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在当地是否有内应,帮忙出谋划策的又是谁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5 14:23 1

摘要:1927年9月,根据“八七”会议精神,毛委员在湘赣边界地区领导发动秋收起义,准备三路会攻长沙,夺取省城后在那里建立革命政权。

1927年9月,根据“八七”会议精神,毛委员在湘赣边界地区领导发动秋收起义,准备三路会攻长沙,夺取省城后在那里建立革命政权。

遗憾的是,部队刚出发没多久就遭到重大损失。

毛委员当机立断,决定放弃预定计划,转向敌人统治薄弱地方,去寻找创建农村根据地的地方。

突然间作出的这一决定,不仅挽救了部队命运,还开始改写历史,很快在井冈山创建出一块巩固的根据地。

井冈山距离起义部队的集结地文家市,有好几百公里的路,想要把部队带到井冈山,并在那里扎下根,进而创建根据地,并不是件容易事。

如果没有熟悉当地环境的人,没有内应在那里迎接,是很难做到的。

在起义部队开往井冈山之时,在当地负责运筹帷幄的那个人,究竟是谁?

1927年9月9日,根据武汉“八七会议”精神,毛委员紧急奔赴湘赣边界地区,领导发动秋收起义。

按照预定计划,准备兵分三路,分别从江西修水、铜鼓、安源出发,再会合湖南境内的革命力量,一举攻占长沙,在那里建立革命政权。

让人遗憾的是,因路途遥远和敌人势力强大,起义部队刚出发没多久,就分后受到反动派追击,出现重大挫折。

为了保留革命火种,防止出现更大损失,毛委员审时度势,决定改变计划,转向敌人势力薄弱的地方发展。同时分别派人通知其他两路起义军,希望赶到湖南浏阳县境内的文家市会合,再来想办法。

10天后也就是9月19日,三路起义军按照预定计划在文家市会师,召开会议决定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文家市会师

经过激烈讨论,会议否决了余洒度要求继续攻打长沙的建议,根据毛委员提议决定开往罗霄山脉,寻找适合建立根据地的地方。

建立根据地并不是件容易事。如果没有内应,没有熟悉环境的人帮忙运筹帷幄,难度系数很大。再难也要去试一试。

会后,部队从文家市出发,立即向萍乡方向转移,当晚宿营于桐木镇。

9月24日,意想不到的事情再次发生。起义部队在萍乡以东的芦溪,遭到国民党朱培德部队的袭击,所幸没有出现重大伤亡。但是在转战途中,又不断受到地主反动武装的伏击。

部队伤亡惨重,怎不叫人伤心流泪,怎不让人揪心。

直至这时,所有人才开始真正理解毛委员的良苦用心,也开始佩服他的足智多谋。要不是他作出立即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9月29日,为了努力寻找适合建立根据地的地方,部队经莲花县境内,转移到永新县境内的三湾。

三湾改编地故址:三湾村

考虑到部队受损严重,毛委员决定整编,把队伍由一个师的编制,缩编为一个团,下辖二个营,再加四个直属队,史称“三湾改编”。

整编后的部队,由出发前的5000多人,已锐减至仅1000多人。

经过三湾改编,部队虽然人数减少,但是更纯洁、更有战斗力。这还是得感谢毛委员的另一创举:把支部建在连队,可增加凝聚力和向心力。

部队整编正按计划进行,毛委员开始操心另一件无法回避的事:到处都是敌人,下一步应该向哪个方向转移才可转危为安,如何尽快找到创建根据地的地方?

就在他绞尽脑汁,苦苦思考的时候,有一个人不请自到,突然出现在他眼前。

这个既为毛委员送来重要情报,又为他决策及时提出许多参考建议的人,就是龙超清。

没有龙超清,秋收起义余部不可能尽快找到安身的家;

没有龙超清,毛委员不可能尽快作出向井冈山进军的决定;

没有龙超清,秋收起义余部的行动方向,可能还要摸索很长时间。

龙超清

龙超清,宁冈县塘南村人,他的家就在井冈山主峰北侧不远处。

往事已过去快100年,现在知道龙超清的可能并不多,但是在当年的井冈山,他可是年轻有为,办事雷厉风行的人。

在当地,他既有影响力,也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更重要的,此时的龙超清,已经身带“四个第一”光环。

他既是中共宁冈县特别支部的第一任书记;也是中共宁冈县委的第一任书记;1926年10月,为了配合北伐军打江西,他组织当地农民武装,第一次攻占宁冈城;在城内建立起第一个红色政权“宁冈县人民委员会”。

