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先云:毛泽东的得力助手,救过蒋介石的命,战死沙场时年仅25岁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5 15:52 1

摘要:1927年蒋介石撕下了脸皮,开始毫不留情地对共产党下手,毛主席彻底看明白了,想要革命成功,没有自己的武装队伍根本没法干,于是在8月7日的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那句后来广为人知的话,“政权是从枪杆子里出来的”,从那以后,共产党就走起了两条路,一方面搞土地革命,动摇

1927年蒋介石撕下了脸皮,开始毫不留情地对共产党下手,毛主席彻底看明白了,想要革命成功,没有自己的武装队伍根本没法干,于是在8月7日的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那句后来广为人知的话,“政权是从枪杆子里出来的”,从那以后,共产党就走起了两条路,一方面搞土地革命,动摇旧的根基,另一方面组建自己的武装力量,为革命打下底子。

1902年蒋先云出生在湖南新田县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晚清时期的秀才,母亲是个家庭主妇,却能里能外,精明能干,父母注重对子女的教导,又不拘小节,让蒋先云从小就养成了正直开明、敢想敢做的性格。

后来他考进保合小学,15岁那年竟连跳三级,以优异成绩考进了湖南省第三师范学院,在学校里,他埋头读书,还拉起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组建了“学友互助会”,大家一起讨论救国救民的办法,他还主办了一份刊物《岳麓警钟》,自己担任主编,写文章、喊口号,提倡新文化新思想,他的文章犀利直接,政治眼光和文笔都远超同龄人。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青年学生们走上街头呐喊,湖南的热血青年们也坐不住了,在毛主席的带领下,蒋先云全身心投入这场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并且成为湖南学生革命联合会的首任总干事,短时间内,他就成了当时公认的湖南学生运动的“头号人物”,他和夏明翰等人奔走各地,发动了20多个县的学生运动,成了湖南学潮的奠基人之一,因为能力突出,他走进了毛主席的视野,获得了毛的赏识和信任。

他和夏明翰曾在衡阳街头大声痛斥“二十一条”这种丧权辱国的条约,还带头冲破军警阻拦,闯进日商的铺子,直接把日本商人揪了出来,那一次之后,当地的日货几乎在一夜之间被赶出了市场,1921年初,在毛主席的介绍下,他加入了青年团,随后他又在“互助会”的基础上组建了“心社”,继续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新文化思想,还亲手办起了工农夜校,让更多底层百姓能接受新思想的熏陶。

同时他还积极参与《明星》《先锋》《三师周刊》等刊物的编辑工作,并在《湘江评论》上发表了《帝国主义的末日要到了》,文章掷地有声,在湖南乃至全国引起了广泛反响,那一年他才19岁,已经被许多人称为“少年英雄”,1921年10月,毛主席从上海回到衡阳,蒋先云立刻赶去拜访,把湖南的革命情况详细汇报,没过多久,他与夏明翰等人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把自己的一生与党的事业紧紧绑在了一起。

1922年春,蒋先云以优异成绩从湖南第三师范学院毕业,党中央看中他有丰富的组织能力,便委派他担任中共湘区区委书记,年纪轻轻,就肩负起了沉甸甸的责任,9月资本家狗急跳墙,叫来警署查封了工人俱乐部,还拖欠了工人三个月工资,把工人们逼到生死边缘,俱乐部多次交涉,却屡屡被拒。

9月14日工人大罢工爆发,场景轰轰烈烈,李立三负责全面指挥,刘少奇担任谈判代表,蒋先云则是宣传主力,他亲手写传单、在街头演讲,嗓音洪亮、气势逼人,让原本沉默的工人们一下子找到了主心骨,因为表现突出,他和李立三、刘少奇并称“安源工运三支柱”,风险也接踵而来,资本家曾多次雇凶暗杀他们,李立三差点丧命,蒋先云在街头也几次遭遇险情。

经过四天僵持,资本家最终妥协,答应工人们提出的十三条条件,并和刘少奇签署了协议,工人们第一次尝到了团结斗争的胜利滋味,11月底蒋先云又被派往湖南水口山矿区,这里的矿工境况更惨,资本家发的不是工资而是票据,只能在矿区的商店花掉,而那些商店正是资本家自家开的,卖的粮食不是霉变就是掺沙子,还缺斤少两,工人们苦不堪言,却敢怒不敢言。

蒋先云一到矿区,就写下大字传单,直击工人们的痛处:“工友们,我们拼死拼活,换来的是什么?父母有没有饭吃?妻儿能不能养活?我们过得幸福吗?还有谁比我们更苦?”短短几句话,工人们热泪盈眶。

1922年11月27日,在党的支持下,他带领工人们列出二十多条诉求:涨工资、发现金、缩工时、补津贴……几千矿工一呼百应,手里举着“以前是当牛做马,现在要翻身做人”的传单,喊得山谷回响,很快他通电全国,宣布罢工全面开始,那一刻,矿区机器停了,灯火熄了,整个山头安静。

资本家和当局惊慌失措,打算设下陷阱:邀请蒋先云谈判,实则想当场处决,蒋先云得知后,仍然毅然赴会,他先把工人骨干布置在周围,才独自走进会场,敌人果然拔枪抵在他头上,喝令他下令复工,这位年仅20岁的青年却毫不退缩,大笑着说:“想扣就扣,想杀就杀!杀我一个,还有千千万万工友站出来!你们一天不答应工人的要求,我们一天不复工!”

