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楚钦那晚赢球,镜头扫到程靖淇的脸,仿佛刚吞了两口柠檬汽水还没咽下去。
王楚钦那晚赢球,镜头扫到程靖淇的脸,仿佛刚吞了两口柠檬汽水还没咽下去。
弹幕刷得飞快,什么“端水大师”“和稀泥教主”轮番轰炸,像极了深夜烧烤摊上邻桌大哥搓火锅:一边喊着不带偏见,一边把辣椒倒一把。
有人在直播间吆喝,“你倒是说啊,谁是最强?”
气氛一度比决赛还紧。
我不是没见过网暴,但程靖淇这波,简直像在游乐园误入鬼屋。
他原本就不想碰这个“谁是第一人”的火药桶,毕竟左手王楚钦,右手樊振东,哪边都是自家兄弟。
说谁都像拆自家队的台。
你让他说实话?
说实话的下场,一般都是热搜见。
程靖淇那小心翼翼地罗列荣誉,嘴角抽了两下,像是刚上场就被裁判判了个黄牌。
他不是不懂球迷的胃口,大家其实根本不在乎答案,最想看的是人设翻车。
你说王楚钦,他说你踩东哥。
你夸樊振东,马上有“小胖粉”冲进来问你是不是忘了去年谁翻盘。
中国乒乓球就这氛围,冠军一茬接一茬,粉丝比球还弹性十足,谁都能杠你两句。
有时不禁想起许昕。
那阵子他状态低迷,弹幕里有人喊退役。
许昕呢?
他把“笑对人生”这四个字写在脸上,打不顺还会和裁判开玩笑。
可场下的冷板凳谁能受得住?
没人提他凌晨还在练球,大家只记得他那句“我还能再拼一把”。
这帮顶流运动员走下球台,谁不是普通人?
只是被放大镜盯得没处躲。
乒乓球在中国,不只是球的事。
你看王楚钦,左手横拍,打法飘忽,去年关键场次逆转简直教科书级别。
樊振东,右手横拍,正手轰炸,比赛数据漂亮得不像话。
奖杯堆成山,谁敢说一个绝对的“第一”?
数据摆在那,国际积分、单打冠军、世界排名,全都在百度百科上能查到。
可球迷要的,不是冷冰冰的数字,是一句“我押谁谁赢”的刺激。
程靖淇夹在中间,像极了年夜饭桌上的“和事佬”。
他想两头都不得罪,网友却觉得他没个性。
你说他情商高?
弹幕给他上了“油腻奖”。
你说他实诚?
又有人骂他“只会背稿子”。
网络世界的标准,明天都能换。
微博、知乎、百家号,谁不是今天夸你明天骂你?
端水这活,做不好叫“墙头草”,做太好又叫“滑头”。
这种场面,体育圈早就见怪不怪。
足球、篮球、体操,哪个运动员没被问过“谁最强”?
你要真说了,下场就是粉丝群里炸锅。
丁宁前阵子上节目,提到自己也被网暴过,弹幕倒好,有说她“太玻璃”的,也有问她“怎么还没退役”。
大家都说理解,可真到自己键盘一敲,恨不得第一个冲上去围观。
技术层面就更有意思。
王楚钦速度快,反手变化多,樊振东稳定,正手爆发力足。
他们私下也没把“谁第一”当回事,训练场上互相逗着练。
你问教练,教练也是一脸“你别考我”的表情。
这种高水平对决,裁判、风向、甚至乒乓球拍胶水都能决定成败。
你非要分个高下,真不如等下次大赛见分晓。
其实,所谓的“端水大师”,还真不是谁都能当。
你得懂得分寸,也得扛得住喷子。
程靖淇这波,明明想躲开,结果还是被拉出来遛一圈。
成年人混社会,难道不都是“和稀泥”一把好手?
只不过他这把泥,观众不爱看。
大家心里都憋着一口气,想看谁能跳出来当回英雄。
再说说舆论环境。
现在谁敢随便发言?
微博热搜一挂,你昨天的表情包,今天就能变成段子素材。
网友们想要“人设”,想要爆点,想要瓜越大越好。
可真有谁愿意天天被人品头论足?
程靖淇不说,弹幕骂他滑头;要是说了,明天新闻头条肯定又是“XX失言”。
这种“你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的尴尬,估计只有亲历者才懂。
体育圈的舆论比比赛还要难缠。
你看国外,像大坂直美,状态不好直接退赛,媒体还要追着问怎么回事。
中国球迷更直接,输了比赛,喷子都能给你编出十条“内幕”。
承认吧,大家都爱热闹,哪有几个真关心运动员的心理负担。
你以为乒乓球新闻就是比分和奖杯?
错了,最热的永远是八卦。
说到底,运动员也就一普通人。
今天赢球,明天被骂,后天又是热搜头条。
程靖淇那天直播,脸上的无奈透着点“别问了行不行”的意思。
你看得出来,他不是不想说,而是太懂这行的“规矩”。
真要他选,估计他宁可把自己关进训练馆,和球台杠一晚上。
你说谁是乒坛最强?
我琢磨着,这问题就像问烧烤摊老板:“你家哪道菜最好吃?”
老板都愣住了,生怕得罪老顾客。
乒乓球是中国人的骄傲,运动员个个都是狠人,哪有绝对的“第一”?
你要答案?
对不起,这里没有绝对,只有一场又一场的较量和一波又一波的弹幕。
说到这里,倒真想问问各位,看直播时是不是也忍不住想抬杠?
还是你已经习惯了键盘侠的套路?
没准下次直播,弹幕区又冒出一个“新端水大师”。
谁知道呢,反正热闹总不能少。
你说呢?
来源:村里的姑娘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