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在9月3日的阅兵式上,民兵方队铿锵走过,镜头一闪,没人能想到,队伍里那个目光坚毅的女兵,竟然是平时在讲台上教学生画素描、调颜色的美术老师。这一幕的反差实在太强烈,强烈到让人一瞬间有点恍惚:原来握画笔的手,也能把钢枪握得这么稳;平时轻声细语讲解艺术的老师,踢起
这两天,全国人民都在找一个人——南京美术老师陈雯雯。
就在9月3日的阅兵式上,民兵方队铿锵走过,镜头一闪,没人能想到,队伍里那个目光坚毅的女兵,竟然是平时在讲台上教学生画素描、调颜色的美术老师。这一幕的反差实在太强烈,强烈到让人一瞬间有点恍惚:原来握画笔的手,也能把钢枪握得这么稳;平时轻声细语讲解艺术的老师,踢起正步来,也能让地面为之震动。
但说真的,我们为她欢呼,仅仅是因为这种"老师"与"军人"的身份反差吗?或许不是。我们真正被打动的,是看到了一个普通人,如何用近乎固执的坚持,把自己活成了一束光,照亮了我们内心深处那个同样渴望"不一样"的自己。
说真的,刚开始看到这个新闻,我和很多人一样,第一反应就是"太帅了!"。一个美术老师,怎么就能跑去阅兵场走正步?这反差萌确实很吸睛。
但仔细了解后才发现,这事儿根本不是看上去那么"轻松酷炫"。
咱们普通人站个半小时军姿都腿抖,人家陈老师可是要纹丝不动站好几个小时。咱们平时走路随随便便,他们踢正步要精确到每一步75厘米,一分不能多,一分不能少。这得有多较真?
想想就可怕:一个拿惯了画笔的美术老师,得在训练场上流多少汗?得磨破多少双鞋?得在别人休息的时候加练多少次?我们上班累了一天回家就想瘫着,陈老师上完课还得去练体能,第二天还得早起带队训练。这可不是拍个视频博眼球的网红能做到的。
我看到有个细节特别戳人:陈老师训练时脚上起水泡,但还是咬着牙继续练。这不就是咱们普通人的日常吗?谁不是在为了一件事死磕到底?只不过陈老师死磕的是踢正步,我们可能是在死磕一个项目、一单生意、或者一次考试。
最让人服气的是,陈老师的学生们在电视上看到自己老师时那个骄傲劲儿。有学生说:"以后画画遇到难的,就想陈老师练军姿的样子。"这话多实在!什么大道理都比不上身边活生生的榜样。老师教学生要坚持,自己先做给你看,这比什么鸡汤都管用。
不过我也看到有些人说风凉话,说什么"老师不务正业""想出名想疯了"。说这种话的人肯定没试过在天没亮就起床训练,也没试过在别人休息时还在加练。要是为了出名,受这份罪干嘛?直播带货不比这轻松多了?
陈雯雯老师的走红,照见了这个时代最有趣的一场争论:是安守本分,还是勇敢破界?
有人说,老师就该好好教书,参加阅兵是"不务正业";但更多人说,正是这份"不务正业",诠释了新时代教师最生动的模样——不在讲台上画地为牢,而是在更广阔的天地里,为学生树立真实的榜样。
这何尝不是给我们每个人的启示?人生不该被身份定义,职业不该成为枷锁。当一个美术老师能踢好正步,当一个普通人能打破常规,我们是否也该问问自己:那些被现实压抑的梦想,被身份限制的可能,是否也该有勇气去追寻?
陈雯雯的价值不止于"老师走正步"的新鲜感,而在于她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人生的精彩,往往来自于那些"不守本分"的坚持。
来源:嘻嘻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