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活、实”优秀案例】市水利局:以“红心铸魂”引领水利高质量发展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05 17:12 1

摘要: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关于机关党建“新、活、实”的重要理念,持续挖掘、推广全市各级机关党组织开展机关党建工作的特色案例、创新做法,市委市直机关工委面向全市机关党组织开展福州市新时代机关党建“新、活、实”优秀案例征集评选活动。经专家评审,共评出“十

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关于机关党建“新、活、实”的重要理念,持续挖掘、推广全市各级机关党组织开展机关党建工作的特色案例、创新做法,市委市直机关工委面向全市机关党组织开展福州市新时代机关党建“新、活、实”优秀案例征集评选活动。经专家评审,共评出“十佳案例”20个、优秀案例38个,18个单位获得“优秀组织奖”。即日起,“福州机关”微信公众号将陆续对获评福州市新时代机关党建“新、活、实”优秀案例进行展示,以供学习借鉴。

以“红心铸魂”

引领水利高质量发展

市水利局

背景描述

福州,这座依水而建、因水而兴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闽江、敖江等丰富水系,水利事业贯穿城市发展脉络。近年来,随着“数字中国”“生态福建”战略深入实施,福州水利面临防洪排涝数字化升级、水资源集约利用、水生态修复治理等多重任务挑战。与此同时,基层水利队伍呈现年轻化、知识化特点,但也存在部分干部职工思想认知与新时代水利使命脱节的问题,如传统治水思维惯性较强、创新担当意识不足、服务乡村振兴的主动性有待提升等,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融合不深等痛点逐渐显现。福州市水利局党组立足“政治机关、民生部门、专业队伍”定位,创新实施“水利红心·铸魂育人”工程,探索出一条以党建引领、数字赋能、业务融合、文化浸润为特色的思政工作新路径,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福州实践提供水利保障。

创新亮点

(一)数字赋能,构建“智慧思政”新生态。

依托“福州智慧水利”等平台,设置“党建引领”“兴水利民”等板块,利用短文、短视频等形式推送学习内容,实现“指尖上的思政课堂”。建立干部思想动态监测系统,通过行为数据分析,精准掌握职工在项目攻坚、应急抢险等关键节点的思想波动,针对性开展谈心谈话,从而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思政平台。

(二)品牌引领,打造“党建+治水”融合体。

创建“兴水利民”“随机教育”“人文关怀”党建品牌,将思政工作嵌入水利中心工作。在重大工程现场成立“党员攻坚队”,把支部建在工地上、把党旗插在河堤上。同时,推行“河湖长+党员志愿者”模式,全市1000余名水利党员担任民间河湖长,将思政课堂延伸至河道治理一线。

(三)文化浸润,培育新时代水利精神。

挖掘福州水利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一厅一廊一讲坛”文化阵地,建设水工程调度中心展示大厅,凸显“两江四岸”美丽蝶变;在机关大楼打造“治水精神长廊”,展示历代名人治水精神;依托闽江下游防洪堤举办“河湖讲坛”等活动,让治水精神入脑入心。

(四)精准滴灌,分层分类开展思政工作。

针对不同群体实施差异化引导,对领导干部,开展“头雁领航”专题研讨班,强化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对青年职工,实施“青蓝工程”,通过导师带徒、岗位练兵,将思政教育融入职业成长;对基层一线干部职工,开设“流动课堂”,利用工程间隙、防汛值守点开展微党课,解决工学矛盾。

具体做法

筑牢“根与魂”,构建品牌化党建引领体系

1.顶层设计谋全局。

制定《福州市水利局党员干部理论学习计划》,将思政工作纳入年度考核,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局党组书记带头讲“治水思政课”,班子成员建立基层联系点,每年至少开展1次专题调研,解决干部职工“急难愁盼”问题。

2.支部建设提质效。

实施“支部建在重大项目上”工程,在重大水利项目临时党支部推行“四个一”工作法,每月一次主题党日、每季度一次廉政教育、每半年一次技术研讨与思想交流、每年一次评先评优,相关经验被省水利厅作为典型案例推广。

