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题记:咸阳市乡贤协会高春毅会长,推崇宣传咸阳著名红色书法家刘方先生捐赠五部党代会报告百米长卷入藏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的义举及书法成就。翰墨肝胆,忠义感人,故写成拙文,奉献读者。
文/任天义:翰墨映初心 丹心献家国——咸阳著名书法家刘方捐赠五部党代会报告百米长卷入藏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
题记:咸阳市乡贤协会高春毅会长,推崇宣传咸阳著名红色书法家刘方先生捐赠五部党代会报告百米长卷入藏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的义举及书法成就。翰墨肝胆,忠义感人,故写成拙文,奉献读者。
廿载挥毫著锦章,五卷丹青藏国殇。
墨痕漫卷山河气,一片丹心映党光。
2025年8月16日,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迎来开馆三周年重要时刻,一场承载着20余年心血与赤子情怀的捐赠仪式在此温情启幕。咸阳市乡贤协会著名书法家刘方,将其精心创作的十六大至二十大党代会报告全文五部百米书法长卷,正式交付广州分馆永久收藏。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劲军出席见证,广东广播电视台全程记录下这一兼具文化价值与政治意义的重要时刻。
廿载磨剑:用笔墨镌刻时代答卷
自2002年起,刘方便怀着对党的赤诚与对书法艺术的敬畏,开启了一项“跨时代”的创作——以笔墨书写党代会报告全文。20余年间,他紧跟时代步伐,先后完成十六大至二十大五部报告的书法长卷,最短作品达120米,最长更是延伸至170米,每一笔、每一划都凝聚着对国家发展的深切关注。
作为陕西书画界的领军人物,刘方凭借扎实的书法功底,在创作中巧妙融合行、草、隶、篆及甲骨文五种笔法:行草的灵动勾勒时代脉搏,篆隶的厚重承载历史底蕴,甲骨文的古朴彰显文化根脉。作品既具“笔落惊风雨”的雄浑气势,又含“墨染透纸香”的细腻美感,真正实现了“政治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这些长卷曾在省、市、县区巡回展出,赢得各级领导与书画同仁的一致赞誉,刘方也因此被亲切称为“红色书法家”,成为各界媒体追踪报道的焦点。
德艺双馨:以公益诠释书法温度
刘方的“红”,不仅体现在笔墨间的时代情怀,更显在日常的躬身践行中。作为咸阳市政协七届、八届委员,曾任陕西省西咸书画研究院院长的他,始终秉持“书法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常年组织并参与书法义写义卖活动。活动所得资金,他分文不取,全部捐赠给社会慈善机构,用艺术为困难群体送去温暖。
“品高德厚”是业界对刘方的一致评价:他从不以“名家”自居,反倒常说“书法是根,公益是魂”。无论是社区里为居民写春联,还是乡村中为学子赠字画,他始终以谦逊的姿态传递书法之美,以无私的行动诠释艺术家的社会责任。这份“德艺双馨”,让他的作品不止有“高度”,更有“温度”。
情归南粤:择一方胜地藏赤子之心
谈及为何选择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作为长卷的“归宿”,刘方的回答幽默而真挚:“我的直觉告诉我,第一印象就是这里。”北依凤凰山、南邻流溪河的广州版本馆,山水环绕、风景如画,在他眼中宛如“人间仙境”,更是“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
“鸟择梁木而栖,人择好友而交”,刘方引用《易经》中的句子道出心意——他爱广州版本馆的自然之美,更敬这里守护文化根脉的使命,以及工作人员的热情好客。“把作品放在这里,就像把孩子交给了靠谱的‘家人’,我放心。”这份对南粤大地的偏爱,让五部百米长卷有了最契合的“家”,也让红色文化在岭南沃土上多了一处鲜活载体。
薪火相传:让红色基因永续流淌
此次捐赠,不仅是刘方20余年心血的“圆满落定”,更是他“爱党爱国”情怀的生动表达。在他看来,这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让党代会报告以书法艺术的形式永久保存,既能让更多人感受党的理论魅力,也能让传统书法艺术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如今,五部百米长卷已正式入藏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成为馆藏中极具特色的“红色文化版本”。刘方的无私奉献、高风亮节与家国情怀,也将随笔墨一同被铭记。各界更期待这位“红色书法家”能继续挥毫泼墨,创作出更多紧扣时代、贴近人民的好作品,让翰墨丹心永远映照家国初心。
诗词日:满江红·三秦赤子,红色书法家刘方
三秦沃土,育英才、墨染春秋。
廿余载、笔耕不辍,壮志难休。
五卷长卷凝党魂,百寻素绢写神州。
篆隶行、草隶甲骨文,韵悠悠。
施善举,解民忧;
捐珍品,藏广州。
看凤凰山麓,溪畔停留。
赤子情怀昭日月,艺术家德誉千秋。
待明朝、再谱新篇赋,续风流。
乙巳年九月初 作于乾县顺太街家中
作者简介
任天义:笔名,碧溪。1956年生,陕西乾县人,大学文化,中华全国新闻文化研究会研究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曾陕西日报特约记者、评报员,咸阳日报.周末刋责任编辑等。2005年9月在盛世中华第六届征文获金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奖,受到国家领导接见合影留念。2024年6月在全国古树公园征文中获散文三等奖,同年10月在北京第九届“风雅古韵怀”大赛中获大奖。创作获国家北京有关部门和省市奖50多次。
来源:8854690142176碧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