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桑树修剪秘诀大公开,轻松提高产量!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6 07:29 2

摘要:果桑树的整形修剪是保障树体健康、提高产量与果实品质的关键管理措施。合理的修剪能优化树形结构,提高通风透光性,减少病虫害发生,并促进花芽分化,增强树势,延长结果年限。在不同生长期,修剪的目标有所不同。幼树期主要通过定形修剪培养合理的树形;结果初期以轻剪促果为主,

果桑树修剪秘诀大公开,轻松提高产量!

张 敏

果桑树的整形修剪是保障树体健康、提高产量与果实品质的关键管理措施。合理的修剪能优化树形结构,提高通风透光性,减少病虫害发生,并促进花芽分化,增强树势,延长结果年限。在不同生长期,修剪的目标有所不同。幼树期主要通过定形修剪培养合理的树形;结果初期以轻剪促果为主,保持生长与结果平衡;盛果期则需适量调整枝条,维持稳定高产;衰退期则进行更新修剪,延长树体寿命。

1 果桑树整形修剪的基本原则

果桑树整形修剪的基本原则是优化树形、平衡生长与结果、增强通风透光性,并合理分配养分,以提高产量和果实品质。合理的修剪可调控主枝和侧枝生长,使其均匀分布,避免交叉重叠,形成通风透光良好的树冠结构,减少徒长枝对营养的消耗。维持生长与结果的平衡是修剪的重要目标,通过疏剪过密枝、短截过长枝,可防止树势衰弱,提高结果枝比例,确保稳产高产 。增强通风透光性可减少病虫害滋生,减少农药使用,提高光合效率,使果实成熟均匀,色泽和口感更佳。修剪还可优化养分分配,使有限的养分更多地供应到结果枝,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科学修剪有助于延长树体寿命,减少因枝条老化或过度结果导致的衰退,实现长期稳产优质。

2 果桑树不同生长期整形修剪技术

2.1 幼树期(1~3 年)定形修剪

幼树期整形修剪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合理的树形,为后续高效结果奠定基础。定干是第一步,一般在定植当年进行,剪留高度控制在 40~60厘米,促使基部萌发侧枝。定干后,20~30 天可观察到新梢萌发,此时应选留 3~4 个主枝,主枝间的夹角以 50~70°为宜,确保均匀分布,避免重叠交叉。对于主枝,应适当短截,剪留 30~40厘米,促进二级侧枝生长,使树体结构更紧凑。在生长旺盛期,每隔 15~20 天检查 1 次,对徒长枝、过密枝进行疏剪,同时采用抹芽、摘心措施,去除无用的萌蘖芽,减少不必要的养分消耗。在夏季,若主枝生长过旺,可在其长至 50~60 厘米时摘心,促使侧枝发育,提高枝条利用率。树形一般采用自然开心形或主干疏层形,自然开心形适用于树高控制在 2~3 米的矮化栽培,而主干疏层形适用于高大树形管理。

2.2 结果初期(3~5 年)轻剪促果

结果初期果桑树开始进入丰产阶段,但树势仍较旺盛,修剪的重点是促进花芽分化,保持生长与结果的平衡。在秋季落叶后或春季萌芽前,应进行短截修剪,对徒长枝剪留 40~50 厘米,减少无效生长,促进花芽形成。对于过密枝、交叉枝和病虫枝,应疏剪 30%~40%,确保树冠通风透光,提高光照利用率。此阶段的修剪不能过重,否则可能影响第 2 年的结果能力。应重点保留 2年生结果母枝,这些枝条长度宜控制在 50~60厘米,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坐果率。进入花期前,应检查枝条生长情况,对于过度生长的枝条,可轻度摘心,防止营养消耗过多,提高果实质量。修剪后需结合施肥管理,每年可在 3—4 月和 9—10 月施加高磷钾肥,以促进花芽分化和增强枝条的抗寒性。适当的修剪可提高坐果率,使单株产量稳定在 10~15 千克。

2.3 盛果期(5~10 年)稳产修剪

盛果期果桑树进入产量高峰期,每株产量20~30 千克,修剪的主要目标是维持树势,促进连续结果。冬季修剪时,应重点去除老化枝,每年疏剪 15%~20%的 3 年生以上结果枝,以促进新枝萌发。对于 1 年生结果枝,可剪留 50~70厘米,以保证来年高产。修剪应遵循“轻剪结果枝,重剪衰弱枝”的原则,对于生长势弱的枝条,可短截至 40 厘米,促进营养积累,而徒长枝应疏除或适当回缩,以防止树冠过密影响光照。在生长期,还需适当摘心,特别是在 5—6 月,可对主枝和侧枝的新梢摘去顶端 5~10 厘米,促使其形成更多短果枝,提高果实质量。通风透光性也是关键,果桑树的树高应控制在 2.5~3.5 米,冠幅保持在 3~4 米,保证内膛枝条也能获得充足光照,提高结果枝利用率。通过合理修剪,盛果期的果桑树可连续高产 5~7 年,维持果实品质,同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使用。

