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金价创历史新高之际,全球央行黄金持有量30年来首超美债?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05 20:30 2

摘要:2025年8月,根据Crescat Capital合伙人兼宏观策略师Tavi Costa汇编并发布在X上的数据,在金价创下新纪录之际,外国央行的黄金持有量自1996年以来首次超过美国国债。

(本文不含任何AI创作和自动生成内容)

#秋日生活打卡季#

2025年下半年,全球经济环境中,有一个最新的,意味深长的信号,可能被很多人给忽视了:

2025年8月,根据Crescat Capital合伙人兼宏观策略师Tavi Costa汇编并发布在X上的数据,在金价创下新纪录之际,外国央行的黄金持有量自1996年以来首次超过美国国债。

原文截图如下:

图片来源:网络

冷战后首次,全球央行持有的黄金市值反超美债,这是世界各国用金钱堆出来的结论:

全球已经持续运行了几十年的那一套金融和货币的框架结构,正在迎来大变局。

这是全球金融格局的重大转变,可能意味着全球进入一个新的经济再平衡阶段。

世界黄金协会调查发现,大多数央行都认为未来12 个月全球央行的黄金储备还会增加。

这一现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趋势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也会对全球金融市场和货币体系产生深远影响。

这篇文章,就和大家围绕这个全球金融市场最新的关键变化,聊一聊背后的信号和趋势逻辑。

阅读提示:

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

上一次黄金占比超过美债是在1996年。就是下图中黄蓝相交的第一次位置:

1996年前后(上次黄金占比超过美债时)是对黄金不友好的时期:

美国经济稳健、低通胀、低波动、美国财政盈余。那是美国经济高度繁荣,全球霸主地位共识高度统一的时代。

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美元的购买力一路下滑。

美元自1971年以来以黄金衡量已损失近99%的购买力。

当然,其他国家的货币也好不到哪里去:

图片来源:网络

因此,一个长期存在的逻辑关系就此形成:美债收益率走高或者美元走弱的时候黄金整体表现强势。

总体而言,20世纪90年代末并不是一段对黄金友好的时期。当时全球经济稳健增长,通胀率低且稳定,宏观波动性较弱,更罕见的是美国还出现了财政盈余。

而近30年后的今天,全球宏观环境已大不相同——人们面对的是一个对黄金有利得多的环境。

各国政府对黄金的信任程度,则已开始远超华盛顿的承诺……

时代环境,美元信用,以及美国的经济现实,和30年前完全不一样,那么,这一次全球央行用脚投票,在国家资产配置上统一偏向黄金的选择,就非常有看头了。

从全球范围来看,能让各国央行形成共识,并且付诸行动的进行资产结构调整,这事,不会是立竿见影,马上实现的,走到这种关键核心资产比例反转的地步,肯定是有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的。

实际上,这一轮各国央行在资产配置上的调整,要从2008年的那一轮从美国本土开始的金融危机说起:

次贷危机以后,美国进行了多轮的量化宽松,说直白一点就是通过大放水,大撒币来对冲危机影响,表面上看,美国成功的消化了危机冲击,但实际上,全球美元体系,将很多损失,通过美元和美债的流动,转移了出去。

在这个过程,全球央行就意识到,不知不觉,自己的国家就被剪羊毛,国内财富被拿去填美国的坑了,所以,反应快的,就开始选择买入黄金。

这算苗头,但算不上爆发,而真正爆发大笔买入黄金还是从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

战争阴影之下,各国买入黄金不仅是避险情绪,而是世界各国看到美国直接冻结俄罗斯资产之后,觉得美元美债关键时刻不靠谱,开始进行分散化配置。

所以大家能看到2022年开始,全球央行每年买入黄金都超过1000吨,是之前的2倍。

其他的理由,没多少分析的必要,不要把简单的问题搞复杂。

全球地缘政治扰动增多,各国对“美元武器化”存在担忧,促成了这一轮全球各国央行对国家资产的配置进行调整。

说到底,不还是美国自己,要为这个结果负责?

搞成当下这个局面,还真得谢谢拜登在任期的这一系列折腾,直接撕开了美元信用,以及美元霸权规则的伪装。

要说全球去美元这个结论,现在来看,还太早,也不实际,毕竟全球贸易结算中,当下美元依然是主流占比,而且美债也依然保持着全球无风险资产的地位。

但是,美国这个国家,当下最大的问题,就是美债的信誉风险。

截至目前,美国国债规模已突破历史高位,据相关数据显示,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规模已突破36 万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 130% 以上,且债务增长势头未见放缓。

这种“借新还旧” 的模式,让外界质疑 “美债最终能否兑现”,进而选择减持美债、转向黄金。

更关键的是,美国应对债务的方式暗藏风险:

