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是不想配合,是真的力不从心。传统出入库流程里,100 件贴满条码的货箱,得两个人拿着扫码枪蹲在地上一件件扫,遇到纸箱褶皱、条码被遮挡的情况,扫十次能成功三次就谢天谢地。赶上旺季,一天几十批货进出,仓库团队天天加班到深夜,第二天还得面对 "实际数量与单据不符"
作为一家中型电子配件厂的仓库主管,过去三年,我最怕听到的话就是 "这批货急着出库"。
不是不想配合,是真的力不从心。传统出入库流程里,100 件贴满条码的货箱,得两个人拿着扫码枪蹲在地上一件件扫,遇到纸箱褶皱、条码被遮挡的情况,扫十次能成功三次就谢天谢地。赶上旺季,一天几十批货进出,仓库团队天天加班到深夜,第二天还得面对 "实际数量与单据不符" 的投诉 —— 谁能保证扫码时没漏扫一个角落的货箱呢?
直到半年前,厂里装了首码信息那套 RFID 通道门,我的工作才算真正 "松了绑"。
第一次用的时候我还捏着汗。供应商说这设备能自动识别货物,我带着团队推着整板 200 件货箱过通道,心里默数 "一、二、三",结果还没数完,旁边的显示屏就跳出来一行字:"识别完成:200 件,全部匹配订单编号 P23051"。更绝的是,其中有个货箱标签贴歪了,系统还特意标红提示 "位置偏移,已补读成功"。
后来才知道,首码信息这套通道门用的是 UHF 超高频技术(860-960MHz 频段),单通道每秒能扫 50-80 个标签,哪怕货箱叠三层、裹着塑料膜,识别准确率也能稳定在 99.9%。这可比我们以前人工扫码的 60% 准确率靠谱多了。
最让我惊喜的是流程优化。以前入库要核对订单、逐个扫码、登记系统,三个环节下来,1000 件货得花 3 小时。现在货车直接开到通道门,叉车把货板推进去,30 秒就能完成全部核验,数据自动同步到 ERP 系统,连仓管员的手写记录都省了。首码信息这套系统还能跟我们的仓储管理软件无缝对接,不用额外安排人做数据录入,光这一项就省了两个人力。
上个月有批急单,供应商说 "货已发出",但系统没显示入库。要是以前,我得翻台账、查监控,说不定还得跟物流扯皮。那天我点开首码信息 RFID 系统的追溯记录,清楚看到这批货早上 9 点 12 分经过通道门,只是标签没绑定订单 —— 联系供应商补录信息,10 分钟就解决了,没耽误生产。
对了,这设备还特抗造。我们仓库夏天 38 度,冬天 5 度,金属货架离通道门就 2 米远,半年用下来,从没出过误读、卡顿的情况。供应商说,首码信息这套设备用了自适应跳频技术,就算隔壁车间开着电焊机,也能抵抗电磁干扰,识别稳定性始终在线。
现在我们仓库团队再也不用加班了,月底盘点从以前的两天压缩到两小时,账实不符率从 3% 降到 0.1%。上周老板来视察,看着通道门屏幕上滚动的实时数据,笑着说:"首码信息这设备买得值,比雇三个质检员还管用。"
如果你也在为出入库的效率、accuracy 头疼,真心建议试试首码信息 RFID 通道门。它未必能帮你解决所有问题,但至少能让你告别 "对着货箱扫码到眼花" 的日子 —— 毕竟,谁不想准时下班呢?
来源:ti条码智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