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6月,由法国和哥斯达黎加共同主办的第三届联合国海洋大会在法国尼斯举行,汇聚了1.5万名与会者,包括60余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彰显了全球海洋治理国际合作的空前决心。大会以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14(SDG14)为指引,总主题是“加快行动,动员所有行
2025年6月,由法国和哥斯达黎加共同主办的第三届联合国海洋大会在法国尼斯举行,汇聚了1.5万名与会者,包括60余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彰显了全球海洋治理国际合作的空前决心。大会以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14(SDG14)为指引,总主题是“加快行动,动员所有行动者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针对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问题发布了《尼斯海洋行动计划》。中国在相关领域的积极贡献受到与会者高度评价。
呼应全球倡议,2025年7月,第六次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对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系统部署。海洋强国建设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有机组成和重要任务,明确要求“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这深刻体现了中国将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置于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
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针对全球海洋治理提出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关注。随着人类对海洋的认识不断深入以及海洋治理经验的积累总结,国际社会探索形成了海岸带治理、生态系统治理、海洋保护区等整体治理模式,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效果。
福鼎市建设山水林海一体化保护管理与合理利用示范项目正是在这样的全球共识、国家战略驱动和国际合作理念交织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该项目是对近年来多项旨在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国际议程的积极响应,包括2022年签署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2023年达成的《公海生物多样性条约》,以及2025年6月联合国海洋大会的目标一致。
福鼎市建设山水林海一体化保护管理与合理利用示范项目
福鼎市建设山水林海一体化保护管理与合理利用示范项目是法国开发署在华实施的首个“海洋和沿海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中法双方在该项目合作框架下的活动,高度契合两国在生物多样性与气候议程上的共同愿景。项目的成功实施,将对全球海洋治理、城乡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促进蓝色经济转型起到积极示范,并为全球滨海红树林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典范。
背景和挑战
福鼎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隶属宁德市。其地形呈宽阔的集水盆地环形,多条河流汇入八尺门内湾,福鼎城区即坐落于湾底。山地被次生林和白茶园覆盖,起伏的山岭间点缀着众多村落,部分村庄风景格外秀丽。福鼎市素有“中国白茶之乡”的美誉,白茶产业是当地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
福鼎市拥有中国最北的红树林海岸线,但正面临环境恶化的困境:福鼎湾红树林遭到严重破坏,水产养殖污染和未经处理的废水问题突出。这些环境威胁危及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关键鸟类栖息地及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与此同时,当地人口流失,经济和旅游业亟待振兴。
福鼎海湾亟需采取综合措施应对多重挑战:
恢复流域与海湾健康:提升汇入海湾河流的水质、生态连续性和水生态系统健康;修复与保护红树林:恢复并扩展红树林区域,有效控制入侵物种;增强韧性应对气候变化:减缓海平面上升和沿海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促进渔业可持续性管理:特别是加强台山-七星列岛海洋公园的监管和有效管理;发展生态旅游与社区:促进生态旅游、支持山地和海岸社区可持续发展;构建综合管理体系: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为底层逻辑,建立海湾治理和综合管理制度,充分融合水质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的适应性、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公众接待能力提升。项目目标
为应对上述挑战,项目战略旨在在包括福鼎湾及其流域、沿海区域与邻近群岛的广阔区域内,建立一个综合海岸带管理(ICZM)试点示范中心,形成可在中国南方地区推广复制的模式。其目标是整合复杂且脆弱空间管理的多个维度:经济与社会、陆地与海洋、生态系统与自然资源、自然保护与公众参与。
项目的最终目标是恢复陆地和海湾健康的水系统及功能完备的海岸生态系统,使其能够持续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生态系统服务,特别是可持续供应食物资源(渔业、水产养殖、白茶);增强气候变化适应能力;以及为居民和游客提供集休闲、资源获取与环境教育于一体的优质空间。
项目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标,福鼎市已获法国开发署8,000万欧元贷款支持。双方将合力推进落实多个项目内容,主要划分为三大板块:
板块一:从山顶到海洋的生物多样性及水质管理与修复目标:提升山林、河流、湖泊及沿海生态系统保护等级,主要采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恢复其可持续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