3.先锋队伍显担当。

设立“党员示范岗”“青年突击队”,激励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担当作为。比如,防抗超强台风“杜苏芮”过境期间,全局12支党员抢险队闻“汛”而动,驻守一线72小时,巡查堤防、处置险情,用实际行动诠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激活“云动力”,打造数字化思政工作矩阵

1.智慧平台强生态。

在线发布理论学习资料、短视频300余条,将学习时长、志愿服务、攻坚表现等与评先评优挂钩,筑牢“比学赶超”的良性生态,提升思政工作的实效性。

2.数据赋能汇合力。

依托“线上微心愿”等板块收集干部职工各种需求,通过“党建带三建”,靶向解决职业规划、婚恋交友等问题,以精准服务增强干部职工归属感。

3.网络空间扬正气。

在微信公众号开设“党建引领”专栏,推送一线干部职工治水故事等,针对网络上关于水资源浪费、河道违建等舆情,组建“网络评论员”队伍,及时发声引导,处置不实信息,传播治水正能量。

找准“结合点”,推动思政工作与业务深度融合

1.项目攻坚中聚人心。

建立“思政工作进工地”机制,在水利工程现场设立“心灵驿站”,由党支部书记兼任心理辅导员,有效化解劳资纠纷。项目党员牵头成立技术攻关小组,形成“提出问题→小组研讨→确定方案→解决问题”的闭环机制,以匠心打造优质高效工程,6个工程获评全省“党建进工地”优秀项目。

2.河湖治理中践初心。

将思政工作与河湖长制有机结合,开展“护河爱水 清洁家园”活动,每月组织党员志愿者清理河道垃圾、宣传节水知识。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市河湖水质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

3.服务民生中暖民心。

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推行“党员包片负责制”,负责政策宣传、水质检测、后期维护等工作。针对永泰县偏远山村季节性缺水问题,党员技术骨干实地勘察后,创新采用“小水源+智能管网”模式,解决了2.3万群众饮水难题。

培育“文化力”,厚植新时代水利文化底蕴

1.阵地建设强根基。

建设水工程调度中心展示厅和机关大党员活动场所,通过场景复原、多媒体演示等形式,展现福州从汉代冶河到现代智慧水利的发展历程,成为水文化教育基地,年均接待参观团队20余批次。

2.活动载体提素质。

开展治水诗词书法、水利摄影展、工程模型制作、非遗游园等活动,激发干部职工文化创造力。组建“水利青年说”宣讲小分队,深入基层管理站、施工一线开展宣讲,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水利政策。

3.典型选树立标杆。

开展“我推荐身边最美水利人”活动,涌现出全国水利系统先进工作者等先进典型,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平台等发布图文,通过专题报道、短视频展播等形式广泛宣传,形成“学先进、当先进”的良好风尚。

取得成效

(一)坚持思想引领,树牢兴水利民理念。

凝心聚力以绿色发展理念抓好河湖长制工作,河湖长制工作先后获国务院、福建省正向激励;凝心聚力以水润民心理念抓好民生水利工程,牵头的福州定西生态扶贫合作案例入选“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案例,“一闸三线”和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入选福州市“2022年、2023年人民群众最满意的十件事”,闽清县塔庄生态清洁小流域被水利部评为国家示范工程;凝心聚力以生命至上理念抓好水旱灾害防御,成立水工程调度中心,福州智慧水利建成投用,溪源溪小流域数字孪生项目建设被水利部评为优秀应用案例。

(二)坚持围绕中心,固牢兴水利民堡垒。

坚持“三下沉”工作法,大力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职工主动融入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水利中心工作,在河湖治理、水土保持、抗击台风和强降雨工作中表现突出,受到福建省水利厅和福州市政府等通报表扬;荣获“福建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绩突出集体”“福州市创建模范机关先进单位”“福州市‘好干部 兴福州’专项行动先进集体”“福州市重点项目建设先进集体”等称号。

(三)坚持服务群众,铸牢兴水利民队伍。

着力建好党支部书记、党员干部和党务工作者等“三支队伍”,在完成项目建设、防汛抗旱、疫情防控、全域治水等急、难、险、重工作上,亮身份、比担当,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涌现出全国水利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先进个人、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荣获者、福州市项目攻坚落实年专项行动先进个人、福州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进一步激发了水利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