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晓风:梦里依旧是少年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05 11:48 2

摘要:欧阳晓风,男,1967年10月出生,隆回荷田人。1982年9月至1985年7月就读于隆回二中高110班。长沙交通学院学士,湖南大学硕士,中南大学博士。高级会计师、高级经济师。现居长沙,任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原创:欧阳晓风

欧阳晓风,男,1967年10月出生,隆回荷田人。1982年9月至1985年7月就读于隆回二中高110班。长沙交通学院学士,湖南大学硕士,中南大学博士。高级会计师、高级经济师。现居长沙,任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1982年秋,我从荷田中学考入隆回二中读高中,和107、108、109、110等四个班的同学一道,开启了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荷田中学的那些同学们

那一年荷田中学两个毕业班共120个同学,能够进入二中的只有8人。李敦杰同学是初三从荷田中学转学至金石桥中学,再从金石桥中学考入的。阳中贵同学也是荷田中学毕业的,先读的十二中,再从十二中转学来的。算上他俩,荷田中学升入二中的恰好是10人,另7位是谭永池、谭世亮、阳文菊、张国清、陈金华、庞掌顺、彭述军。

阳文菊、陈金华、庞掌顺、彭述军四位同学因家庭困难,中途就辍学了。张国清同学高二时应征入伍,成为一名武警战士,读军校、提干,后转业至县执法局工作。李敦杰同学毕业于湖南大学,分配至湖南汽车制造厂。当时的湖南汽制是神一般的存在,可惜后来改制不成功,成为湖南工业永远的痛。后来敦杰同学考上邵阳市北塔区政府的公务员,现任北塔区人大常委会领导。阳中贵同学从事法律工作,是湖南一家知名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谭世亮同学1989年分配在隆回县一家企业,后来辗转去了香港发展。谭永池同学和我既是同学又是亲戚,从小一起长大,从初一开始,我们就在一个班。他天资聪颖,成绩优秀,尤其是作文和书法,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后肄业于湖南大学,历经人生坎坷,仍乐观向上,矢志不渝。

阳文菊同学是我们这10人中唯一的女生,我们是同村人。小时候去爷爷奶奶家,要从她家门口经过,我经常看到她在田里打猪草。她长相清秀甜美,扎着一对小羊角辫,眼睛先天近视,看人总是把眼睛眯成一条线。她学习成绩优秀,一般稳居全校第一,是我们公认的“学霸”。初三那年参加中专考试,听老师讲她考上了,我们都为她高兴,后来听说被人调了包,又来到隆回二中读高中(据说那年中专没招生)。记得高一第一期快放寒假的某天傍晚,我在校园提水的地方碰到也正在提水的阳文菊。那时候,我们男女同学之间都很腼腆忸怩,相互不敢说话。她小声地对我说“下学期我不来读书了",我还没反应过来,她已转身离去,消失在灰蒙蒙的校园里。从此我再也没有见到她,后来听说她嫁到了邻村一个谭姓家里。有年初中同学聚会,筹备负责人到处联系她,希望她能参加,没找着,说是在外地打工,回不来。

高 110班那些典型人物

我所在的110班,初入学时有54人,女同学10人,男同学44人。据说,学号是按入学成绩分男女倒排的,女同学排前10,男同学从11开始排到53。只有阳荷池同学是最后面来报到的,排54号。我是45号,说明入学时成绩属于中等偏上。高三时,全年级文理分科,107、108、110班为理科班,109班成为文科班,各班同学有所调整。加上中途插班的,110班先后共有75名同学(名单见附录)。陈健、陈赐斌、李征宇、阳恩贤四位同学已经去世,我们永远怀念他们!

110班的班长是贺朝晖同学,金石桥镇黄金井人。贺班长憨厚朴实,学习刻苦,成绩优秀,履行班长职责三年,协助班主任管理全班,尽心尽力。至今,我们仍称呼他为老班长。老班长大学毕业后,先短暂在怀化辰溪县工作,后调回隆回公安系统,先后任派出所所长、法制办主任等职。因他所在岗位的特殊性,同学们有什么事,或家人亲戚有什么事,难免麻烦他,他每次都热情协调,秉公处理。不管在哪个岗位,他都永葆老班长本色,为“平安隆回”默默奉献。