具体行动:
生物多样性诊断与陆海统筹管理:开展茶山、河溪小流域、沿海红树林、福鼎东海岛屿及海洋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诊断;基于“陆海生态共同体”理念,制定系统管理行动方案(含黄仁和太姥荒山修复、河流溪涧整治、红树林与海岸带修复等);提出红树林国家公园、福鼎国家海洋公园、茶园山地生态公园保护管理规划。生态系统修复:陆域范围内的8条河溪小流域综合性整治,涵盖岸线修复、生态连通、沿线村庄污水治理;黄仁和荒山林业及白茶生态农业修复;沿海滩涂红树林修复和扩建。基于“海湾合同”模式的陆海水质提升:构建类似法国“海湾合同”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共治水质的管理机制;水产养殖模式创新和升级,打造示范性渔业养殖基地;陆海水质与污染源全域监测。保护区管理效能提升:打造红树林湿地公园和茶山生态公园;上线茶山社区智慧管理平台(数据中枢+信息云系统);构建红树林湿地公园与海洋公园监测+智慧管理系统。板块二:生态赋能——打造“山海岛”一体化生态旅游,带动社区绿色升级
目标:串联陆地、海洋、岛屿,构建一条高品质、高体验的生态旅游链,深度融合水产、渔业、白茶等特色产业与生态旅游,反哺惠及山区和沿海社区及居民。
项目开展生态旅游战略顶层设计,制定融合水产、渔业、白茶、旅游四位一体的“山海岛”可持续发展与全域旅游综合治理方案,升级旅游市场营销策略,讲好“福鼎生态故事”。通过提升渔山港旅游设施、建设高标准的气候适应型福鼎生态文化访客中心、设计绿色低碳茶园、开发低影响水产养殖创新模式,打造具有绿色价值的专属品牌,实现基础设施升级和社区绿色赋能。同时,着力推广白茶古法工艺体验、打造“网红”传统技艺、开发渔业、养殖+海洋深度游、推广环境友好、高附加值的本地产品,以及红树林主题环境教育等,活化本地文化遗产。此外,项目还将推进渔山岛和沙埕港社区生态旅游试点项目,整合营销本地生态产品,统一提升白茶、可持续水产和渔业三大生态产品品质,形成社区示范和福鼎生态品牌体系。
板块三:项目管理和能力建设该板块通过一系列技术援助,为项目落地和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提升保驾护航。汇聚多学科专家团队,围绕森林与农业系统修复、河流生态连通、水质管理、可持续水产与渔业、环境教育、生态旅游、保护区运营、本地产品品牌塑造,以及更广泛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应用,为地方政府和基层技术服务机构持续赋能。
Arcadis凯谛思的解决方案
Arcadis凯谛思与两家法国咨询公司于2024年联合中标福鼎市建设山水林海一体化保护管理与合理利用示范项目1C标段:“海湾合同”设计和实施、海洋保护区管理和创新水产养殖伙伴活动。1C标段技术援助由欧盟-中国生物多样性基金(CBF)资助,该基金旨在支持可复制、高影响力的创新项目,促进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公共政策的实施和提升。项目1C标段聚焦三大方向:
为福鼎“海湾合同”设计和实施提供全过程技术援助;与法方机构及欧洲合作伙伴开展合作,构建国际合作网络,支持加强海洋保护区(MPA)管理和水产养殖;围绕低环境影响的创新性水产与渔业,形成知识产物并促进经验共享。“海湾合同”是源自法国的一种海岸综合性管理模式,通过覆盖全域的协同管理方式,促使所有参与方以契约形式承诺执行五年行动计划,达到恢复辖区水质与水生环境质量的目的。该合同不具备法律约束力,而是各参与方在道德、技术和财务层面的自愿承诺。法国已设计实施250余份类似合同,在流域/海岸综合性治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为福鼎海湾提供了宝贵借鉴。
在我国,类似于“海湾合同”的陆海统筹生态环境保护的大格局仍处于雏形,尚未形成链接“山顶到海洋”的流域到海域的一体化保护格局和机制。“海湾合同”的国际实践和法国经验,为国内实现流域海域统一规划,统筹衔接陆地与海洋、岸上与水上、建立陆海一体化的水环境治理体系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Arcadis凯谛思充分发挥我们在流域综合性治理、海湾治理、水管理、水质修复、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和海洋生态保护等领域的专业经验,集结中法专家团队,为项目1C标段开展:
福鼎全域水质和环境诊断,涵盖陆域和海域;“海湾合同”顶层管理机制的设计和实施全过程支持;动员并协调利益相关方及社区的充分参与;引入创新性水产养殖模式和海洋保护区国际最佳实践;组织海外考察及科技论坛,促进知识交流与经验共享,支持本地能力建设。该项目将在“海湾合同”的顶层框架下,推动建立协同水利、生态环境、海洋渔业和林业等多领域、多部门的协调机构,不仅服务于项目实施期,更将在项目结束后持续发挥长效联动作用,在福鼎市形成可落地的陆海统筹、海陆一体化的管理机制,为中国其他海湾地区的生态管理提供可复制的示范模式。
Arcadis凯谛思凭借深厚的专业经验、严谨的方法论、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和水管理领域久经验证的卓越业绩,以及在促进中法合作的丰富经验和能力,与福鼎市缓解环境挑战、推动可持续经济增长和提升社区福祉的目标高度契合。Arcadis凯谛思旨在重振福鼎湾,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促进蓝色经济转型,增进社区福祉,推动地区迈向自然正向的未来。
Arcadis凯谛思汇聚全球专家团队,帮助受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岸侵蚀和海平面上升影响的社区。我们深度参与全球沿海社区与生态系统的海岸防护、洪水风险管理、海岸海洋生态修复以及气候变化适应规划。凭借在荷兰的起源与成功经验,我们在全球范围内积累了海岸韧性及可持续修复的规划与工程经验。我们的水利专家已在荷兰、美国、意大利、法国、中国、韩国、英国、比利时、瑞典、马来西亚、缅甸等地,规划、设计、评估并维护了大量海岸防护与生态修复项目。专业领域涵盖:填海造地、海岸生态系统与“依自然而建”、海岸防洪与多功能防洪保护、挡潮闸 、海岸城市韧性、海平面上升适应性、海岸与海洋生态修复及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
Arcadis凯谛思依托我们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海岸防护、海岸韧性、海岸生态保护及管理机制构建方面的丰富经验,全力支持中国海湾和海洋治理,共创韧性、繁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蓝色未来。
*注:文章所涉项目信息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
文章内所有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有转载需求,请与Arcadis凯谛思市场部联系。
来源:Arcadis凯谛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