯性情孤傲,没带武器只身就去赴宴。离家不久,突闯入刘柏君住地的几十背枪士兵,扬言有逃兵带了枪支逃跑要全城搜查。随即将挂在墙上的手枪和其它枪支一并拿走,并封锁了武官衙门的住地。刘淑清正觉愕然,忽听县政府内及后山响起枪声。刘淑清感觉情况紧急,拉着刘自强向县政府方向跑去。原来,刘柏君正在出席县政府的宴席时,头部被埋伏的敌人从背后隔着的木板壁的缝中开枪射伤,刘柏君起身向后山逃跑,由于伤势过重,他失足跌入沟中,被赶上来的士兵乱枪击毙,刘柏君年仅35岁。年方25岁的刘淑清含泪在盐津乡亲的帮助下,抛家舍财,带着女儿和几个亲戚,机智地摆脱了软禁、追杀,孀居云南昆明。后来刘淑清回到盐津给葬在晒尸坝的丈夫修山造墓。墓碑主题为:“陆军少将刘公柏君之佳城”。时任云南省主席的龙云为之题写碑额:右边竖书“柏君少将之墓”,中间橫书大字“玉韫山辉”,左边竖书“龙云题”。
刘柏君与刘淑清育有三个女儿,其长女刘自强先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毕业,又在清华大学、法国巴黎大学学习文学,后来任教于北京大学西语系,是梅贻琦(今天津市人,祖籍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祖先于明朝迁居北京,后于天津落籍)独子梅祖彦的夫人。次女刘自鸣先后在北平(今北京市)艺专、法国学习油画,成为新中国著名女性油画家之一。三女刘自勤留学国外定居美国。
延伸阅读:
刘淑清(公元1904年—1968年3月21日),今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杰出的企业家、社会活动家、慈善家,全国人大第二、三届代表,云南省人大第一、二、三届代表、云南省政协三届常委。刘淑清10岁进入简阳小学学习。18岁毕业于美国基督教卫理公会所办的成都华美女子学校,并成为成都启化小学的教务长。民国十三年(1924年),刘淑清不顾家人反对,与率军过境的滇(云南简称)军旅长、盐津(今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人刘柏君结婚并搬到云南昆明,一边在云南昆明育贤女校任教,一边操持家务。期间还认识了龙云(今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人)夫人李培莲(今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人)、卢汉(今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人)夫人龙泽清(龙云是卢汉之亲堂兄,龙泽清是龙云之亲表妹)等一批云南省内上层名媛以及一些官绅太太。
民国十六年(1927年),刘柏君正值盛年,已无法接受军阀动乱的状况,于是辞去军职。为了生存,在云南昆明创办了名为“大华交益社”的茶社,让妻子刘淑清打理。民国十七年(1928年)春,刘柏君带着妻子刘淑清和大女儿刘自强回到家乡盐津牛塘坝,但当地充斥着兵匪,县长也已潜逃。因此,当地的居民决定推荐刘柏君出任盐津县临时县长,管理当地事务。
民国十九年(1930年),刘柏君被后任县长蓄谋害死。在亲朋好友的支持下,刘淑清顶住悲痛将丈夫下葬。在成功逃脱软禁限制后,回到云南昆明,并独自肩负起抚育三个孩子的责任。刘淑清在接管“大华交益”社后,因为拥有出色的管理能力,茶楼迅速成为云南昆明最著名的茶楼,生意非常红火。随着抗战的爆发,云南昆明成为了大后方,来往旅客大增,但旅社缺乏,而且大多数都是陈旧嘈杂的低档客栈。于是,刘淑清以独特的眼光筹集资金,在护国路(位于今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境内)租了一家带两层院子的房屋,将其打造成一家附带餐厅的中档旅店,取名为“西南大旅店”(今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医院旧址)。并通过提供精致的服务,让每位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受。当时,许多著名人士,如电影明星金焰(今吉林省通化市人,原籍韩国首尔市)、王人美(今湖南省长沙市人)等,到达云南昆明时都选择住在“西南大旅店”。其后刘淑清又在云南昆明、昭通两地开展贸易活动,成为了当时罕见的女性企业家。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云南昆明南屏大戏院(云南昆明解放后改名为南屏电影院,后又改名为南屏立体电影院,位于今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晓东街3号附近),由顾映秋(龙云第二位夫人,今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人,一说今云南省昆明市人)、龙泽清(卢汉夫人)、刘淑清倡议并出资,向民国云南上层社会女性集资,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四月二日建成开业,因此也称“夫人集团”电影院。并经董事会选举,刘淑清出任常务董事与总经理一职,负责筹建、经营工作。刘淑清看准电影业的发展前途,创办了南屏大戏院。和好莱坞八大影片公司都签订了租片协定,是国内第一家与好莱坞同步上映影片的电影院,这座影院由放映大厅和门厅组成,占地面积182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门厅外观为半圆形,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下部为入口,设五道玻璃木框弹簧门,门顶有一米多宽的平台伸出,从平台到屋顶是围成半圆形的八道条形玻璃大窗。放映厅正厅有1400个座位,楼厅有352个座位。座位排列坡度为倒仰式。设计新颖。整个建筑外形,气势恢宏,端庄典雅,华丽明快。当时为西南最大的一家电影院。与当时全国最高级的南京“大华电影院”和上海“大光明电影院”相比毫不逊色。加之一流的放映技术、最新的国际大片,使之闻名全国,因此被誉为“远东第一电影院”。电影院在放映外国影片时,刘淑清创造了一种方式,即聘请懂外语的人把对白译成中文,并在侧面同步打出幻灯字幕,以便懂外语的人不受干扰地听原文对白,不懂外语的人也能看懂。这种方式直到今天仍被广泛采用。此外,还免费向学生放映抗战宣传电影,这些电影在当时震撼鼓舞了无数年轻的心灵。南屏大戏院因此成为观众最喜爱的电影院之一。
