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柱登上天安门,用行动回击赖清德当局,大陆六字预言结局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5 16:23 1

摘要:不仅如此,台湾陆委会还直接点名马英九、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等人,声称如果他们出席九三阅兵,将对其“依法查办”。

9月3日,北京,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阅兵式现场。

洪秀柱站在天安门城楼上,身着正装,神情庄重。镜头定格的一瞬间,岛内舆论炸开了锅。

自从大陆邀请岛内各界人士参加九三阅兵,民进党当局可以说是百般阻挠,并且大肆威胁。

不仅如此,台湾陆委会还直接点名马英九、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等人,声称如果他们出席九三阅兵,将对其“依法查办”。

赖清德当局到底怕的是什么?

9月1日晚,洪秀柱抵达北京。

这位国民党前主席、中华青雁和平教育基金会董事长,洪秀柱此前多次表态,抗战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是台湾不可切割的记忆。

在抵达北京后,洪秀柱面对媒体采访时表示,抗日战争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历史,无关省籍。

她不是为谁站台,是为历史正名。

9月3日,洪秀柱与数十位台湾代表站上天安门观礼台。包括新党副主席吴成典、劳动党主席吴荣元等岛内统派政党成员也同行,亲眼见证了解放军威武雄壮的分列式场面。

她说,“抗战胜利是台湾光复的前提。”彰显了两岸一家亲,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一部分的立场。

与洪秀柱在天安门广场感受到的庄严肃穆截然相反的,是岛内民进党当局的反应。

民进党当局长期秉持 “台独” 意识形态,妄图通过各种手段割裂两岸历史联结、制造两岸对立。

对于大陆举办的抗战纪念活动,台陆委会早在8月14日就发出声明,称大陆举办抗战纪念活动是“统战操作”,禁止相关人员参与,其实就是想歪曲事实、破坏两岸关系。

甚至当洪秀柱等人抵达北京后,邱志伟公然叫嚣,这是背叛台湾,回来就制裁。

可面对民进党当局的恐吓威胁,洪秀柱用行动做出了最好的回答。

显然赖清德的阻止,改变不了两岸同胞友好交流呼声,也阻挡不了祖国统一的大势。

岛内媒体《旺报》更是以“九三阅兵,台湾人与有荣焉”为题公开发表报道。

指出,抗战胜利 80 周年,赖清德当局以 “终战” 视角取代 “中华民族”“日本侵略者” 等敌我双方,这是对包括台湾人在内的中华民族抗战英灵的不敬。

社评还提到,九三阅兵主要是凸显中国已经强大,再也不会受到类似的历史屈辱,同时强调解放军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80 年前台湾人享受重新成为中国人的胜利荣耀。

而今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 80 周年,“台湾人无论是去现场,还是通过电视或网络观看或关注,都与有荣焉”。

但即使这样赖清德还不死心,赖清德出席岛内 “海军节” 活动并公开发表讲话。

他没有提及抗战相关内容,而是刻意强调 1958 年的 “八二三炮战”,声称 “台湾军民共同对抗大陆炮火”,试图挑动两岸对立情绪,渲染所谓的 “大陆威胁”。

不仅如此,此前,赖清德在社交平台发文纪念二战时,仅以 “终战” 代替,避谈抗战胜利,“终战”一词,引发岛内舆论痛批。

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痛批,日本人残暴侵略中国,无数先辈因而牺牲,身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这个承载着鲜血与屈辱的历史事实,不容抹灭与扭曲,更不容遗忘与淡化。

而赖清德刻意淡化日本当年暴行,为了媚日,忘记先辈的屈辱与牺牲,已经不配担任台湾地区领导人。

前民代郭正亮也指出,赖清德发表的二战感言,从头到尾没有提到“8年抗战胜利”、“台湾光复”,却说“终战”,他认为赖清德“仇中”恐怕一路走到底。

《中时新闻网》评论指出,赖清德试图用冷战记忆置换民族记忆,把大陆塑造成“威胁者”,淡化日本侵略者的角色。

面对赖清德反复操作历史记忆、刻意回避抗战、挑动敌意的行为,大陆方面的态度从未模糊。

早在6月,《人民日报》便以“钟一平”为署名,发表文章点名赖清德,直言其“台独”路线“必将自取灭亡”。

这六个字,是大陆对“台独”路线的直接定性。

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也在记者会上强调:台湾同胞参与抗战,理所当然,洪秀柱等人出席纪念活动“堂堂正正、无可非议”。

大陆的立场一直明确:统一不可阻挡,“去中国化”是对历史的背叛。

这并非威胁,而是立场陈述。历史不容删改,抗战胜利纪念是全民族的权利。

这次阅兵直播,岛内有不少民众通过各种方式观看了阅兵直播,并且有很多台湾同胞表达了对祖国的认同以及对阅兵盛况的感慨。

“我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我骄傲。”

这些评论真实存在,无法忽视。

旺旺集团总经理蔡旺庭在社交平台表示,“要参加人生第一次祖国阅兵。

他写道:作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他感到无比地骄傲和自豪。

此外,还有台湾大学教授苑举正等台湾代表人士受邀到现场观礼。

苑举正在接受采访时动情表示:大陆强大起来,不是为了打谁,而是要震慑狼子野心、维护和平。

更是坦言,当看到阅兵时空军列队呼啸而过、步兵踢着整齐步伐时,他的眼泪止不住地夺眶而出,真是太震撼了,无法用语言形容。

这充分说明,尽管民进党当局长期推行 “去中国化” 等分裂行径,但台湾民众的民族认同并未被磨灭,民族认同的动能依然强大。

实际上,从赖清德推动的“大罢免”彻底失败的结果也可以看出来

岛内对民进党当局的种种“祸台”行为早已经是怨声载道,呼唤两岸交流、台海和平的声音,已经盖过了“台独”所制造的两岸对立语境。

民进党当局越是歇斯底里地贴标签、发禁令,越让人好奇:赖清德当局到底怕的是什么?

怕的,不是洪秀柱站在天安门城楼的那一刻;怕的,是镜头传回岛内后,越来越多台湾人开始重新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是谁?我们来自哪里?

怕的,是“抗战是我们共同历史”这句话,会动摇他们几十年来苦心经营的“台独史观”。

怕的,是有人站出来说:“台湾光复,是抗战胜利的结果。”这句话刺破了“台湾地位未定论”的最后一道防线。

所以他们急了,他们怕得不只是人,而是认同。

这场风波,不只是一次两岸互动,更是一次历史与现实、民族认同与政治叙事之间的正面对抗。

大陆的“六字预言”不是口号,而是对历史走向的判断。

岛内民众的反应,也说明“台独”并非共识,而是制造对立的工具。

当越来越多人开始重新定义“我是中国人”,历史的力量就开始回归。

来源:医生何主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