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审在即!男子地铁被诬偷拍败诉后,三年维权,生活全乱套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5 20:50 2

摘要:2023年6月11日,何先生(网名“追风老叶”)挤上早高峰的地铁1号线。两名穿裙子的女生突然从后排冲过来,拽住他的胳膊喊:“你鞋里装了摄像头!偷拍我们!”

这场从成都地铁1号线闹起的纠纷,终于要走到二审法庭!

2023年6月11日,何先生(网名“追风老叶”)挤上早高峰的地铁1号线。两名穿裙子的女生突然从后排冲过来,拽住他的胳膊喊:“你鞋里装了摄像头!偷拍我们!”

周围的人一下子围过来,目光像针一样扎在他身上。何先生愣了半天,低头看自己的鞋——一双穿了半年的帆布鞋,鞋帮都磨得起毛了,哪来的摄像头?

民警很快赶到,蹲在地上翻他的鞋。鞋里除了袜子,什么都没有。女生的脸涨得通红,小声说了句“对不起”,转身就往车门挤。何先生喊住她们:“至少公开给我澄清啊!”对方没回头,很快消失在人群里。

何先生站在地铁口,看着人来人往,觉得胸口像压了块石头。他没想过要多少钱,就想要个“清白”——毕竟地铁里那么多人,都以为他是“偷拍犯”。

2023年7月,他把两名女生告上法庭,要求公开赔礼道歉,赔偿精神损失费5万元。没想到一审结果让他傻了眼:法院说“误会影响范围有限”,还怪他“通过网络发声扩大事态”,把他的请求全驳回了。

“我只是在网上说事实,怎么就成了‘扩大事态’?”何先生拿着判决书,手都在抖。七次调解,对方要么不露面,要么说“已经道歉了”。他咬着牙上诉,今年9月终于等到二审开庭。

何先生的上诉状里写了两点:一是一审对“名誉权侵权”的认定逻辑有问题——没有任何初步证据,就在公开场合指控他“偷拍”,这本身就是毁他名誉;二是地铁工作人员让他“脱鞋自证清白”,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里“禁止非法搜查”的规定。

二审前,他找了地铁的监控录像。录像里清楚显示,他从进地铁站到被拦,一直站在扶手边,没靠近过那两名女生。还有当时的清洁工阿姨,愿意作证说“那两个女生好像是看错了”。

这三年,何先生的生活全乱了。之前在公司做销售,因为老请假出庭,领导找他谈了几次,他干脆辞了职。原本和女朋友计划2024年结婚,现在也搁下了——“没精力想这些,官司是头等大事”。

两名女生直到2024年5月才出声。她们通过媒体发了份道歉信,说“当时太紧张了,以为鞋里有东西”。可网友一看就摇头:“连‘对不起’都写得冷冰冰的,哪有诚意?”

法律圈的人也在讨论这案子。有律师说:“女生的警惕是对的,但‘合理怀疑’得有边界——至少得看到摄像头的影子,或者拍到可疑动作,才能公开指控。不然随便指认别人是‘偷拍犯’,和诬陷有什么区别?”

还有人提到《民法典》第1024条:“名誉权侵权需要‘捏造事实+公开传播’。”可一审法院觉得“女生的质疑有正当性”,道歉就够了。这让很多人想不通:“要是被冤枉了,连公开澄清都没有,那名誉损失谁赔?”

这案子像面镜子,照出了公共空间的“信任裂痕”。女生怕被偷拍,所以看见“奇怪的鞋”就警惕;男生怕被冤枉,所以被指认时会跳起来辩解。可这两者之间,总得有个“线”吧?

何先生的坚持,其实是在“赌”——赌法律能给“清白”一个说法。他说:“我不是要那5万块钱,是要让大家知道,冤枉人是要付出代价的。” 他的手机里存着几百条网友的留言,有人说“加油,你不是一个人”,有人说“要是你输了,我以后遇到冤枉都不敢说话了”。

有个网友留言:“怎么没有人说他争取的光,总有一天照到你身上了,加油小伙子,人生的意义有时候就是这样。” 我看了这话,鼻子一酸。何先生的维权,哪里是为了自己?是为了所有被冤枉过的人——比如超市里被怀疑偷东西的老人,比如地铁上被误认成“咸猪手”的男生,他们都需要一个“讨说法”的勇气。

三年官司,何先生从地铁上的“嫌疑人”变成了法庭上的“上诉人”。他的头发白了几根,眼角多了细纹,可眼睛里的光没灭。这案子早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是关于“公共空间里,我们该怎么对待彼此”的事——是“怀疑”要停在“证据”之前,还是“清白”要让位于“警惕”?

要我说,这案子的关键不是赢不赢,是“理”字。咱们普通人活在世上,就图个“堂堂正正”——要是被冤枉了连个说法都没有,那日子得多憋屈?希望二审能给个公道,让大家知道:“被冤枉的人,不该沉默;冤枉人的人,该说‘对不起’。”

这事你怎么看?

来源:沐沐闲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