民国三十年(1941年),日本帝国主义在“珍珠港事件”后向东南亚扩张侵略,导致华侨逃往云南昆明,许多孤苦儿童失去了依靠和家园。刘淑清对这些孤儿非常关心,提出了募捐救济的想法,并得到龙云夫人和卢汉夫人的支持,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开办了“坤维慈幼院”,刘淑清亲自担任院长,在云南昆明东门外收容了200多名无依孤儿和弃婴。这些弃儿在慈幼院的培养下逐渐学会自立。由于刘淑清的卓越成就,在社会上声名鹊起。
同年,缪云台(今云南省昆明市人)奉龙云命令筹建安宁(今云南省昆明市安宁市)温泉宾馆,特聘刘淑清出任总经理,负责筹建工作。刘淑清不负所托,带领工作人员的积极筹备,使工程于次年二月六日顺利竣工。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刘淑清就开始担任云南省临时参议会参议员,而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至1949年期间则是云南省参议员。刘淑清一直努力关注国计民生,提出与人民疾苦、文教事业有关的议案,并积极参与多项维护云南人民利益的活动。在反对国民党中央政府调运云南所存黄金白银、反对将“五三兵工厂“迁往台湾等重大活动中,都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1949年,为促成云南和平起义,刘淑清做了大量的工作。“九·九”整肃前夜,刘淑清把国民党即将大抓捕的消息传递给中共地下党员杨青田(今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人),中共地下党经过周密策划,成功避免了损失。然而,这也导致刘淑清被蒋介石(今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人)列入黑名单,此后不得不秘密离开云南昆明,先后前往香港和美国逃难。
1950年7月,刘淑清由美国返回云南昆明,参加新中国建设。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参与各种运动,并将全部私营企业资产按国家规定投资入股,逐步纳入合营、国营企业。抗美援朝中,刘淑清号召妇女界捐献“昆明妇女号”飞机,尽显一片爱国赤子之心。因此被推举为昆明市工商界妇女委员会主委。
1951年,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任昆明市分会(民建云南省委的前身)筹备委员、委员。同年被选为昆明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连续至1955年为昆明市政协常委。此外,还担任过昆明市妇联副主席、市工商联常委,被任命为云南省人民政府交际处副处长。
1956年,刘淑清被特邀为全国政协委员,又当选为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委员,全国妇联委员,全国工商联执委等职。二十世纪60、70年代,刘淑清惨遭诬陷迫害,一病不起,于1968年3月21日去世,终年64岁。1979年,在有识之士的帮助下,才得以恢复名誉。
刘淑清与刘柏君育有三个女儿,其长女刘自强先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毕业,又在清华大学、法国巴黎大学学习文学,后来任教于北京大学西语系,是梅贻琦之子梅祖彦的夫人。次女刘自鸣先后在北平(今北京市)艺专、法国学习油画,成为新中国著名女性油画家之一。三女刘自勤留学国外定居美国。、在刘淑清的人生中,遭遇过许多曲折和挫折,这也是时代激荡的一个缩影。充满勇气和才华的刘淑清,在滇中大地上接连创造奇迹,成为一位出类拔萃的女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被称为“半世纪前风云昆明的奇女子”。
民国十四年(1925年),刘柏君、刘淑清夫妇与长女刘自强(婴儿)在云南昆明合影
刘柏君夫人刘淑清像
刘柏君、刘淑清之长女刘自强像
刘柏君、刘淑清之次女刘自鸣像
刘淑清与三女刘自勤合影、刘淑清三女刘自勤留学国外定居美国
位于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普洱镇冷水村晒尸坝——刘柏君墓(上刻:“陆军少将刘公柏君之佳城”)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中和巷57号——云南昆明南屏大戏院
时为国内第一家与美国好莱坞同步上映影片的电影院,因此被誉为“远东第一电影院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大戏院股东会会议纪录”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二月六日“安宁温泉宾馆开幕纪念册”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一月十五日刘淑清辞去南屏大戏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董事的辞呈
云南昆明解放后南屏大戏院改名为南屏电影院——南屏电影院电影票
民国茶社、金焰(今吉林省通化市人,原籍韩国首尔市)与王人美(今湖南省长沙市人)
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晓东街3号附近——南屏立体电影院(云南昆明南屏电影后又改名南屏立体电影院
来源:夏雨弄斑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