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晚,孩子们都在小区楼下玩,我们几个妈妈,也聚在一起聊起了天。
原创十点签约作者十点读书
2025年09月05日 18:30山东
十点读书雅君
,
将在09月09日 19:00 直播
预约
响午秋季上新|回归经典,舒适好鞋
▼点下方播放按钮收听十点主播云湾朗读音频
聪明的父母,不会和任何人说实话,十点读书,11分钟
昨晚,孩子们都在小区楼下玩,我们几个妈妈,也聚在一起聊起了天。
一个妈妈扯着大嗓门笑道:“我儿子都8岁了,前几天还尿床呢。尿了好大一滩,第二天还不承认。”
一旁的孩子们听见了,纷纷围过来,有人偷笑,有人嘲笑。
她看儿子冲她瞪起了眼,无所谓地来了句:“有啥可生气的,我又没说假话。”
这下她儿子更气了,眼泪委屈地在眼眶里直打转。没想到她直接火上浇起了油:
“我家儿子脸皮就是太薄了。上次也是这样,他偷拿家里的钱买零食,我只是发了个朋友圈,写了点感想,他就不干了,一整天都不理我。
但我也只是实话实话,再说了,谁小时候不这样,多大点事。”
有句话说:“适度的沉默,比赤裸裸的真相更体面。”
慎言,不是虚伪,而是深谙人性。
虽说诚实是美德,但懂得战略性“藏”的父母,才是有真正大智慧的父母。
1、高情商的父母,会用“慎言”保护好孩子
小时候放假回老家,最怕被亲戚们问成绩。
因为每次七大姑八大姨们一张口,我妈就开始顺势数落我:
“青春期到了,每天就会和我犟嘴”“学习不好,还天天跑网吧”“懒、不上进、性格差”……
妈妈说完后,亲戚们七嘴八舌也开始“热心”地帮她数落起了我,年幼的我,只能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这也导致在亲戚们眼中,我一直都是难以教化,冥顽不灵的逆子。
我自己,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破罐破摔,觉得自己真的很差劲。
但当时我却很羡慕三姨的女儿,她的学习一般,兴趣平平,但她妈妈从来不会像我妈一样,逮着机会就数落我的缺点。
记得每次别人顺口问起三姨她女儿的学习或其他事,她永远都只有一句客套话:
孩子还小,挺努力的,啥都挺好的。
然后就顺势拐去了其他话题。
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80%问题孩子,都有过童年被父母当众羞辱的场景。
当众不揭子,揭开孩子的隐私,等于剥下孩子的自尊,把伤疤暴露给别人看。
智慧的父母,都会帮孩子守好“面子”。
“面子”,是孩子的隐私,也是孩子的自尊心。
2、高情商的父母,会用“慎言”保护好家庭
在小红书上看到一位博主吐槽:
她和小区里的一位妈妈经常一起陪孩子玩。
孩子们成了玩伴,她俩也处成了闺蜜。
关系走得近了,话题聊得也就多了,公婆做得菜不好吃,老公不贴心,什么话都往外蹦。
有些隐秘的家务事,吐槽起来也越来越没有了界限。
直到有段时间,她突然发现自己和原本相处还算融洽的公婆,原本很亲密的老公关系越来越差,才突然意识到:
她每次向那位闺蜜吐槽家里的杂事时,总会从自己角度出发,说很多发牢骚的话。
闺蜜不了解她家的真实情况,只能根据听到的内容,说一些建议和评判。
而这些建议和评判,也无形中影响了她的思想,让她在和家人相处时,委屈越来越大,矛盾越来越多。
杨绛曾说:
对外不说家里的事,才是真聪明,有远见。
清官难断家务事。
少说家事,才不会一开口,就让别人窥见了家里的底细;
少说家事,也是为了不让自己的生活,无故承受他人的打量。
3、高情商的父母,会用“慎言”保护好关系
刷到一位宝爸发的视频:
他家是典型的男主内女主外式家庭。
你妈妈天天忙着不着家,也不知道一天天在忙啥。
只有爸爸最爱你,你长大了可一定要好好做爸爸的小棉袄。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
亲密关系的好坏,会对亲子关系有一定的影响。
父母不在孩子面前否定、贬低伴侣,夫妻间彼此尊重,是给孩子做好了爱的最好范本。
而且父母在孩子面前提起伴侣时,话留三分:
一是为了保护家庭隐私不外泄;
二是为了避免无意识逼孩子在父母之间站队;
三是为了不给孩子额外增加太大压力。
所以说,父母适当讷言,才是对孩子和家庭最好的保护。
在一个直播间,看到一位妈妈的采访案例:
她儿子从小成绩一般。
之前儿子上小学,她和老公虽然着急,但还能用“男孩嘛,后劲足,有潜力,大点就好了”安慰自己。
可眼瞅着上初中了,她儿子还在那潜着呢,一动都不动。
她和老公心里也有些慌了,毕竟按照她儿子现在的学习状态,很可能连稍微好点的高中都考不上。
她和老公商量后,决定尽力拉儿子一把,至少尽心了,无论结果如何,也不至于太后悔。
他俩先反思自己,发现之前对儿子的批评和打击太多了。
比如他儿子的成绩,在班里只能说中不溜。
但每次邻居和朋友问起儿子的成绩,也不管儿子在不在跟前,他俩都会大吐苦水:
他成绩太差劲了,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学渣,也不知道以后咋办!
