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认为,琼瑶所作词的《情深深雨濛濛》无疑是占据了华语音乐歌词创作重要的一席之地。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情感真挚,随着同名电视剧的热播,迅速传遍大江南北,成为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然而,当我们细细品味这首歌词时,却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即大量引用了古人的诗词原句
我认为,琼瑶所作词的《情深深雨濛濛》无疑是占据了华语音乐歌词创作重要的一席之地。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情感真挚,随着同名电视剧的热播,迅速传遍大江南北,成为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然而,当我们细细品味这首歌词时,却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即大量引用了古人的诗词原句,使得整首歌词中琼瑶原创的部分可能不足三分之一。这不禁让人质疑:这样的歌词创作,是否属于洗稿行为?
“洗稿”,在当今网络时代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它通常指对他人的原创内容进行篡改、删减、拼凑,使其看似与原作不同,但实际上最有价值的部分仍然抄袭自他人的。虽然对于洗稿的定义和界定标准,目前在学术界和法律界尚未完全统一,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原作者的知识产权,违背了创作的基本原则。回到《情深深雨濛濛》这首歌词,让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其中引用古人诗词的情况。
歌词开篇便写道:“情深深,雨濛濛,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一句中的 “多少楼台烟雨中”,直接引用了唐代诗人杜牧《江南春》中的原句。杜牧的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其中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更是成为了千古名句。琼瑶将这一句巧妙地融入到歌词中,确实为整首歌曲增添了一份古典韵味,营造出了一种朦胧、迷离的氛围。然而,这种引用是否得当,是否属于合理借鉴的范畴,却值得我们深思。
接下来,歌词中又出现了 “记得当初,你侬我侬,车如流水马如龙” 这样的句子。“你侬我侬” 出自元代管道昇的《我侬词》,原句为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生动地描绘了夫妻之间的恩爱之情。而 “车如流水马如龙” 则出自南唐后主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原句为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描写了昔日宫廷生活的繁华景象。琼瑶将这两个不同时代、不同语境下的诗词原句组合在一起,试图表达男女主人公之间深厚的感情以及往昔生活的美好回忆。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看,这种引用和组合无疑需要一定的文学功底和创意,但是否因为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就可以忽视其中大量引用他人作品的事实呢?
再往后,歌词中还有 “尽管狂风平地起,美人如玉剑如虹” 这样的表述。“美人如玉剑如虹” 出自清代龚自珍的《夜坐二首》,原句为 “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琼瑶将这一句用于歌词中,为歌曲增添了一份豪迈与浪漫的气息。然而,这同样是对古人诗词原句的直接引用。
通过以上对歌词的具体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情深深雨濛濛》这首歌词中确实存在大量引用古人诗词原句的情况。据不完全统计,整首歌词总共不过几百字,而引用古人诗词的部分却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这种创作方式,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洗稿行为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那么,为什么这样一首存在明显问题的歌词,却能够得到广泛的认可和赞誉,甚至还有人恭维琼瑶饱读诗书呢?这背后反映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回顾一下文学史上一些经典的创作案例,看看古人在创作过程中是如何对待借鉴与创新的关系的。以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为例,这篇千古奇文可谓是字字珠玑,文采斐然。其中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一句,更是成为了流传千古的名句。然而,这一句并非王勃的原创,而是化用了南北朝时期庾信《马射赋》中的 “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王勃在化用这句诗时,并非简单地照搬照抄,而是通过自己的巧妙构思和独特的语言表达,将原句的意境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和升华,从而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境界。这种化用,不仅没有被后人诟病为抄袭,反而成为了文学创作中借鉴创新的典范。
再看宋代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堪称宋词中的经典之作。词中的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一句,明显受到了唐代诗人李白《把酒问月》中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的影响。然而,苏轼在借鉴李白诗句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独特思考,通过优美的语言和跌宕起伏的情感表达,创作出了一首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词作。苏轼的这种创作方式,同样得到了后人的高度赞誉,被视为文学创作中继承与创新的成功范例。