为缓解债务压力,美国可能放任通胀上升(通过贬值稀释债务),而这会直接导致美元购买力下降。

各国央行显然不愿承担这种损失,因此选择增加黄金储备替代美债,成为保护本国货币购买力的必然选择。

除了债务问题,美国近年来的一系列政策也在消耗美元信誉。例如,频繁使用“美元霸权” 实施金融制裁,让各国意识到 “美元并非中立货币”。

国内政治极化导致经济政策不稳定(如政府停摆风险、税收政策反复),进一步削弱了全球对美国经济治理能力的信任。

从逻辑到现实来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愿意让本国储备资产随美元信誉下滑而缩水。

这不是需求,而是承担不起的责任,往小了说,乌纱落地,身败名裂,往大了说,那就是上不封顶了,这个级别的利益得失,还真的不是个人意愿能够左右和决定的。

基于当下全球央行储备正经历一场深刻变革的表现。

在通胀高企、美国财政风险上升、地缘动荡加剧的背景下,全球各国央行持续大规模买入黄金,推动金价飙升。

其结果是,黄金的价值在央行储备资产中不仅超越了欧元,更实现了近三十年来的历史性跨越——超越了美国国债。

这被全球金融市场视为“再货币化”进程加速的标志性事件,预示着全球储备结构可能进入一个更青睐黄金的长期调整阶段。

接下来,理性预判,黄金在各国眼里就是有限的战略储备,在目前全球大变局的情况下只会持续买入。

别的国家不多说,就看我们的祖国中国,从操作面上去看,也在持续买,最近这几年每年大概买几十吨的黄金,到去年底黄金总量达到2200多吨,排名大概第七,但是考虑到中国的外汇规模庞大,这些黄金占外汇的比例只有6.5%,跟德国、意大利、法国、俄罗斯等其他国家相比差远了,甚至还不如埃及。

所以,中国国家央行进一步,持续增持黄金作为国家资产的趋势,是可以确定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世界上除了美国以外的绝大多数国家,都有持续增持黄金的确定性,那么黄金的对应价格走向,应该没有什么悬念了吧?

当下,国外央行的资产配置变动,正将美联储的独立性,以及美国在冷战以后建立的美元结算体系,再次推到风口浪尖。

从现实来看,这一次全球央行在资产配置上将黄金占比提高超过美债,本质上也是主动去美元化的一个里程碑事件。

在当前环境下,各国央行增持黄金的趋势预计将持续。

短期来看,黄金市场面临的主要风险依然围绕美国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

但更深层次上,当前的市场动荡反映的是全球经济格局正在重构。

从普通人的视角看,金价的持续上涨和科技领域的这些变化,也影响着他们的投资选择和日常生活。

虽然增持黄金看起来像是回归传统,但其本质是为货币寻找更可靠的锚定物。

盛世古董,乱世黄金,黄金越贵,风浪越大。

那么,大家认为,是风浪越大,鱼越大,还是风浪越大,翻船的风险越高呢?

当“末日货币”的黄金成为各国央行的资产配置共识的阶段,往往都预示着新一轮的大风大浪,正在酝酿。

究竟这场风浪会不会到来,现在还不好说,但是未雨绸缪,理性谨慎,总是不会错的。

文章最后,从国内普通百姓和投资者群体的角度,简单分享几点个人的看法和观点,不一定对,权当抛砖引玉,供大家进行一个讨论和参考就好:

1,首先是对于国内股市的这轮牛市,虽然当下热度很高,但是在资产配置的维度,还是建议大家有点逆向视野,现在布局一些关注低点的资产比如黄金,长期看收益大概率不会比投资A股差,因为它的长期确定性是最强的。

而且,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其购买力的保障,几千年下来,有变过吗?

末日货币,不是到了末日才是货币,而是在任何时代,都没有可以取代的地位象征。

2,黄金只要是处于价格上涨的阶段,就是资产荒,就是缺乏其他具有确定性稳健安全收益渠道的机会和风口。

这个阶段,小折腾可以尝试,大折腾一定要远离。

3,美元信用,以及美联储的独立性遭受质疑的当下,对于以美元计价的投资和资产渠道,应该有一个最基本的风险认知态度。

没人能和收益的确定性作对,所以不是美元计价的资产和渠道不好,但是也要分阶段,看情况吧

如果在美国繁荣鼎盛的阶段都没有涉足,那么在当下这么一个阶段还要冲进去的,基本上就是纯纯的赌徒,没有任何逻辑可言了。

赌徒嘛,就没什么好说的了,愿赌就要服输,敢玩就要认命。

但是对于谋求稳定生存,持续发展的群体和资金,这种回报和风险严重不对等的阶段,也多少该懂得看多自己的国家的意义和价值了吧?

全文完,如果觉得内容不错,有所收获和共鸣,还请大家不吝“点赞,收藏,转发”三连支持一下。感谢。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来源:熊猫贝贝小可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