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雪已过,冬至将至。在渐渐寒冷的日子里,约三五好友围炉煮茶是最合适不过的。走进老城的茶馆、山村的民宿,总少不了几位客人正围坐小炉旁,兴致勃勃地煮茶、烤食。
大雪已过,冬至将至。在渐渐寒冷的日子里,约三五好友围炉煮茶是最合适不过的。走进老城的茶馆、山村的民宿,总少不了几位客人正围坐小炉旁,兴致勃勃地煮茶、烤食。
茶香袅袅,岁月轻煮,这一带着浓浓古韵的休闲活动,近几年愈发流行。仅抖音平台,相关话题的视频播放量,就高达165亿次;在小红书上,网友分享的相关笔记超过100万篇。
“围炉煮茶”,有人说是现代人的一桩雅事,也有人说是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回归。这一炉烟火,到底“煮”出了什么?
一
在《江南的冬景》中,郁达夫曾写道:“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知道围炉煮茗。”如今,围炉煮茶在大江南北流行开来,氤氲出惬意与闲适。
一种传统,在冰雪融融中,寻冬日温暖。
据考证,煮茶源于西汉,盛于初唐。汉魏六朝的饮茶法“浑而烹之”,煮成浓厚的羹汤而饮。唐代,陆羽在《茶经》里围绕“围炉夜话”,将煮茶的燃料、用水、步骤做了细致入微的记述。
茶文化源远流长 供图:绿野仙踪茶道
到了宋朝,“茶事”兴盛,围炉煮茶更发展出一套完整的器具和繁复的流程。古人将茶叶碾碎、烹煮、搅拌、滤汁后,再将茶汤注入茶盏里饮用。在煮茶时,会配一些果子、点心,在炉边烤食。
也有人说,今日流行的“围炉煮茶”,脱胎于云南的火塘烤茶,或者甘肃的罐罐茶。
一种风雅,在茶香四溢中,品人间清欢。
围炉煮茶,自古便是文人墨客的风雅韵事。当炉火初燃,茶香袅袅升腾,诗意也随之在这一方小天地间弥漫开来。
苏轼写烹茶,“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翁森写围炉读书,“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陆游以雪水煮茶,“雪液清甘涨井泉,自携茶灶就烹煎”。
宋 刘松年《撵茶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在古代书画中,亦有不少描绘“围炉煮茶”的佳作。比如,宋代刘松年的《撵茶图》,茶筅、青瓷茶盏、朱漆茶托、玳瑁茶末盒等一样不落。又如,明代丁云鹏的《玉川煮茶图》,画中人物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火上的茶炉,神情刻画精妙,是工笔精细画作。
一种生活,在热气氤氲中,享世间温情。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圜坐红炉唱小词,旋篘新酒赏新诗”……依诗文记载,“围炉煮茶”是古人一种闲暇的日常生活,温暖而舒适。在我国不少地方,都有冬天烤炭火、烧煤炉、烤火塘的习俗,其形式与“围炉煮茶”类似,也是一边烧水,一边煨着红薯、花生、橘子等,家人朋友一起烤火唠家常。
这样生动的场景,是我们文化记忆的一部分。袅袅的茶香缭绕,围着小火炉感受温暖,慢火中滋养温情,哪怕是在寒冬,日子也要过得热气腾腾。
二
之前,人们习惯去茶铺围炉煮茶,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购置煮茶用具,尝试自己动手。无论聚会、露营还是烧烤,都可以支起小炉,热热闹闹,不亦乐乎。在某购物平台,相关茶具动辄销量六七千,甚至两万+。
围炉煮茶,何以从一阵流行,变成人们冬日生活的“常驻嘉宾”?