110班一直被认为是最难带的一个班。公认的捣蛋鬼有罗国银、廖国军、卢治文、陈维勇等,当然也包括笔者本人。罗国银同学的拿手好戏就是欺负女同学,搞得女同学又爱又恨。他当年考上湖南警察学校,毕业后分配至隆回县公安局任刑警队长,一枪击毙逃犯,威名远播四方,受到政府表彰。后弃政从商,在企业管理方面颇有建树。国银同学爱读书,善读书,以第一名的成绩从六都寨中学考入110班。工作之后,又获得学士学位和湖南大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我曾经在湖南大学MBA班学习,很荣幸与他同为马超群教授的学生。国银同学意志坚强,乐观开朗,坦然面对人生不幸。现他一子两女,家庭幸福,妥妥的人生赢家。廖国军同学是“草鞋帮”成员之一,所谓“草鞋帮”就是一年四季都穿草鞋的一帮同学。他也是几个到我荷田老家搞过“双抢”,扳过禾的同学之一、国军同学经常大闹课堂,搞得老师无法上课,同学无法听讲。后考上湖南师范大学数学系,现在深圳市从事教育工作,娶了二中的师妹,过着神仙眷侣的生活。卢治文同学从小没吃过饱饭,营养不良,全班属他个子最为矮小,但脑子灵活,古灵精怪没少惹老师生气。从湖南农业大学食品专业毕业后,他三十岁不到就担任邵阳市某国营厂厂长。后辞职,商海泛舟,游刃有余,腰包鼓起,财务自由。尤其令我们羡慕的是,一双儿女,青胜于蓝。陈维勇同学经常调皮,搞得老师和同学哭笑不得。他现在也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三尺讲台之上,辛勤耕耘,桃李满园。

高三是我们调皮捣蛋的顶峰阶段。学校规定不能到教室吃饭,在离教室不远的地上画了一条“三八线”。辅导员陈建华老师站在“三八线”上执法,不准越雷池半步。陈建华老师身材不高,但很敦实,讲一口流利的双峰话,神情严肃,不怒而威,一般同学望而却步,不敢向前。我们班的同学,如廖国军、陈维勇,当然还包括我本人等捣蛋大王,却是偏向虎山行,硬是要“闯关”。有一次,把陈老师惹毛了,一把将我那个装满饭菜的铝饭盒抢了过去,重重地往地上摔,饭菜如天女散花般洒满一地。如此这般,还用那穿着皮鞋的双脚,狠狠地在铝饭盒上踩着、踏着,一下、两下、三下……直到长方形的饭盒被踩成一坨废铝为止,然后气呼呼地扬长而去。我把饭盒捡起,用一根铁丝系上,挂在教室门口的桂花树上。其时正是刘文贤老师教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课,我不忘活学活用,在饭盒上写上一副充满“正能量”的对联 ——砸烂铁饭碗,实行责任制,惹得同学们会心大笑。不久陈老师离开了二中,离开了教育战线,是不是与这些经历有关,我不得而知。后来陈老师任乡镇党委书记、县扶贫办主任。因为工作关系,我们接触比较多,我深知陈老师责任心很强,为隆回人民脱贫致富做出了重要贡献。

教学楼后面的那片橘子园是二中学子的精神家园。绿油油的叶子顽强地向上舒展着,朴素得让人肃然起敬,即使在冬天,皑皑白雪覆盖在橘子树上,也总能透出一丝绿意,昭示出春天的气息。高三时的那个金秋十月,黄澄澄的橘子挂在枝头,在夕阳中显得格外诱人。一天晚自习后,我们回到宿舍准备就寝,不知哪位同学摘了几个橘子回来,晚上九、十点钟,正是饥肠辘辘的时候,大家便一哄而上,抢而食之,一股浓郁的橘子味弥漫在宿舍里。这时校辅导员尹爱民老师来宿舍查铺,同学们赶紧把橘子皮丢出窗外。尹老师一脚踏进宿舍,被橘子味呛住了,厉声问道:“谁偷了橘子?”没有人回答。“谁偷了橘子?”尹老师再一次发问,寝室里还是一片寂静。尹老师怒道:“要得,你们不说是吧?我把你们的门锁了,看你们说不说!”说罢,尹老师狠狠地把门从外面反锁了,然后气冲冲地走了。同学们面面相觑,钻进了被子。可怜田正生同学此时还未上过厕所的,尿胀得不行,喊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实在憋不住了,只好对着门缝,一撒了之。

高三一年五换班主任

110班臭名昭著,班主任如换刀把,高三一年竟然换了五次班主任。

第一个是语文老师欧阳辉。欧阳辉老师时年已近六十,经常着一身中山装,操一口司门前话,“鱼”“无”不分。他讲课很有特点,声音洪亮,神采飞扬,一节课五十分钟,前段二十分钟纯粹闲聊,但看似漫无边际,实则如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经常讲到的词句是“文学啊,古今中外,浩如烟海,你们要攒劲哦……”欧阳辉老师初次担任我们班主任时信心十足:“凭老夫几十年教学带班经验,定当不辱使命。”大概两个星期后,欧阳辉老师急流勇退:“如此,老命危矣!”