从王勃和苏轼的创作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在借鉴他人作品时,往往能够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自己的创新和加工,赋予作品全新的内涵和价值。他们的创作方式,与琼瑶在《情深深雨濛濛》歌词中大量引用古人诗词原句的做法有着本质的区别。琼瑶的这种创作方式,更像是一种简单的拼凑和堆砌,缺乏对古人诗词的深入理解和消化,也没有真正体现出自己的创新和个性。
那么,为什么琼瑶的这种创作方式却能够得到很多人的认可和追捧呢?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或许与琼瑶在华语文化圈的地位和影响力有关。琼瑶作为一位著名的言情小说作家和编剧,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便创作了大量广受欢迎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如《窗外》《几度夕阳红》《烟雨濛濛》《还珠格格》等。这些作品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浪漫的爱情主题,深受广大读者和观众的喜爱,在华语文化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当琼瑶涉足歌词创作领域时,她的作品自然而然地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期待。很多人在欣赏《情深深雨濛濛》这首歌曲时,往往会因为对琼瑶以往作品的喜爱和信任,而忽视了歌词本身存在的问题。
此外,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逐渐趋于多元化和娱乐化。对于很多人来说,欣赏音乐更多的是为了获得一种情感上的宣泄和放松,而对于歌词的创作质量和文学价值,往往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关注。在这种情况下,一首旋律优美、情感真挚的歌曲,即使歌词存在一些问题,也很容易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喜爱。同时,一些媒体和文化机构在宣传和推广音乐作品时,往往过于注重歌手的知名度和歌曲的商业价值,而忽视了对歌词创作质量的评价和引导,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这种不良的创作风气。
除了以上因素外,人们在评价文学作品时存在的双标行为,也是导致琼瑶这种创作方式被认可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不妨来假设一下,如果《情深深雨濛濛》这首歌词不是琼瑶写的,而是出自一位普通的创作者之手,那么它是否还会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和赞誉呢?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对于一些知名作家、艺术家的作品,即使存在明显的问题,人们往往也会因为其名气和地位而选择宽容和原谅;而对于一些默默无闻的创作者的作品,一旦出现类似的问题,就会遭到人们的严厉批评和指责,甚至被网络点名辱骂为抄袭、裁缝。这种双标行为,不仅严重影响了文学创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也阻碍了文学艺术的健康发展。
以网络文学为例,近年来,随着网络文学的快速发展,抄袭、洗稿等侵权行为也日益猖獗。一些网络小说作者为了追求点击率和商业利益,不惜抄袭他人的作品,或者对他人的作品进行简单的篡改和拼凑,然后冠以自己的名字发表。这些行为不仅侵犯了原作者的知识产权,也损害了广大读者的利益。然而,在面对这些侵权行为时,人们的态度却往往因人而异。对于一些知名网络小说作者的抄袭行为,很多粉丝往往会选择为其辩护,甚至不惜与原作者和其他读者发生激烈的争吵;而对于一些不知名作者的抄袭行为,则会遭到人们的口诛笔伐,被骂得狗血淋头。这种双标行为,使得网络文学的创作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真正有才华、有创意的创作者往往得不到应有的认可和支持。
回到琼瑶的《情深深雨濛濛》歌词,我们不能因为她的名气和地位,就忽视其中存在的问题。文学创作是一项严肃的艺术活动,它需要创作者具备扎实的文学功底、创新的思维能力和尊重知识产权的意识。无论是知名作家还是普通创作者,都应该遵守创作的基本原则,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创作出真正优秀的作品。同时,作为读者和观众,我们也应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和辨别能力,对文学作品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不要被创作者的名气和地位所左右,更不要因为个人的喜好而忽视作品本身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营造一个健康、公平、有序的文学创作环境,推动文学艺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文学作品和艺术形式。在欣赏这些作品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学会辨别其中的优劣真伪。对于那些真正优秀的作品,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支持;而对于那些存在问题的作品,我们也应该敢于提出批评和质疑,促使创作者不断改进和提高。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才能让文学艺术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美好和感动。
《情深深雨濛濛》这首歌词中大量引用古人诗词原句的现象,引发了我们对洗稿行为以及文学创作中借鉴与创新关系的深入思考。琼瑶作为一位知名的创作者,其创作方式本应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但她的这种做法却值得我们反思。同时,人们在评价文学作品时存在的双标行为,也提醒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部作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推动文学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让优秀的文学作品在历史的长河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来源:捌拾斤的尤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