围炉煮茶,享受恬静与美好 供图:晓阳春、六日方长
提供了“易上头”的精神愉悦。
起炭,生烟,摆盏,围坐在火炉边,等到一杯热茶捧在手里,几口喝下肚,那股暖意直达胸肺,整个人就松弛了下来。静静地看着炉火渐旺,欣赏苏轼笔下的“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感受“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的悠然自得。
轻嗅袅袅茶香,浅啜温润茶汤,“围炉煮茶”让忙碌的生活有了一个可以放松的契机。在这方小天地里,那些烦恼和浮躁渐渐消散,紧绷的神经慢慢舒缓。
许多茶馆开在乡村小院里 图源:青岛西海岸发布
释放出“会传染”的中式美学。
有人曾说,“围炉煮茶的那一刻,理想的生活具象化了”。
围炉煮茶,迎合了当代年轻人对“出片”和“仪式感”的追求,一张小桌、一个小炭炉,支起的不单是那壶茶,更是传统中式美学。
“松声、琴声、落雪声、煎茶声,皆声之至清”,古人向来讲究品茶的环境。如今,许多茶铺的装修都颇为雅致。大鲍岛的荷田水铺,老庭院、茅草屋、木质桌、竹编椅、油纸伞……踏入其中,仿佛真的“穿越”回历史。
在这样的环境里,围坐一桌,加上古香古色的茶器、色泽诱人的吃食,怎能不“咔咔”拍照分享给朋友。于是,通过社交媒体的广泛传播,这样自带美感的休闲方式便不断扩散。
中式美学吸引顾客拍照打卡 供图:荷田水铺
搭建了“无负担”的美好社交。
宋代女诗人朱淑真曾有《围炉》一诗,“圜坐红炉唱小词,旋篘新酒赏新诗。大家莫惜今宵醉,一别参差又几时。”自古以来,“围炉煮茶”就是好友雅聚、遣兴抒怀的载体。如今再度兴起,依旧延续着这份意趣。
围炉煮茶营造出颇具氛围感的“第三空间”,使得“轻社交”成为可能。在这样的慢时光里,人与人的交谈也慢了下来,你可以煎茶烤果,可以慢煮细品,可以说点什么,也可以什么都不说。这份“慢慢的热闹”,正是围炉时分的美妙之处。
不仅如此,绝佳的氛围感,也使得“围炉煮茶”成为商务洽谈、交流心得的好场合。在煮茶的时光里,磋商不再是枯燥的你来我往,而是融入了一份雅致与闲适,让沟通更加自然深入。
三
围炉煮茶,带着恬淡和古韵与我们邂逅。“煮茶闻暖香”,如何让这暖暖的香气,“煮”得更加绵长?
煮“万物”,不断刷新“舌尖上”的好味道。
有人说,人类的喜新厌旧,恰是新事物发展的机会。茶汤配烤物,看似简单的搭配模式,实则拥有许多的可能。
在社交平台,“围炉煮茶”被博主们“玩”出了新花样。有人将梨挖出果核,放入茉莉花,一道“茉香烤梨茶”清甜而诗意;有人将橘皮保留,与桂花、红茶一同煎烤后再煮茶,花香果香茶香,“三香”融合;还有人将甘蔗与玫瑰花同烤……创意满满。
商家也没闲着,一个小炉,煮茶又煮酒,围炉“煮万物”。
供图:一喜陶艺咖啡
发挥创意,吃得有滋有味。在荷田水铺,罐罐烤奶、烤包子、烤竹筒粽子、烤建水豆腐,每年都有新品推出,不断从视觉和味觉上给顾客提供新鲜感。
跨界混搭,喝得“层次丰富”。以茶为基底,晓阳春茶馆推出草本茶疗、季节性果茶饮等独特风味的茶品。此外,茶与酒也可巧妙融合,如白茶搭配香槟、红茶搭配威士忌,将茶叶清香与酒的醇厚相结合,可以让人们感受到不同层次的味觉冲击。
破限定,全年都是“玩茶”的好时节。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围炉煮茶”逐渐突破季节限定和场景限制,为人们提供了更多有趣可感的体验,“可玩性”越来越强。为突破冬日限定,一些商家推出“围炉冰茶”。在炎炎夏日,在冷泡茶下方放置干冰,加水后产生雾气,不仅清凉消暑,还营造出仙气飘飘之感,体验甚佳。这样“新概念”的形式,让煮茶一年四季皆可享受。还可充分发挥围炉煮茶的“百搭”气质,让游玩的场景更加丰富,覆盖的人群更加广泛。
小火慢烤的“慢时光” 供图:六日方长
“搭团建”,在崂山北宅,一家名为“六日方长”的茶馆,发挥山清水秀的场景优势,搭建了萌宠乐园,设计了儿童剧本杀,将“围炉煮茶”和亲子游戏、团建等项目结合,吸引了家庭游、团建游人群。
“搭露营”,将围炉煮茶的概念“装进”改装过的露营车上,便可以开到公园、海滩等户外,提供流动式的围炉煮茶服务,让顾客在自然中享茶香。在长白山,人们就使用天然冰泉水煮茶,热茶配雪景,别有一番滋味。
“搭陶艺”,一喜陶艺咖啡将陶艺和围炉煮茶结合,可以亲手制作自己的茶壶与其他茶具,有吃有玩不亦乐乎。
陶艺与煮茶也很搭 供图:一喜陶艺咖啡
“搭民宿”,位于崂山王哥庄的山乡宿集,以“围炉煮茶”为特色,给客人不一样的居住体验。
“搭演艺”,老城区的许多茶馆,将“围炉煮茶”与相声曲艺表演、戏剧表演结合在一起,为游客送上传统文化大餐,给大家以“五感观戏”的沉浸感……总之,“脑洞大开”,围炉煮茶,煮出万种风情。
岁暮天寒,不妨邀三五好友,生一炉烟火,围一方天地,共享这人间好时节。
作者:刘洁 青小崂
来源:观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