见老将败下阵来,学校又安排年轻力壮的化学老师胡绍祥继任。胡老师刚从三中调来不久,也正想借此机会展示自己。刚一个多星期,新官上任三把火还只烧了一把,“乖乖,烈火烧不烂,硫酸溶不了,这是啥东西呀?”胡老师知难而退,“一世英名,不能毁于一旦呀!”

见化学方法失效,学校又安排物理老师廖名齐。廖老师,洞口县醪田镇人,瘦瘦高高,篮球打得好,常常打中锋,且是三分球高手。廖老师有一股不信邪的倔强,经常拿一句名言与我们共勉:“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他一改胡老师的化学方法,而是运用力学原理来带班,既施巧力,又用蛮劲。但是几番运筹,支点选了一个又一个,仍未把我们撬动。廖老师虽然折戟沉沙,但不打不成交,与我们结下深厚的师生情谊。一年暑假,我去二中看望已退休的廖老师。走进老师家里,我感到震惊,老师家里真的可用一贫如洗来形容,从此我对老师更加由衷的敬佩!后来老师在湘雅医院住了几次院,每次都打电话告诉我,我不管多忙,总是挤时间去医院看望老师。多年以后的一个傍晚,廖老师的儿子廖兴武先生打电话来,说廖老师已经仙逝了,廖老师走得安详,临终前嘱咐他,一定要跟我联系,表达对我的感谢。顿时我泪眼婆娑,老师临终还记挂我这个学生,但我却没能送老师最后一程!

廖老师之后,学校不知用了什么方法,竟说服老实本分的数学老师孙茂德担任我们的班主任。孙老师操一口长沙口音,数学课教得不错,语调平缓,波澜不惊,逻辑清晰。有一次班会,孙老师为了杀鸡儆猴,责令我到讲台前做检讨,我磨磨蹭蹭地走上讲台,从口袋中摸出皱皱巴巴的检讨书,当着同学们的面,大声朗读起来,同学们哄堂大笑这哪里是检讨书,这分明是对孙老师下的一封战书。只见孙老师的脸,顿时青一块紫一块,十分尴尬。此后孙老师对我们采取了无为而治的策略,直到高三第一期结束。高三第二期孙老师就调走了,也不知调哪去了,有说是调去了株洲,但也没有确凿的消息,至今没有孙老师的音讯。如果哪一天能见到老师,我想当面向老师表达我的歉意,真的,我们那时少不更事,让老师操心了!

高三第二期,周炯华老师担任我们班主任,是周老师把我们这班“瘟神”送出了二中。当年我们班有十多位同学考上大中专学校,是四个班考得最多的。其中周东翔、李敦杰、肖春华等同学分别考上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湖南大学、四川大学等全国重点大学。此后五十几个同学陆陆续续通过考学、招工、招干、参军等方式跳出了农门,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骨干。孙海鹰、谭健民同学是邵阳著名大夫、有名的“一把刀”。魏仁干、袁卫华、田天沐、刘宏等同学是大学教授。肖时喜、周国华、李艳雄、杨世益、刘自云、彭涛、邓伯源、刘任胡、陈立晖、阳立清、马明枢、田正生、谭跃青、田旭春等同学是国(民)企高管。唐建湘、郭顺国、马黄英、廖志坚、廖丽萍、袁名雄、王云斌、郑能斌、阳六龙等同学在政府部门工作。即使少数几个扎根农村的,也成了致富能手,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时光荏苒,我们归来,梦里依旧是少年。

落笔此刻,秋日的夕阳透过窗户,映照在我的身上,手机里传来《如水年华》那悠扬的旋律:

落叶它静静地铺满了这条街

蓦然回首才发现人已到中年

往日的一切啊仿佛都在昨天

这一转身就是岁岁年年

......

来源:文创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