仅从这“四个第一”,就可想像龙超清的不简单。

龙超清虽出身地主和官僚家庭,他父亲是国民党江西省参议会议长,但是受进步思想影响,他总喜欢与穷苦人交朋友,一心想为当地的劳苦人找出路、谋幸福。

龙超清故居所在地宁冈县塘南村

1921年,他被父亲带到省城南昌读书,因为思想前卫,于1925年被吸收加入党组织。令人惊讶的是,发展他入党的就是他嫂嫂的姐姐肖国清。

肖国清也是一个不简单的人,在当时她是活跃在江西省妇女界的共产党员,很有名望。

北伐战争打响,已经毕业的龙超清奉命回到家乡,在宁冈从事地下工作。除了发展组织,还准备配合北伐军攻占江西。

经过串联,龙超清先后发展多人入党,于1926年10月建立中共宁冈特别支部。组织壮大后,又以此为基础,于1927年1月创建中共宁冈县委。

无论是中共宁冈特支,还是中共宁冈县委,首任书记都是龙超清。历史早已证明,他就是宁冈党组织的创始人。

为了配合北伐军作战,龙超清很快干出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1926年10月,他以自己掌握的秘密武装为骨干,联合其他一些倾向革命的力量,一举攻占宁冈县城,建立起“宁冈县人民委员会”。

由龙超清担任委员长的这个组织,就是革命武装掌握的县政府,是宁冈境内的第一个红色政权。

遗憾的是蒋介石很快叛变革命,封建卫道士和地主还乡团开始反扑,好不容易建立的红色政权被扑灭。龙超清也受到反动派通辑,不得不回到井冈山潜伏。

面对暂时的挫折,龙超清没有灰心,仍然寻找机会准备东山再起。

不久后,还真有一件始料未及的事,让潜伏在井冈山老家的龙超清,再次出现在公众面前。

1927年7月,隔壁的永新县突然传来不好消息:50多个共产党员遭到敌人逮捕,己送到永新县城关押。

为了救出这些同志,永新县内的地下共产党员想了许多办法,仍然难以成效,于是决定劫狱。

可是永新县的大部分骨干已经被捕,根本就没办法实施计划,怎么办?

永新县相关人员决定向龙超求助。得此消息,龙超清拍着胸膛大喊一声:干。

他马上联络各方力量,很快就组成一支解救大军,准备兵分几路,浩浩汤汤开往永新县。

7月26日,龙超清率部攻打永新县城。经过半天激战,终于攻进县城,把关押在监狱里的50多位共产党员,全部解救出来。

然后又会同另外几支闻讯赶来的队伍,打退了从吉安方面开来的敌军增援部队一个营。

敌人纠集反动势力继续反扑,龙超清把救出来的同志,全部分散安置好后,带着自己的人马,还是回到家乡所在地的井冈山北侧潜伏。

作为曾担任中共宁冈县委书记的龙超清,此时就潜伏在井冈山北侧;毛委员已经带着秋收起义余部,来到了井冈山北侧的外围地带。

席卷而来的革命浪潮,必然会把龙超清卷入开辟井冈山根据地的浪潮中。

就在毛委员布置好“三湾改编”,开始思考下一步行动计划的时候,得到消息的龙超清,不请自到,突然出现在三湾,来到毛委员身边。

当两双大手紧紧握在一起时,协助工农革命军开辟井冈山根据的历史重任,就开始交给他。

三湾改编纪念馆

龙超清告诉毛委员,向南进军,朝茅坪方向走,那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创建根据地的好地方。

龙超清还告诉毛委员:在井冈山主峰的山下、山上,还有我们可以掌握的两支地方武装,可以配合作战。

这真是天大的好消息。毛委员非常激动,赶紧问:这些武装掌握在谁手中?

龙超清说:在山下的茅坪有一支革命武装,负责人是袁文才,早在1925年就已入党;在山上的茨坪也有一支武装,负责是王佐,虽然不是党员,但是与山下袁文才的关系非常好,只要袁文才出面做工作,应该也没问题。

龙超清带来的好消息,令所有人振奋,也让大家看到了前途和光明,更坚定了毛委员在罗霄山脉中段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决心。

龙超清又说:袁文才的家就在茅坪,离自己家所在地的塘南村并不远,离南下必经之路的古城很近。

接着他就把陪同自己一起来三湾的袁文才代表,介绍给毛委员认识。

这又是一个好消息!

