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吉林省肝胆病医院安宁疗护疗区,温暖关怀始终贯穿患者余下的“人生”,它犹如暗夜中的明灯,为患者照亮去路。在这里,医护团队以无处在的暖心关怀,为癌症终末期患者减轻痛苦、抚平心灵创伤,让他们在生命最后的归途中,仍能触摸到生活的温度,感受到人性的光芒。
在吉林省肝胆病医院安宁疗护疗区,温暖关怀始终贯穿患者余下的“人生”,它犹如暗夜中的明灯,为患者照亮去路。在这里,医护团队以无处在的暖心关怀,为癌症终末期患者减轻痛苦、抚平心灵创伤,让他们在生命最后的归途中,仍能触摸到生活的温度,感受到人性的光芒。
善意“谎言”,让“归途”倍感暖意
秦奶奶(化名),91岁,是一位结肠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因无力承担高昂的住院费用;而家属又难以割舍,不忍看她被剧痛折磨。经朋友推荐,家人将她送至吉林省肝胆病医院安宁疗护疗区接受舒缓疗护。
为避免老人产生心理负担,家人以“治病”为名编造善意的谎言,并将实情悄然告知疗区护理人员。护士长刘岩与护理团队默契守护着这个“秘密”,每日如亲人般为她提供无微不至的照料:轻柔地为她洗头、洗脚,细致地修剪头发,护士们轮番陪伴她闲话家常,以温情对话分散她对病痛的聚焦。
△图片非案例提及
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的噩梦,家属入院时特别提出,希望疗区减轻患者的疼痛。为此,舒缓疗区通过精准的针剂止痛方案,有效控制了秦奶奶的疼痛。每每看到护理人员对老人的悉心照料,家属总是红着眼圈说着感谢的话。
在这里,善意的“谎言”化作温暖的盾牌,而专业的关怀则成为照亮生命余晖的烛火。虽然生命不可挽回,但能让亲人在爱的照耀下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对家属而言,亦是一种心灵慰藉。
心灵抚慰 让余生如沐春风
67岁的张阿姨(化名)身患胰腺癌与胆囊癌,入住安宁疗护疗区。她已深知自己的病情,躺在病床上,眼神中总是充满绝望与焦虑,甚至会主动问护士:“我还能活几天?”
△图片非案例提及
面对这份沉重,刘岩与同伴们没有选择回避,而是主动靠近张阿姨暖心抚慰。每日测量体温、血压时,护士们俯身倾听她的絮语,分享市井趣事,将琐碎日常编织成抚慰心灵的药方。当得知张阿姨钟情于通俗老歌,护士们特意会找些怀旧音乐播放。
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护理,张阿姨眉宇间的愁绪如晨雾般悄然散去,笑容竟如春芽般重新绽放。她曾面对护士们打趣道:“确诊时医生断言我只能活3个月,如今都5个月啦,我还活得好好的!这多出来的日子,都是你们的功劳呀!”护士们听着这番话,眼眶微湿,心间却翻涌着难以言喻的自豪——患者生命的延长,是药石之力与心灵之光共同谱写的奇迹。
被倾听的暖意如春溪浸润干涸的心田,被尊重的尊严似星火点燃沉寂的希望,这些无形之力竟在患者体内化作坚韧的求生之志,让生命在至暗时刻迸发出超乎预期的韧性。
刘岩介绍,在安宁疗护疗区,医护团队不仅要精准处理疼痛管理、症状控制等医疗难题,更要如春风化雨般浸润患者的心理与社会需求。当医学之手无法扭转命运齿轮,安宁疗护疗区便以另一种方式续写着“治愈”的深意:它抚平躯体的痛楚,消融心灵的恐惧,更将生命终点的孤独熔铸成被爱包裹的温暖记忆。在这里,告别不再是苍凉的落幕,而是被温柔托举的生命仪式。
初审:刘 岩 王润明刘天轶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