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区网络名人座谈会:除 “小李书记”,你知道还有谁为家乡发声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6 00:06 1

摘要:"淮阴的运河帆影、田间新貌与文体活力是最动人的素材,俯身深挖就能让更多人看见这片土地的美。网络名人用镜头记录乡村振兴,用直播拓宽农产品销路,当好家乡故事的传声筒。"淮阴区网络名人座谈会启幕:“小李书记” 之外,还有哪些大咖在玩转家乡 “网宣新赛道”?

"淮阴的运河帆影、田间新貌与文体活力是最动人的素材,俯身深挖就能让更多人看见这片土地的美。网络名人用镜头记录乡村振兴,用直播拓宽农产品销路,当好家乡故事的传声筒。"淮阴区网络名人座谈会启幕:“小李书记” 之外,还有哪些大咖在玩转家乡 “网宣新赛道”?

9 月 4 日上午,“E 路同心同行 共建大爱淮阴” 2025 年淮阴区网络名人座谈会在淮阴博物馆隆重召开。区委书记邓萌出席会议,与网络名人代表面对面交流,并为他们颁发网络文明合作伙伴证书,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唐小青主持会议。

小李书记、陈大网络主播……以及媒体自由撰稿人江苏华歌等 12 位代表应邀参会。 座谈中,各位网络名人代表结合自身实践建言献策。

深耕淮阴 20 余年的江苏华歌分享了创作经历,他提及曾参与 “网络百咖淮阴行・淮‘樱’浪漫季 e 起探村潮” 活动,记录徐溜镇生态园、淮北彩绘村等点位,展现淮阴生态与振兴成果;近期还聚焦文体领域,拍摄淮阴篮球联赛、“韩信” 歌舞话剧首演,作品在多平台获好评,部分被淮安电视台采用。同时,他也反映基层通讯员面临的困境,如投稿通道收窄、“我苏网” 零稿费等问题,并建议区融媒体中心搭建 “集体投稿通道”,助力草根创作者推送素材。

江苏华歌承诺将坚守底线,不造谣、不传戾气,积极维护清朗网络空间,持续做淮阴城乡的 “传声筒”。网络主播代表也提出借助直播带货拓宽本地农产品销路的具体思路。

邓萌认真聆听,充分肯定大家用 “小切口” 展现 “大情怀” 的实践,对其心系家乡发展的热忱表示感谢。 邓萌对网络名人提出期望:当好淮阴故事讲述者,用创新形式展现淮阴风貌;当好乡村振兴推动者,借助电商等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当好基层治理引导者,创作主题内容营造清朗环境;当好建言献策参与者,及时反馈民生诉求。

此外,邓萌要求宣传部门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为网络名人提供创作支持与传播渠道。区融媒体中心朱峰主任还在会上解读了新媒体平台专题专栏策划发布工作,明确将为参会代表的优质内容提供传播阵地。

编辑:江苏华歌

摄影:淮阴区网信办 淮阴融媒体

行走城乡的“传声筒”:我为淮阴说些心里话(附江苏华歌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们:

大家好!我是王华,网名江苏华歌,一个脚踩淮阴泥土的新闻资讯类自媒体人。今天能坐在这里,特别感谢我们淮阴区网信办的提名 —— 这份认可,比任何流量数据都让我暖心。(我普通话不好,吐字也不清晰,还请各位谅解。拱手)

二十多年来,一直以投稿为职业的我始终抱着发现身边人、身边事、身边景的念头,怀揣着手机拍遍了淮阴的角角落落。2024 年以来,自我感觉流量和内容比较好的作品,当属 2025 年 4 月 2 日,淮阴区委网信办主办 “网络百咖淮阴行・淮‘樱’浪漫季 e 起探村潮” 活动。

20 余名网络达人、新媒体代表化身 “乡村推荐官”,从城区樱花园出发,走进徐溜:在流金岁月生态园体验农趣、观孩童游乐,看民间艺人 “跑驴” 表演;打卡淮北彩绘村,惊叹民房百态彩绘;探访 “亚洲第一涵洞” 六塘河地涵。 这些特色点位,既展示了淮阴 “水韵樱飞” 的生态底色,又呈现了 “一产接二连三” 的振兴成果。让我真切尝到了 “讲好淮阴故事” 的甜头。