井冈山下的地方武装,其领导人袁文才不仅是党员,还主动派出代表前来接头,说明他是真的一心倾向革命。

得知这一情况,大家又兴奋起来。

毛委员立即给袁文才写信,请他配合工农革命创建根据地,希望能与他尽快见面,以便共商大计。

临别之时,毛委员主动送给龙超清和随行人员三把手枪,鼓舞他们革命斗志。

在三湾休整3天,根据龙超清提供的情报,已经集结好的部队,开始整理行装重新出发。

大家唱着革命歌曲,由北向南,浩浩汤汤的朝着宁冈境内的古城方向前进。

为了迎接工农革命军抵达井冈山,已提前回家的龙超清,迅速组织潜伏在那里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提前做好准备。

10月3日,部队按计划抵达古城。

就是在这里,决定中国革命前途和命运的又一个时刻到来。

在古城境内,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建筑,当地人称它奎峰书院,也有人叫它文昌宫。

毛泽东在奎峰书院,再次召开前敌委员会,史称“古城会议”。

会议用三天时间,对秋收起义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总结,对接下来要做的事进行了研究,最后作出决定:准备在罗霄山脉中段,开始创建自己的根据地。

作为地方党组织代表,龙超清不仅参加了这个会,还是唯一的地方代表。

罗霄山脉中段,其实就是井冈山。在这里建立根据地,就是人们常说的“井冈山根据地”。

会议就创建根据的所有准备工作,逐条进行了研究,对龙超清介绍的袁文才、王佐这两支地方武装的性质,进行了充分讨论和研究。决定想尽一切办法团结他们、争取他们,等条件成熟后再将他们的武装改编成工农革命军。

袁文才,宁冈县茅坪人,当年正好30岁。因受土豪劣绅欺压,父亲也含冤被害,一怒之下潜入山寨,参加了绿林武装“马刀队”。

毕竟接受过中学教育,袁文才当然知道当土匪是没有出路,也没有好下场,所以绝不干伤天害理的事。

袁文才的家,与龙超清的家相隔很近,两人早就熟悉。受回乡闹革命的龙超清影响,袁文才开始倾向革命。

当北伐军到来,农民运动开始兴起时,经过龙超清的穿针引线,袁文才不仅受国共合作时期的国民党县政府招安,把自己的“马刀队”改编成宁冈县保安团,还经龙超清介绍秘密加入了共产党。

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袁文才掌握的部队开始接受党的指挥和控制。

袁文才

1926年9月,龙超清发动“宁冈起义”攻占县城,袁文才的武装就是主力军。事成后他被“龙冈人民委员会”任命为农民自卫军总指挥。

宁冈人民委员会被反攻倒算的敌人镇压后,袁文才和龙超清只好带着自己的队伍,回到家乡保存实力。

1927年7月,龙超清为了帮助永新县地下党解救被捕同志,努力集合队伍围攻永新县城,救出所有被关押的同志,袁文才的武装仍然是攻城主力。

只是敌人太强大,难以完成预定的所有计划,只好把解救出来的同志分散安置后,还是带着自己的队伍回到井冈山下。

古城会议结束后,为了团结袁文才,取得他的支持和配合,以尽快完成会议预定的近期计划和战略目标,毛委员开始给袁文才写信,希望能够尽快见面,共商革命大计。

在此期间,工农革命军已全部抵达古城、龙市一线。

在龙超清帮助下,袁文才很快收到毛委员来信。还是在龙超清帮助下,双方很快就约定好见面时间和地点。

10月6日,又是值得记住的日子。

古城会议结束后的第一天,激动人心的时候到来。就在这一天,毛泽东与袁文才首次见面。

在龙超清安排下,他们把会见地点选在“大仓”,史称“大仓会见”,也有人喜欢称它“大仓见面”。

大仓见面原址

大仓,位于古城与袁文才住地茅坪的两者中间。正是这次见面,为工农革命军首次敲开井冈山大门,创造了条件。

毕竟是初次见面,为了打消袁文才顾虑,进而取得他的理解和支持,毛泽东仅仅带来6个随行人员。

通过毛委员介绍,袁文才终于知道部队落脚井冈山的重要意义,愿意全力支持和配合。临别之际,毛泽东决定拔出100枝快枪送给袁文才。

袁文才激烈的说:“你送给我的枪,比我手下的人还多。”

为了表示感谢,袁文才回赠1000元大洋。他发自肺腑的说:“我一定尽最大努力配合工农革命军的到来。”

在与毛泽东交谈期间,袁文才自然会谈到自己与王佐的关系,表示愿意写信给王佐,请他也要支持工农革命军的到来。

大仓会见漫画

大仓会面,是在龙超清的帮助下完成的。他为工农革命军安家井冈山,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应该得到所有人敬仰。

第二天也就是10月7日,又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

根据毛泽东与袁文才商量的结果,工农革命军兵分两路,分别从古城、龙市出发,向袁文才控制区域茅坪进军。

为了迎接革命军队的到来,袁文才早早就在村口迎接。

到处都是红旗,到处都在敲锣打鼓,到处都在杀猪斩鸡。受够了游离之苦的红军战士,终于有了一个安稳的家,终于可以好好休整一下。

在龙超清指导下,袁文才一边在八角楼给毛委员安排好住宿,一边又到处寻找合适地方,帮助部队分别建好指挥部、医院、被服厂、修械所等。

毛泽东在茅坪住地

茅坪,从此开始成为中国革命在农村的第一个大本营。

这个大本营的创建,既凝聚毛委员的智慧,也凝聚龙超清和袁文才的心血。

没有龙超清的穿针引线,没为他鞍前马后的协调,没有袁文才的支持,工农革命军不可能这么快建立起根据地。

曾经担任中共湘赣边区特委书记的谭振林,建国后曾经回忆:“没有他们两个人的支持,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没有那么容易。”

