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ell Biol丨多伴侣蛋白凝聚体促进内质网蛋白折叠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5 17:17 1

摘要:真核生物约有三分之一的蛋白质需要在内质网中完成正确折叠,这一过程依赖分子伴侣网络的协同作用【1-3】。蛋白质二硫键的形成是折叠过程中的限速步骤,因此二硫键异构酶(PDI)家族在维持折叠稳态中发挥关键作用。尽管PDI家族成员具有相似的结构框架,但它们在底物特异性

撰文 | 林无隅

真核生物约有三分之一的蛋白质需要在内质网中完成正确折叠,这一过程依赖分子伴侣网络的协同作用【1-3】。蛋白质二硫键的形成是折叠过程中的限速步骤,因此二硫键异构酶(PDI)家族在维持折叠稳态中发挥关键作用。尽管PDI家族成员具有相似的结构框架,但它们在底物特异性、伴侣活性及氧化还原性质上存在差异,从而承担不同的功能。值得注意的是,PDIA6的功能缺陷与癌症、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相关,但其确切作用机制仍不清楚。因此,揭示PDIA6及其在内质网蛋白折叠中的独特功能,是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4】。

近日, 瑞士巴塞尔大学生物中心 的Sebastian Hiller团队在NatureCellBiology杂志上发表了A multichaperone condensate enhances protein folding in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的研究文章。研究人员通过解析伴侣蛋白在内质网中形成超分子结构,发现以PDIA6为核心的多伴侣蛋白凝聚体在Ca²⁺依赖下形成,并能招募BiP、ERdj3、PDIA1和Grp94等关键折叠伴侣。结果表明,这些凝聚体能够促进蛋白质(如胰岛素原)的折叠,并防止蛋白质错误折叠。该研究揭示了伴侣蛋白凝聚体通过空间亚区化提升折叠精度与效率,为理解蛋白质生成机制提供新层次的视角,并可能为蛋白质错误折叠相关疾病带来新的治疗策略。

研究人员 首先在HeLa、HEK和U2OS等细胞中通过成像实验发现,内源性PDIA6并非均匀分布于内质网,而是形成具有动态特征的可融合和分裂的凝聚体。这些结构表现出典型的液–液相分离特征,并在Ca²⁺浓度变化和内质网应激条件下发生可逆性解聚。进一步的体外实验利用纯化的重组PDIA6重建了凝聚体,并证明其形成严格依赖于Ca²⁺,阈值浓度与细胞内稳态和应激状态下的Ca²⁺水平高度吻合。

在机制研究中,作者通过核磁共振波谱技术 ( NMR ) 、晶体学和突变分析揭示,PDIA6的a0结构域二聚化与a0–a连接肽和b结构域之间的Ca²⁺依赖性静电相互作用共同驱动凝聚体形成。突变破坏这些关键相互作用 位点 会阻止凝聚体生成,但不影响PDIA6的二硫键异构酶活性,说明凝聚体的功能依赖于其多价相互作用架构。此外,研究显示PDIA6作为支架蛋白能够招募BiP、ERdj3、PDIA1和Grp94等早期折叠伴侣,而晚期参与糖基化修饰的calnexin和calreticulin 蛋白 则不 被 富集,提示其在折叠早期具有特异性作用。

功能实验表明,PDIA6凝聚体能显著促进前胰岛素的折叠与分泌,并减少错误折叠蛋白的积累。缺失凝聚体的细胞中,错误折叠水平升高,蛋白聚集增加,内质网结构刚性增强,细胞存活率下降。这些结果表明,PDIA6凝聚体不仅作为“折叠工厂”提升蛋白质折叠效率与特异性,还通过维持内质网稳态来防止蛋白质错误折叠和细胞死亡。

总之,该研究利用 结构生物学(NMR、冷冻电镜)、细胞成像与活细胞实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 手段 系统 地 解析了内质网伴侣蛋白 PDIA6 在 Ca²⁺依赖条件下形成多伴侣蛋白凝聚体的机制。 并证明 这些凝聚体不仅能招募 BiP、ERdj3、PDIA1 和 Grp94 等关键伴侣蛋白,还能在客户蛋白进入内质网后的早期阶段促进其折叠,提高局部伴侣与底物的浓度,从而增强折叠效率并减少蛋白错误折叠与聚集。 并进一步证明 伴侣蛋白凝聚体的动态形成能够根据 ER 应激水平进行调控,优化蛋白质加工的空间和时间组织。该研究揭示了伴侣蛋白通过凝聚体实现亚区室化(subcompartmentalization)的新模式,为理解内质网蛋白质稳态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开发针对蛋白错误折叠相关疾病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潜在思路。

制版人: 十一

参考文献

1. Anelli, T. & Sitia, R. Protein quality control in the early secretory pathway.EMBO J. 27, 315–327 (2008).

2. Braakman, I. & Bulleid, N. J. Protein folding and modification in the mammalian endoplasmic reticulum.Annu. Rev. Biochem.80, 71–99 (2011).

3. Vincenz-Donnelly, L. & Hipp, M. S.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 a hub of protein quality control in health and disease.Free Radic. Biol. Med.108, 383–393 (2017).

4. Liu, G. M., Zeng, H. D., C. Y. Zhang, C. Y. & Xu, J. W. Key genes associated with diabetes mellitus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athol. Res. Pract.215, 152510 (2019).

学术合作组织

战略合作伙伴

(*排名不分先后)

转载须知

【原创文章】BioArt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所刊登的所有作品的著作权均为BioArt所拥有。BioArt保留所有法定权利,违者必究。

BioArt

Med

Plants

人才招聘

近期直播推荐

来源:小赵讲科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