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河剧—并非真实历史的历史剧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11 17:30 1

摘要:1963年,日本NHK 电视台播放了一部电视剧《花之生涯》,讲述的是江户末年的近江彦根藩主、江户幕府末期的大老-井伊直弼一生的故事,这部剧共有38集,这也是大河剧的开端之作。1964年,NHK第二部时代剧《赤穗浪士》上映后,《读卖新闻》刊登了一篇文章,第一次出

1963年,日本NHK 电视台播放了一部电视剧《花之生涯》,讲述的是江户末年的近江彦根藩主、江户幕府末期的大老-井伊直弼一生的故事,这部剧共有38集,这也是大河剧的开端之作。1964年,NHK第二部时代剧《赤穗浪士》上映后,《读卖新闻》刊登了一篇文章,第一次出现了“大河剧”一词。

和我国早期的古装电视剧类似,这套历史剧的制作其场景和道具都类似于舞台剧,演员也以歌舞伎演员和话剧演员居多,所以NHK刚开始只是将节目更改为“大型历史电视剧”,直到1977年以大河剧15周年纪录片《大河电视剧的15年》的播出为契机,NHK才正式启用了大河剧的这个名称,并沿用至今。

大河剧每集时长为45分钟,每年制作50集左右。比较厉害的是,NHK电视台从开始放送以来,一次都没中断过,这也成为NHK的金字招牌。

虽然大河剧的内容多取材于日本历史,但是大河剧却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历史剧。“大河”这一概念来自于大河小说,就是以日本历史上的人物经历来反映历史环境。因此,那种没有特定主人公的历史小说不属于大河小说。打个比方说,中国古代历史小说《隋唐演义》、《英烈传》等,因为人物众多,并未被归于大河小说;而金庸先生的《鹿鼎记》,虽然有大量虚构成分,但是却以主人公韦小宝的经历为主线,却被日本人归为大河小说之列。

从内容上看,大河剧就是讲述主人公的人生故事,并以此反映当时历史发展的剧集。最初的几集一般是从主人公出生或者其父兄辈开始说起,中间则是主人公逐渐成长及走向辉煌的经历,后面则是以主人公离世或者家族灭亡而结束。这种传记式的叙述对主人公的一生或家族命运的展现使得大河剧也非常贴近日本的现实社会。

大河剧中可能会有一些虚构的情节,但这些情节必须符合影片当时所处的环境,不能任意捏造。

除了主人公之外,大河剧还必须有严格的历史考证,从而能还原真实的历史原貌。为了做到这一点,NHK电视台还会聘请各方面的专家作为顾问,避免剧情和道具出现大的历史漏洞,影响大河剧的金字招牌。例如2014年出品的《军师官兵卫》的历史考证就是由历史学家小和田哲男担当。除此之外,该剧还设有风俗考证、建筑考证、服装考证、仪态指导、艺能指导、茶道指导、京都方言指导等,其考证之精细、内容之全面,堪称一部日本战国史的百科全书。

大河剧曾在日本培养了大批的历史迷,对中国的日本史爱好者来说,大河剧是获得对日本历史直观了解的主要渠道、20世纪80年代是大河剧的黄金时代。1987年至1989年的《独眼龙政宗》、《武田信玄》和《春日局》三部是历史上收视率最高的大河剧,其中《武田信玄》还曾在我国许多电视台播放过。

一部大河剧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题材。大河剧全剧约50集,每集45分钟的模式是固定的,因此,只有既符合观众口味,又能在这种模式下被充分挖掘和发挥的题材才能拍出“叫好又叫座”大河剧。

大河剧通常改编自知名作家的小说,改编最多的当属司马辽太郎的作品。以此改编的大河剧有:1968年《龙马来了》、1973年《国盗物语》、1977年《花神》、1990年《宛如飞翔》、1998年《最后的将军-德川庆喜》、2006年《功名十字路》以及大河剧特别版《坂上之云》。另外包括桥田寿贺子、山冈庄八、吉川英治海音寺潮五郎、高桥克彦、永井路子、宫尾登美子等名作家的作品也至少两次以上被大河剧制作组改编过。

司马辽太郎

一部大河剧的成败在于选题,而选题不仅要具备历史厚重感,还需兼顾戏剧冲突与人物塑造,确保情节紧凑、人物鲜明,方能吸引观众持续关注。因此,历史剧的题材最好选择“乱世”。如中国古代历史小说最优秀的作品当属《三国演义》,“乱世出英雄”,三国时期有许多性格突出的人物可以作为小说主角,而各方势力合纵连横、角力沙场,主人公之间的斗智斗勇、见招拆招,更能激发读者的兴趣。所以乱世背景下的复杂人物关系和激烈矛盾冲突,正是吸引观众的关键所在。通过细腻刻画人物性格和精心设计情节转折,不仅能展现历史的厚重感,还能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使剧集更具观赏性和深度。