近期,我又聚焦家乡文化体育领域的新鲜事 —— 不仅拍摄了淮阴篮球联赛上运动员拼搏的激情瞬间,还记录下 “韩信” 歌舞话剧首演时的震撼场面:篮球赛里,球员们挥洒汗水的模样、观众席上此起彼伏的呐喊,是淮阴人活力的生动注脚;“韩信” 歌舞话剧中,演员们用精湛的表演重现历史典故,让本土文化有了更鲜活的表达。这些内容在我的自媒体--百度新闻、今日头条、搜狐新闻以及微信视频号等多平台发布后,很快受到网友热评和点赞,不少网友留言 “没想到家乡的文体活动这么精彩”“被韩信文化的魅力圈粉了”;更让我振奋的是,相关投稿还被淮安电视台《有事报道》栏目采用,此后产生了比较不错的社会影响 —— 既让更多人看到了淮阴在文化传承与体育事业上的新进展,也让 “淮阴故事” 的内容维度更丰富了。

这让我明白:淮阴的运河帆影、红色记忆、田间新貌、文体活力,本身就是最动人的素材,只要我们俯下身子挖得深,就能让更多人看见这片土地的美。 作为土生土长的定居淮阴20多年的自由投稿人,我总琢磨着怎么让 “传声筒” 更响。比如挖掘运河文化,我们不只是拍船闸、古桥,更应该去跟船民聊天,把他们祖辈与运河共生的故事讲出来;宣传 “淮阴好人”,我们不只是写事迹,更应该去拍他们日常的琐碎,让 “好人” 从报道里走出来,变成街坊邻里熟悉的模样。惠民政策出来了,我们就应该拿着手机去菜场、村口,听大爷大妈们怎么说,把官方文件里的 “术语” 翻译成接地气的家常话 —— 老百姓听得懂,政策才能真正 “飞入寻常百姓家”。

但说实话,这条路越走越难。2020 年之后,社会通讯员的投稿通道渐渐收窄,2025 年初江苏广电 “我苏网” 直接宣告 “零稿费”、淮安日报早就停收投稿,这些像块石头压在我们心里。我们淮阴的好故事不少,可基层通讯员缺渠道、缺资源,很多鲜活素材就这么 “窝” 在了手里--上不了官方媒体。所以我有个小建议:能不能请区融媒体中心搭个桥,给我们这些草根通讯员开个 “集体投稿通道”?大家分头挖掘素材,融媒体中心帮忙提炼打磨,再集中向上级媒体推送 —— 这样既能让淮阴声音传得更远,也能让我们这些 “土记者” 有更多底气坚持下去。

现在抖音等平台 “快乐至死” 的风气,确实让我们这些做新闻资讯的日子不好过。收益一降再降,为了生活,我经常参加各种主题的征稿和比赛,也接了一些商业宣传,代理了几个团队的公众号、视频号,但始终坚守着一条底线:不夸大、不造谣,哪怕是有偿宣传,也得带着淮阴的真实底色。

网络空间就像我们淮阴的街巷,干净才能让人舒服。这些年我坚持不发戾气、不蹭热点、不传谣言,遇到有人抹黑淮阴,哪怕没收益也要站出来说句公道话。我觉得,清朗空间不是喊出来的,是我们每个网民、尤其是媒体人用良心一点点 “扫” 出来的。

最后想说,我就是走在淮阴城乡的一个 “传声筒”,运河的水、麦浪的香、老街的故事、赛场的激情、舞台的精彩,都装在里面。只要能让更多人知道淮阴好、向往淮阴美,哪怕收益少点、路难点,我这 “传声筒” 就会一直响下去。

谢谢大家!(站起来,鞠躬致谢)

2025 淮阴区网络名人座谈会、“E 路同心同行 共建大爱淮阴” 网络主播、区融媒体中心、自媒体 基层创作分享(乡村探访 / 文体记录)、清朗网络空间维护、乡村振兴(直播带货)、淮阴故事传播 网络文明合作伙伴证书、“四好” 角色(讲述者 / 推动者 / 引导者 / 参与者)

来源:华歌在现场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