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另一位老同志,也深情回忆:“记得主席说过:袁文才对革命是有帮助的,三湾改编后的工农革命军两营人,没有袁文才同意,我们是不容易进去的,就是进去了也难站住脚,就像红军到延安,跟刘志丹所起的作用一样。”

谭振林

为了帮助革命军寻找安家地,为了帮助革命军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龙超清和袁文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应该得到所有人尊敬。

革命军在茅坪安家后,立即着手制定在湘赣边界地区开展武装割据的计划:以宁冈为中心区域,逐步向四处发展。

还是在龙超清的帮助下,袁文才和王佐的部队,于1928年2月初被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由袁文才、王佐分别担任团长、副团长。

正是这次会编,让革命军由一团编制,扩大到二个团的编制。

1928年2月,毛委员率工农革命军攻占宁冈新城,然后一鼓作气解放宁冈全县。

为了斗争需要,决定恢复建立中共宁冈县委,仍然由龙超清担任书记。

中共宁冈县委旧址

为了配合红军主力巩固和扩大根据地,龙超清迅速投入到打土豪分田地的运动中。

考虑到自己家就是地主,他做好家里人工作,带头交出100多担谷子和六缸茶油,把穷苦人的借据和土地契约全烧毁。

在龙超清领导下,从1928年3月起,宁冈境内的39个乡全部建立工农兵政府,赤卫队、暴动队、妇女队、少先队等组织,也雨后春笋般创建,主动配合红军主力作战。

为了配合红军打破敌人“进剿”和“会剿”,为了打土豪分田地,龙超清在担任县委书记的七个多月时间内,几乎跑遍全县所有乡镇。

由于成绩有目共睹,在湘赣边界党的第一、二次代表大会上,他都被当选为特委委员。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向赣南出击,决定由刚刚到来的红五军和袁文才、王佐部队留守井冈山。

为了坚守井冈山,前委决定创建中共宁冈中心县委,由何长工担任书记。

在这个新组建的省委级别的组织体系内,龙超清担任中心县委副书记,同时兼任西北特区书记。

为了守好井冈山,龙超清率特区地方武装和乡村赤卫队,在永新县赤卫大队的配合下,牢牢守卫在九陇山上。

有一次,湘赣敌军四个团向这里进攻。龙超清提前组织人把粮食挑上山,然后在每个隘口和险处建好工事,构筑起三道防线,坚决阻击从茶陵坑口开来的敌军,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

1929年秋,龙超清调任莲花县委宣传部长。在那里只干了三个月,又重新调回宁冈,升任边界特委宣传部长。

1930年3月,赣西南特委成员,龙超清仍然担任重要职务;3个月后又调任西路行委书记。

为了更好的配合红军作战,龙超清把赣江以西的地方武装,全部整合在一起,组成“西路纵队”,兼任政治委员。

不久后,这个纵队全部编入红二十军,仍由龙超清兼任该军第三纵队政治委员。

从当年2月开始,红军在赣西地方武装的配合下,曾先后8次围攻吉安。

每次攻打吉安,龙超清都会参与指挥。遗憾的是,这个堡垒始终没有攻下来。

大家并不甘心,又于当年10月初发起第九次攻击。

在龙超清领导下,西路行委动员一万多人,配合红军第9次攻打吉安,终于摧毁敌人在赣西地区的最后一个堡垒,形成纵横千里、人口达400多万的赣西南根据地。

在创建和扩大井冈山革命根据的大潮中,龙超清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就在龙超清准备再接再励,继续为革命作出贡献时,意想不到的事情突然发生,让所有人痛心流泪,就连当地的小草也低头含悲。

1930年12月,所谓的“清洗”运动突然来临,许多令人不可思议的事先后发生。到处都在清查所谓“AB团”。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完全是一场自欺欺人的活动。

为迎接毛委员上山,为创建和扩大井冈山根据地作出重要贡献的龙超清,居然也被人指控为“AB团”,还说他就是首要分子,遭到收押受审。

还有让人更悲痛的事,1931年底在并无真凭实据的情况下,龙超清居然被错杀于江西广昌县城。

青山处处埋忠骨,受屈英魂终有昭雪时。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国家领导人关怀下,当年强加在龙超清身上的罪名,被全部洗清。

1987年2月,龙超清遗骨移放井冈山烈士陵园。如果地下有知,龙超清必定含笑九泉。

来源:暸望大别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