你怎么就不能像别人一样,好好学习,给爸妈脸上挣个光。
就你这副摆烂样,我们都想放弃你,恨不得没生过你。
意识到孩子的问题,可能和他们的说话方式有关,他俩开始不再“实话实说”:
在别人面前,不再刻意暴露孩子的缺点;
在孩子面前,不再刻意夸大他的劣势。
然后她和老公意外发现,当他们不再把孩子的缺点和劣势“说”出来了,孩子反而有了新的动力,变得越来越好了。
这其实也符合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
1、当孩子的错误和缺点,不再被父母用语言持续“放大”,其实是给孩子的改变和进步留出了缝隙;
2、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的一些主观评判,是有局限性的,比如我们眼中孩子的“缺点”,很可能是他被忽视的闪光点;
3、孩子的教育也是符合自证预言规律的,父母越“说”孩子不好,孩子可能会真得变得很不好。
孩子的成长,是一条长线,父母凡事都往外说,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未来。
父母守好了嘴,孩子的未来才会不受限。
很认同一个观点:
生活是自己的,苦与乐,幸福或伤痛,皆无关他人。
有些话,不必非要坦坦白白说给别人听。
换种方式,或许会更好:
1、“反套路”式说实话
你有没有发现?家长们在一起,话题总是离不开孩子。
大家打开话题的方式,也无非那几句:
孩子平时学习咋样?
孩子听话不?
孩子这次成绩考得好不?
这些话,只是一些流水线式的搭讪式话语,别人随口问,我们也大可不必认真答。
比如适当“反套路”一些,回几句“还行”“还不错”,如果对方一再追问,那就用“你们呢”把话题留给对方。
这不是虚伪,而是我们不知道哪句实话说出口后,会成为“刀子”,伤害孩子。
2、“换角度”式说实话
有时候,总会遇到一些不识趣,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家长。
还有时候,当着孩子的面,不得不说“实话”,那这时候就可以换个角度说。
比如原本要说“我家孩子太调皮”,现在就可以换成“他很有主见,最近规则意识也越来越强”;
原本要说“我家孩子成绩没考好”,现在就可以换成“他这次的成绩虽然没有发挥出他的实力,但他在某个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换角度说实话,不是帮着孩子做隐瞒。
而是我们在换个角度,和孩子一起重新看见他的努力和潜力。
3、“留白”式说实话
对于一些敏感的问题,很难给出确切的答案,可以试试留白的方式。
比如孩子问“我和弟弟你们更爱谁”,可以回答“你们在妈妈/爸爸眼里都是独一无二的,比如你的勇敢大方,弟弟的细心耐心”;
孩子问“妈妈,你和爸爸吵架了吗”,可以回答“我们的沟通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我们都在积极解决这件事”;
孩子问“妈妈,爸爸怎么不像妈妈一样,天天在家里陪我”,可以回答“爸爸和妈妈在家里的责任分工不同,但我们爱你的心是一样的”……
适当留白,话不说绝对,是对于敏感问题最好的回答方式。
最后想说:
孩子的成长,是一场人性的博弈,一些“智慧的隐瞒”,是对孩子成长最好的守护。
聪明的父母,不随意谈论家庭和孩子的隐私。
他们守好了嘴,也是守好了家庭和孩子的运。
好不自夸,坏不自弃;与人说话,但留三分,方为远见。
与诸位父母共勉!
来源:安徽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