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3日足协公布U23亚洲杯预选赛26人集训名单,8月25日补招胡荷韬,8月29日敲定23人最终名单——谁能想到,离9月3日比赛就剩4天时,名单又变了。陈哲宣替换木塔力甫,这操作看得人直挠头。
U22亚洲杯预选赛前48小时换人,足协这波操作到底图个啥?
8月23日足协公布U23亚洲杯预选赛26人集训名单,8月25日补招胡荷韬,8月29日敲定23人最终名单——谁能想到,离9月3日比赛就剩4天时,名单又变了。陈哲宣替换木塔力甫,这操作看得人直挠头。
先把时间线理明白。8月23日首版名单出来,球迷们还在讨论哪些新人能冒头;两天后补招边后卫胡荷韬,也算合理,毕竟边路防守一直是国足老大难。可9月2日这临门一脚换人,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比赛就剩两天,球员状态调整、战术磨合都到了关键期,这时候换人,不是打乱全队节奏吗?
看看被换的两个人。木塔力甫本赛季在成都蓉城就踢了1场,夏窗租去青岛西海岸,倒是踢了6场,数据不算亮眼但至少有持续出场机会。陈哲宣呢,本赛季在石家庄功夫只露了6次面,夏窗刚转会天津津门虎,到现在连正式比赛都没踢几场。论联赛经验,木塔力甫其实更占优;论近期状态,俩人都没太多参考数据,但突然撤下一个刚适应新环境的球员,换上另一个同样“新人”,这操作确实让人想不通。
有人可能说,国家队选人看的是潜力,不是短期数据。可潜力不是凭空冒出来的,得靠比赛练出来。木塔力甫在青岛西海岸踢了半年,对中甲节奏至少熟悉了;陈哲宣从石家庄到天津,连球队战术都没摸熟,这时候塞进国家队比赛,能发挥出啥作用?更别说,U22亚洲杯预选赛对年轻球员来说是多重要的锻炼机会,临时换人等于把机会从一个人手里抢过来给另一个人,公平性也让人打问号。
足协和教练组到底咋想的?从8月23日到9月2日,10天里名单变了4次,这效率要么是“闲得慌”,要么是“没谱儿”。如果是前者,那对备战工作太不重视;如果是后者,那选人标准也太随意了。更关键的是,这么大的变动,到现在连个解释都没有。球迷们不是不能接受调整,而是接受不了“黑箱操作”——足球是圆的,输赢正常,但操作得明明白白吧?
再往深了想,这种频繁变动会不会影响球队士气?大名单来回换,球员心里能不犯嘀咕吗?“我是不是下一秒就被踢出去了?”这种心态下,训练质量能保证吗?比赛时能专注吗?更别说,教练组的权威性也会受影响——今天你说上,明天他说换,球员到底听谁的?
说句实在的,国足这些年没少挨骂,但骂归骂,球迷心里还是有期待的。可这种“朝令夕改”的操作,实在让人心寒。选人用人这么严肃的事儿,能不能有点规矩?能不能有点责任感?别让球员和球迷都跟着瞎折腾。
足球场上,最怕的就是“不确定性”。可现在这种情况,不确定性不是来自对手,而是来自自己人。这到底是进步还是倒退?
“足球是圆的,一切皆有可能,但前提是你得先把球踢稳了。”
内容调用资料信息网站名称:懂球帝、直播吧
来源:鹿鹿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