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贵阳观山湖区的黔灵山脉南麓,一座以喀斯特峰林为设计原型的体育场拔地而起,这便是 2011 年贵州省第九届运动会主体育场 —— 贵阳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主体育场。作为可容纳 5.1 万名观众、建筑面积 11.8 万平方米的黔中地区顶级体育场馆,它将贵州独特的地貌特
在贵阳观山湖区的黔灵山脉南麓,一座以喀斯特峰林为设计原型的体育场拔地而起,这便是 2011 年贵州省第九届运动会主体育场 —— 贵阳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主体育场。作为可容纳 5.1 万名观众、建筑面积 11.8 万平方米的黔中地区顶级体育场馆,它将贵州独特的地貌特征与民族文化融入现代建筑,成为展现 “爽爽贵阳” 活力与魅力的城市名片。
体育场的外观设计极具地域辨识度:整体轮廓模仿贵阳周边的喀斯特峰林,屋顶由 8 组独立的弧形钢结构组成,如群峰错落般舒展,象征贵州 “地无三尺平” 的地貌特色;外立面以浅灰色混凝土与玻璃幕墙为主,搭配苗族 “银饰纹”“刺绣纹” 金属浮雕,灰白基调呼应贵阳常年温润的气候,民族纹样则彰显黔贵文化底蕴。作为 “田径 + 足球” 双栖场馆,场内铺设国际田联认证的防冻塑胶跑道,底层添加抗紫外线涂层,适应高原强日照环境;足球草坪选用 “早熟禾 + 高羊茅” 混播品种,耐贫瘠、抗寒能力强,配合 35 厘米厚的 “砂石 - 盲管” 排水系统,可快速排走夏季暴雨积水,满足年均 40 余场赛事需求。屋顶覆盖 4.2 万平方米的 PTFE 张拉膜,透光率 80%,既能遮挡烈日暴雨,又能引入自然光,年减少照明能耗 25%。
针对贵阳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气温 15.3℃,年均降水量 1129 毫米,雨季集中、多雾、冬季多冻雨),场馆采用精准应对策略:雨季通过屋顶 16 个通风天窗与底层穿堂风形成空气对流,配合场地周边的排水明沟,避免积水内涝;多雾天气时,启用场地周边 12 台除雾风扇,驱散场地雾气保障赛事能见度;冬季冻雨来临前,启动屋顶与看台的融雪系统,通过发热电缆融化冰层,防止路面打滑;草坪下方铺设地热管线,将土壤温度维持在 8℃以上,抵御低温对草坪的影响。
作为贵州体育赛事的核心载体,其专业配置对标国际标准:105 米 ×68 米的足球草坪通过 FIFA “专业级场地” 认证,平整度误差控制在 2 毫米内;6 个球员更衣室配备战术分析室、康复按摩区,战术分析室可实时调取国内外赛事数据;28 个转播机位实现 360 度覆盖,5G 网络保障 4K 超高清信号传输。赛后运营中,场馆坚持 “惠民 + 文化” 双驱动:非赛事日免费开放健身步道与户外足球场,年均接待健身市民超 60 万人次;开设 “黔贵青少年足球训练营”,邀请贵州籍退役球员执教;每年举办 “贵州民族体育文化节”,展示苗族芦笙舞、侗族抢花炮等传统项目,售卖丝娃娃、肠旺面等特色美食。
人文细节尽显 “爽爽贵阳” 温度:380 个无障碍席位配备专用电梯与防滑坡道,标识采用中、英双语;15 个便民服务点提供热水、雨伞租借服务;看台壁画融合甲秀楼、黄果树瀑布等贵州地标与运动场景,VIP 包厢摆放苗族银饰、侗族刺绣等工艺品。这座 “喀斯特峰林” 般的体育场,不仅是体育竞技的舞台,更是承载黔贵文化、服务市民生活的体育乐园,为贵州体育事业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来源:宋钱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