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种植大蒜可不是把蒜瓣往土里一扔就完事了。很多种植户辛辛苦苦大半年,最后收成却不理想,问题大多出在了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上。据老农们总结,种大蒜有“3忌4怕”,尤其是第三忌,一旦踩坑,全年白忙活!
俗话说:“深栽葱,浅栽蒜,重茬种植没大蒜”,这句老话背后藏着大蒜高产的所有秘密。
种植大蒜可不是把蒜瓣往土里一扔就完事了。很多种植户辛辛苦苦大半年,最后收成却不理想,问题大多出在了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上。据老农们总结,种大蒜有“3忌4怕”,尤其是第三忌,一旦踩坑,全年白忙活!
今天就给大家带来这份避坑指南,帮您种出又大又饱满的蒜头。
种大蒜第一忌:播种过深
老农常说“深栽葱,浅栽蒜”,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大蒜这东西,播种深度至关重要。如果种得太深,它就会出苗不旺,出苗时间也会延迟。
播种过深,大蒜种子接触到的土壤温度相对较低,不利于发芽。出苗时需要消耗的水分和养分增加,钻出土壤的距离变长,出苗后很容易形成黄苗或弱苗。
更关键的是,播种过深还会影响蒜头膨大。后期蒜头膨大时需要克服的土壤阻力更大,小蒜头增多,直接影响产量。那么,什么样的深度最合适呢?一般来说,大蒜播种深度保持在3-5厘米就可以了。有经验的老农甚至会告诉你,蒜瓣种下后,上面覆盖0.5-1公分厚的土最为适宜。
种大蒜第二忌:重茬种植
所谓“重茬种植没大蒜”,这句话直接道破了重茬种植的严重后果。重茬种植,就是连续多年在同一块地里种植大蒜,或者种植与大蒜同类型的作物。
重茬种植为什么不好呢?因为这样会导致土壤中的病菌和虫卵逐年增多。越是重茬种植时间久,病虫害发生就越厉害。从苗期开始,大蒜的长势就会变弱,叶片发黄,冬季容易发生冻害。
到了中后期,根系不发达,吸收养分和水分能力减弱,容易引起早衰。不得不增加打药次数来防治病虫害,种植成本自然就上去了。
需要注意的是,不仅仅是不能和大蒜重茬,上茬种植的和大蒜同类型作物也算重茬,比如大葱、韭菜、洋葱等。最好的前茬作物是玉米、小麦等禾本科作物。
种大蒜第三忌:种植过密
种植大蒜不是越密越好。如果种植密度过大,生长过程中,大蒜植株之间会互相争夺水分和养分,导致发黄现象。
到了中后期,田间的通风性和透光性变弱,很容易发生病虫害。最关键的是到了蒜头膨大期,植株之间相互挤压,膨大空间不足,会导致蒜头都长不大。结果不仅没有增产,反而会造成减产。
那么适宜的密度是多少呢?一般情况下,一亩地播种280-300斤就可以了,具体可以根据土壤肥沃度适当调整。如果按照行距和株距来算,行距控制在20厘米左右,株距保持在10厘米左右比较合适。
除了三忌,还有四怕
说完了“三忌”,咱们再来看看大蒜的“四怕”。
一怕未腐熟的农家肥。时至今日,还有不少人觉得新鲜粪肥可以直接当肥料用,甚至觉得越新鲜越好。这是非常错误的观念。未腐熟的农家肥会在土壤里继续发酵,产生高温,容易把大蒜的根烧坏。
二怕土壤大块坷垃太多。“坷垃”是农村的叫法,指的是大型土块。如果土里有很多大土块,会导致大蒜种子中空,土壤接触不到,吸收不到水分和营养。即使出苗了,也容易出现“跳蒜”,蒜头被挤到土面,根本长不大。
三怕不做畦。很多人没有做畦的习惯,一大块地平平整整的就播种了。一旦遇到下雨或浇水,非常容易积水。大蒜虽然好种,但却非常怕积水,很容易烂根烂种。
四怕湿土就种。有的朋友在土壤还湿湿的时候,就急着播蒜种了。湿土透气性差,蒜种播下去会糊在泥里,容易闷烂。黏湿的土壤容易板结,蒜苗容易被硬土块压得出不来。
种好大蒜的关键措施
要想种好大蒜,除了避开“三忌四怕”外,还要掌握几个关键措施。精细整地是基础。种植大蒜的地块一定要精耕细作后再播种,要求播种沟深浅一致,大蒜尖保持向上,盖土均匀。
施肥要科学。大蒜是喜硫作物,所含的大蒜素主要成分就是硫化物。施用含硫肥料如硫酸钾、硫酸铵等,不仅能增产,还能提高品质。
适时浇水。大蒜播种后要立即浇一次透水。之后只要土壤不干就不用频繁浇。很多人种蒜失败第一关就败在浇水太多上——蒜种在湿泥里泡着,很容易烂掉。
及时采收蒜薹。抽薹后要及时采摘蒜薹,这样营养才能集中供给地下的蒜头。
种大蒜确实不难,但要想获得好收成,一定要避开这些常见的坑。记住老农总结的“三忌四怕”:忌播种过深、忌重茬种植、忌种植过密;怕未腐熟粪肥、怕大块坷垃、怕不做畦、怕湿土就种。
尤其是第三忌——种植过密,很多人觉得多种点多收点,结果反而因为拥挤导致蒜头长不大,全年白忙活。
只要地基打得好,避开这些禁忌,相信不久后,你的蒜头也能又大又圆,吃都吃不完!
来源:稻香老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