这番掷地有声的话,把敌人震得一时不敢妄动,最终只能坐下乖乖谈判,这场罢工很快引来全国关注,各地电报纷至沓来表示声援,工人的士气被彻底点燃,资本家的嚣张气焰反而被压了下去,经过23天的坚持,水口山罢工取得全面胜利,后来有人评价说:“中国矿山虽多,但真正有规模、有组织、有战斗力的,只有安源和水口山,最成功的,要数水口山大罢工!”

1926年7月9日,广州东校场彩旗猎猎,军号齐鸣,蒋介石身披戎装,正式宣誓就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宣布北伐军正式出师,这一场声势浩大的誓师大会,吹响了北伐的号角,也让全国的目光都投向了这支年轻的革命军,为了请蒋先云出山,蒋介石亲自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还特地托人向中共广东区委书记陈延年打招呼,蒋介石知道,这个年轻人有胆有识,是北伐军里不可多得的人才。

在陈延年的劝说下,蒋先云接受了组织安排,于7月正式赴任,被任命为北伐军总司令部秘书,随同蒋介石出征两湖与江西,由于表现突出,不久又兼任补充第五团团长,成为前线指挥官之一。

北伐军一路高歌猛进,占领了南昌,就在形势大好的时候,蒋介石心思却变了,此时的他,已开始谋划与共产党彻底决裂,在广州的一次军事会议上,蒋介石当众宣布:“军中不可有异党分子!凡属共产党,要么退党,要么离开军队!”

话音落下,会场顿时寂静无声,空气仿佛凝固,蒋介石脸色阴沉,目光扫视全场,最后定格在蒋先云身上,他冷冷地问:“谁要退出共产党?”他原以为蒋先云会第一个表态,可没想到,蒋先云猛地拍案而起,声音洪亮:“我生是共产党员,死也是共产党员!头可断,党籍不可弃!今天我在这里郑重宣布:我退出国民党!”

说完他转身就走,留下目瞪口呆的一屋人,蒋介石被这一幕气得铁青,却碍于面子,只能强压怒火,此后蒋介石仍不死心,多次派人劝说,甚至放话:“只要你退出共产党,我可以让你当黄埔军校的中将,担任教育长!”面对这种赤裸裸的诱惑,蒋先云毫不动摇,冷冷地回绝:“我弃笔从戎,不是为了做官谋职,而是要革这个命!官职可以不要,共产党不能退!”

尽管心中不满,但蒋介石仍然清楚蒋先云的才干,很快他再次写信,通过陈延年转交,表示愿意暂时放下嫌隙,蒋先云在组织的劝说下,短暂回到蒋介石身边,担任秘书兼北伐军副总司令,继续投身战事,1927年4月中下旬,武汉国民政府发动第二期北伐,蒋先云毫不犹豫主动请缨奔赴前线。

著名革命家恽代英曾感慨:“蒋介石叛变,他不为所惑,不肯低头,不愿做官,宁愿到武汉去领导工人运动,带着黄埔学生讨蒋,这次北伐,他又冲在最前线拼命。这种精神,何等伟大!”4月19日,他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第二十六师第七十七团党代表兼团长,到任后他每天与战士们同吃同住,亲自检查武器装备,鼓励大家要有必胜的信心,许多士兵说:“有蒋团长在,我们心里就有底!”

1927年5月28日蒋先云率部在河南临颍迎战奉系军队,这一仗异常惨烈,奉军动用了七个师的兵力,还有坦克、大炮甚至毒气,而北伐军仅有两个师,却依然咬牙死战,战斗中蒋先云左脚中弹,血流如注,他脸色苍白,却仍骑在马上,高举指挥刀,大吼:“冲锋!冲锋!给我向前杀!”士兵们被他的气势鼓舞,一个个像猛虎般扑向敌阵。

很快一块弹片击中他的身躯,他重重摔倒在地,几名士兵急忙上前要抬他,他却大声吼道:“我受伤不要紧,你们要死战!决不能后退半步!”师长下令他撤退,他却义正辞严地回道:“若不活捉张作霖,我绝不下火线!”说完竟在两名战士搀扶下再次翻身上马,拔刀怒吼:“前进!”

就在这时,一枚炸弹在他身旁炸开,人马俱翻,火光中,碎片和皮带深深嵌入他的腹部,鲜血瞬间浸透军装,他却仍竭力挣扎,把腿从马镫里拔出,坐在地上,嘶声大喊:“战士们,冲啊!杀啊!前进!”说完他张开双手,像迎接黎明一样倒在战场上年仅25岁,“为团长报仇!”战士们发出撕心裂肺的呐喊,像潮水一样扑向敌军阵地,最终北伐军一举攻下临颍,给了奉军沉重打击。

这一仗震动全国,周恩来、徐向前、郭沫若等人都高度评价蒋先云的英勇,国民党官员也不得不在《汉口民国日报》上写道:“蒋先云,冲锋陷阵,百战百胜,此种健儿,当世能有几人?”在临颍大战前夕,他的妻子因病离世,或许正因如此,他抱着视死如归的决心冲上前线,把一切都托付给那声“前进”。

蒋先云短暂的一生,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流星,划过中国革命的天空,他既是共产党早期的骨干,又是黄埔军校的骄子,更是反蒋先锋,他用鲜血和生命证明了:信仰不可背叛,热血不可熄灭。

来源:小乐讲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