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辈守山河,换来家国安宁;父辈垦荒地,浇灌出万顷稻田;而今天,新农人要守护的,是餐桌上一碗真正安心的米饭。我们听过粮票时代的饥饿记忆,也享受着中国碗装中国粮的安宁生活。在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今天,我们的追求已然从“吃饱”转向“吃好”——饭桌上的那一碗米饭,承载
先辈守山河,换来家国安宁;父辈垦荒地,浇灌出万顷稻田;而今天,新农人要守护的,是餐桌上一碗真正安心的米饭。我们听过粮票时代的饥饿记忆,也享受着中国碗装中国粮的安宁生活。在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今天,我们的追求已然从“吃饱”转向“吃好”——饭桌上的那一碗米饭,承载的不仅是温饱,更是对健康、安全、美味的期待。
然而现实却充满矛盾:研究成果显示,2009年至2023年间,我国稻米的全国平均食味评分值从74.9分稳步提升至80.3分,这说明大米越来越好吃了。可同时,我们也经常听到人抱怨“米饭不香了”。
问题出在哪里?
可能藏在种植环节的粗放管理——过度施肥导致土壤板结,农药滥用破坏生态平衡;也可能出现在流通领域——以次充好、掺混销售、品种造假等乱象丛生。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农民辛苦种出的好米卖不上价,消费者花高价却买不到真品质。传统农业陷入“优质难优价”的困局,根源或许正在于此。时代浪潮裹挟着我们稳步前行,农业发展也是如此。
从弯腰插秧到机械化作业,从“看天吃饭”到智慧种植,传统农业的局限正被一步步打破。科技与新模式的介入,让农业开始走向标准化、品牌化和高品质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农人应运而生。
他们带着新理念、新技术和新业态,既会种地,也懂加工、销售和服务;他们敢于规模化经营,更有能力抵御风险;他们不仅把农业当成一份谋生手艺,更当作一份长久事业。新农人,不只是种粮的人,更是守护餐桌的人。他们既懂田间管理,也懂科技赋能;既会弯腰插秧,也会走进直播间。新农人要做的,是让每一粒稻谷都有保障,让消费者花的钱,真正换来一碗香喷喷的米饭。
作为新农人之一,小禾清风正在东北广袤黑土地上,探索一条不一样的路:“让每一亩耕地都有养分、有技术,让每一粒好米都有身份、有保障。”
赋能农户,提升价值:为当地农户提供自有知识产权的优质稻种,以及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学肥料,并提供科学的种植方案和智慧农业田间管理模式,辅助农户实现减肥减药,显著节省人工成本,提高产量,在源头上提升大米的食味值。以质论价,保障公平:在粮食收购阶段,我们坚持高于市场价合理收购,更将“食味值”纳入收购标准。这意味着,我们将“大米好不好吃”作为衡量品质的关键,从源头直接对消费者负责。打破壁垒,直达餐桌:“米香也怕巷子深”。我们不仅用心种好米,更致力于让好米被更多人看到、尝到、买到。线下,以门店作为消费者建立品质信任的锚点,选择沈阳作为连接东北、辐射全国的第一站,积极拓展餐饮、商超便利店等渠道;线上,主动拥抱电商直播和内容营销,将农民质朴的笑容带到屏幕前,把来自稻田的清风吹向全国每一个角落。对小禾清风来说,一碗好米,不只是温饱,更是安心;对消费者来说,好米的价值,不是贵在包装,而是贵在真实与安心。今天,我们把“守护好米”作为新农人的责任,也是送给每一位消费者最真切的承诺:你碗里的每一口饭,都该是香的、放心的、值得期待的。
来源:小禾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