2.4 结果衰退期(10 年以上)更新修剪

10 年生以上果桑树进入衰退期,树势减弱,结果能力下降,修剪的目标是恢复树势,延长结果寿命。更新修剪主要采取重剪回缩老化主枝的方式,每年可回缩 1~2 个主枝,剪除过长的 3年生以上主干枝,保留新生侧枝,以促进树体更新。对于已失去结果能力的主枝,可回缩至分枝点以下 30~50 厘米,促使隐芽萌发新枝,同时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新枝快速生长。若树体老化严重,可采取逐步更新策略,分 3~4 年完成所有主枝更新,避免一次性重剪导致树势衰弱。修剪后,可结合树干环剥技术,即在主干或粗枝上环剥1~2 厘米皮层,促进营养物质向新生枝条集中,增强其生长势。此外,在春季萌芽期应施用有机肥+复合肥(氮∶磷∶钾为 2∶1∶1),以增强树体活力,提高抗逆性。合理的更新修剪能够延长果桑树的经济寿命 5~10 年,使老树重新恢复生长能力,维持一定的产量,同时提高果实品质,降低病虫害风险,实现长期稳产高效经营。

3 果桑树整形修剪的季节性管理

3.1 冬季修剪(休眠期)去除病虫枝、枯死枝、过密枝

冬季修剪通常在落叶后至春季萌芽前(11 月至翌年 2 月)进行,此时果桑树处于休眠期,修剪对树体影响较小,有助于调整树形、减少病虫害,同时促进来年萌芽和结果。修剪时,首先应去除病虫枝,剪除患有炭疽病、流胶病等病害的枝条,并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病原菌的传播。对于发现的虫害枝,如受桑天牛、桑尺蠖危害的枝条,可剪除至健康部位,并涂抹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进行防治。枯死枝需要彻底剪除,以防影响养分供应。通常枯死枝颜色较深,无光泽,轻轻弯折易断,应剪除至健康组织处,剪口保持 45°斜面,以利于愈合。过密枝的疏剪同样重要,尤其是内膛交叉枝、重叠枝,应剪去 30%~40%,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使树冠更加均匀。此外,对徒长枝和衰弱枝进行回缩,剪留 30~50 厘米,以促发新枝,增强树体活力。冬季修剪后,应在剪口处涂抹愈合剂或石硫合剂,以防病菌侵染。结合冬剪,还需进行清园管理,包括树干涂白、园地清理等,以降低越冬害虫基数,减少翌年病虫害的发生。

3.2 夏季修剪(生长期)疏剪密生枝、摘心控长、调整树冠结构

夏季修剪一般在 5—8 月进行,重点是控制树势,改善通风透光性,并为下一季的生长和结果做好准备。首先,疏剪密生枝,特别是树冠内部的无效枝、重叠枝和交叉枝,以减少光照竞争,提高果实品质。通常每株树可疏剪 20%~30%的密生枝,确保树冠内部光照充足,避免因郁闭导致的落果和病害滋生。摘心控长是夏季修剪的关键措施,对主枝和侧枝的新梢,当其生长至 40~60 厘米时,摘去顶端 5~10 厘米,促使养分向结果部位集中,提高坐果率。同时,对徒长枝应及时摘心,以防其消耗过多养分,影响果实生长。对于结果枝,应适当短截至 20~30 厘米,促使养分回流,提高果实糖度和改善果实色泽。调整树冠结构也是夏剪的重要任务之一,合理修剪可使树冠保持 2.5~3.5 米的高度,避免树体过高影响管理和采摘。同时,对主枝生长方向不佳的枝条,可通过拉枝、绑枝等方式调整角度,使树形更加合理,提高光合利用率。此外,适量疏除部分叶片,尤其是遮挡果实的叶片,可提高果实受光率,使其着色均匀,品质更佳。夏季修剪后,应注意病虫害防治,特别是雨季后需加强桑天牛、桑尺蠖等害虫的监测,并结合喷施石硫合剂或低毒杀虫剂进行防治。

4 现有整形修剪技术的挑战与改进方向

当前果桑树整形修剪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主要包括修剪力度的掌控、不同栽培模式的适应性以及修剪工具和技术的优化。过度修剪或修剪不足是常见问题,过度修剪会削弱树势,减少结果枝数量,影响产量,甚至导致枝条徒长、延迟结果;而修剪不足则容易导致树冠郁闭,通风透光性差,病虫害风险增加,结果枝衰退,影响果实品质。修剪应遵循“轻剪促长,重剪更新”的原则,结合树龄和树势合理调整修剪强度。不同栽培模式下的修剪策略也存在差异。在露地栽培中,由于环境因素较复杂,修剪应重点控制树高(2.5~3.5 米),保持主枝均匀分布,防止风害和病虫害扩散。而在大棚栽培条件下,由于树体易徒长,修剪应更注重短截和摘心控制,使树体紧凑,优化空间利用率,同时适度减少枝叶密度,提高棚内光照分布,以促进均衡生长和提早结果。为提高修剪管理效率,应结合现代修剪工具与精准修剪技术,如使用电动修枝剪代替传统手剪,提高修剪速度,降低人工成本。引入智能监测系统,利用图像识别和树势分析技术,精准判断修剪部位,优化修剪方案,可有效提高修剪质量,延长果桑树的高产年限,实现高效、科学管理。

5 结论

果桑树的整形修剪在不同生长期具有不同的作用。幼树期修剪可塑造合理树形,增强树势,为后续高产稳产奠定基础;结果初期修剪有助于促进花芽分化,维持生长与结果的平衡,提高坐果率;盛果期修剪可调整树冠结构,促进新枝更新,保持高产稳产;结果衰退期修剪则能延长树体寿命,恢复树势,维持一定的产量水平。科学合理的修剪不仅能优化树体结构,提高通风透光性,减少病虫害发生,还能提高养分利用效率,使果实成熟均匀、品质更优。此外,结合现代修剪技术,如精准修剪和智能监测,可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降低人工成本。科学修剪是提高果桑树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技术之一,对实现可持续、高效栽培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青钱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