大河剧的选题主要集中在日本的三个历史时期:1.战国时代,当时群雄并起,许多大名(诸侯)都曾留下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如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武田信玄、上杉谦信、伊达政宗等,都出自这个时期;2.幕末时代,如坂本龙马、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等都作为幕末时代的代表被搬上荧屏;3.平安时代末期,主要反映源氏和平氏两大贵族集团冲突的时代,如源义经、平清盛、源赖朝等都是这一时代的传奇人物。

另外,一些历史上并不出名的人物也被大河剧挖掘出来。如先后侍奉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的山内一丰,在历史上可以说是一个小人物,但因为司马辽太郎以他和他的妻子为主角写了小说《功名十字路》,而夫妻共同为家族奋斗的主题也比较切合NHK的选题口味,自然而然成为2006年大河剧《功名十字路》的主角。

某些历史人物由于生平较短,年纪轻轻便已经去世,如坂本龙马遇刺时只有33岁,高杉晋作病逝时只有28岁。所以以这些人物为主角,很难撑满50集左右,所以编剧不得不加入一些与主线无关的剧情。如《龙马传》在描述坂本龙马成长经历时,就添加了他年轻时的爱情故事,而作为穿线人物出现的岩崎弥太郎(三菱集团创始人)更是占据了大量戏份,可以说这部剧称为“龙马与弥太郎传”更为合适。

不同于中国的历史剧多为男性,大河剧为了吸引到女性观众,近年来在选材上偏向女性题材,先后拍摄了《春日局》、《利家与松》、《笃姬》、《八重之樱》等女性为主角的作品。这主要是想拓宽戏路,吸引到更多的观众。另外,从女性视角观察历史,可以给冷冰冰的历史剧加入一些柔情的东西,唤醒日本女性对历史的记忆。

演员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早期的大河剧主演都是演技派的代表。如石阪浩二(《天与地》中饰演上杉谦信)、渡哲也(《胜海舟》中饰演胜海舟)、渡边谦(《独眼龙政宗》中饰演伊达政宗)、中井贵一(《武田信玄》中饰演武田信玄)等,都是日本著名演员。但是21世纪后,大河剧的收视率明显下滑,NHK开始尝试人气偶像作为主角,比较典型就是松岛菜菜子和唐泽寿明主演的《利家与松》。这部大河剧可谓群星璀璨,除了主演之外,还有反町隆史、竹野内丰、天海佑希、酒井法子、伊藤英明等当红偶像,收视率平均达22.1%。

但是,大河剧也出现了一些争议。早期的大河剧主角采用的许多日本历史上负面评价较多的人物,如井伊直弼、平清盛、北条政子等,引起了不少评价轮的诟病,但是NHK却以“大河剧不是纪录片而是彻底的电视剧,所以演绎也是必要的”理由拒绝修改题材。不过1996年后,NHK还是对题材做出了一些修改,更多正面形象的人物出现在荧幕上。

而且,由于历史原因和习惯,大河剧也会掩饰主人公身上的缺点,而放大其优点,如《太平记》中的足利尊氏。历史上的足利尊氏身为幕府大将,多次背叛自己的朋友。为争夺天下与昔日战友兵戎先见,杀掉自己的大将、弟弟,最后还和自己的儿子交战。他还与后醍醐天皇发生矛盾,并将天皇逐出京都。这也使得足利尊氏成为日本史上唯一一个敢对天皇动武的人。这个在道德上有明显污点的人,在大河剧《太平记》中却把他的反叛描写成迫不得已:背叛朋友被写成是民心所向,反叛天皇被写成是为了武士的利益。总之,剧中的足利尊氏是一位有着无比“纯洁”心灵的人物,这显然与历史不符。

另外,前面所说的司马辽太郎的作品《坂上之云》,也存在极其错误的历史观。剧中的时代背景是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时期。剧中的日本高层认为自己身处中、美、俄等大国的包围之中,作为清国附属国的朝鲜,被俄国觊觎着,为了给日本提供足够的防御空间,必须主动进攻并占领朝鲜,所以与清国和俄国的战争无法避免。这样的强盗逻辑反复出现在这部作品中。而对于乃木希典、东乡平八郎等杀人狂魔,则给与正面的描写,对于“旅顺大屠杀”这样重要的历史事件只字未提。该剧美化日本侵略战争,完全忽视战争危害性,歪曲了日本战后野心膨胀、最终走向军国主义这一历史事实。

近年来,大河剧呈现衰落的趋势,一些资深剧迷也对大河剧越来越失望,甚至有人提出应该废止大河剧,NHK也是绞尽脑汁,想要挽回收视。不过随着新媒体的兴起,电视走向下坡路已是定局,大河剧或许终有一天会走向终结,成为历史。但是它在日本电视史甚至是世界电视史上,能历经几十年的风雨而依然屹立,也堪称一段奇迹。

来源:光影下的秘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