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绿色债券方面,截至2025年8月,全球符合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标准的贴标绿色债券累计发行规模达到3.8万亿美元。其中,2025年1-8月发行规模约3349.85亿美元。境内市场方面,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8月,中国境内市场贴标绿色债券累计发
绿色金融,ESG
一、市场概况
绿色债券方面,截至2025年8月,全球符合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标准的贴标绿色债券累计发行规模达到3.8万亿美元。其中,2025年1-8月发行规模约3349.85亿美元。境内市场方面,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8月,中国境内市场贴标绿色债券累计发行4.82万亿元,存量规模2.28万亿元。其中,2025年8月,中国境内一级市场发行规模364.2亿元,二级市场交易规模为815.34亿元。
绿色信贷方面,根据人民银行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42.39万亿元,同比增长14.4%,今年上半年增加5.35万亿元。
全国碳市场方面,截至2025年8月末,全国碳市场碳配额累计成交6.95亿吨,累计成交额478.26亿元。其中,8月成交量1510.88万吨,环比增长29.53%,总成交额为10.42亿元,环比增长21.87%。
二、7月相关政策与事件
(一)国际重要政策与事件
主要经济体政策方面,加州法院维持气候披露法案;欧洲银行管理局暂缓银行ESG披露要求的执法优先级;德国通过法案加速推进CCS基础设施建设;英国公布过度融资指南草案支持高排放行业脱碳;卡塔尔发行首批主权绿色债券。
国际组织动态方面,CFA协会发布全球强制碳市场报告;CDP发布2025年环境披露收益报告;世界交易所联合会发布交易所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
国际倡议与联盟成员方面,截至2025年8月末,签署联合国《负责任银行原则》(PRB)的银行机构已达357家,我国有28家;净零银行联盟(NZBA)日前宣布暂停活动,根据现有成员的意见启动投票以决定是否从基于成员的联盟过渡到将其指南确立为信的框架倡议的意见,该投票结果将于9月底公布,其中,巴克莱银行在本月宣布退出。
(二)国内重要政策与事件:
国家政策方面:
8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到2030年,基本建成以配额总量控制为基础、免费和有偿分配相结合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总体要求。具体来看,《意见》提出了包括加快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积极发展全国温室气体资源减排交易市场、着力提升碳市场活力、加强碳市场能力建设等要求。
8月8日,工业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和应急管理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化工园区规范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省级化工园区认定管理机构组织竞争力三级、智慧化初始级化工园区诊断剖析短板弱项问题,于2025年底前制定专业化改造方案,督促指导有关化工园区对标改造、提级进步;支持竞争力二级、智慧化提升级化工园区在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智慧化转型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提升。
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在上海、北京、天津、河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湖北、广东、四川、宁波、厦门、青岛、深圳等16省市开展绿色外债业务试点,鼓励非金融企业将跨境融资资金用于绿色或低碳转型项目。该试点通过降低绿色项目外债风险权重并改由银行直接办理登记,以额度倾斜和流程简化鼓励企业将跨境融资投向绿色低碳项目,有望加速国际低成本资金流入中国绿色低碳项目。
地方政策方面:
8月19日,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在绿色金融领域,《实施方案》要求要深化重庆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加大对绿色制造、绿色能源等绿色项目的培育力度。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等货币政策工具,强化节能降碳、资源循环利用等重点领域信贷支持。做好农业转型金融标准试用工作,创新碳挂钩金融产品,加大金融对能源、化工、钢铁、建材和有色等领域低碳转型的支持力度。
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天津市生态环境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天津监管局、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联合印发《金融支持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措施》包括加大重点领域支持、加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绿色金融资源供给和加强组织实施和配套保障等四大方面,围绕绿色金融服务体系、重点领域绿色金融、绿色金融资源供给出台19条举措,引导金融资源支持区域绿色产业发展。
三、机构绿色金融实践
亚投行发布首份采用ISSB标准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渣打银行落地全球首单符合ICC标准的可持续保函银团;农行新加坡分行发布新加坡首个《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融资框架》;工行新加坡分行发行本地首笔中新欧三方认证绿色债券;福建省落地首笔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贷款;广东省落地首笔造纸行业转型金融流动资金贷款。
四、热点与趋势
8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绿色金融方面,《意见》提出,要发挥绿色金融牵引作用,助力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强化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多元化绿色金融工具在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中的应用。完善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推动金融机构开发支持绿色制造的金融产品。同时,《意见》还提出引导银行加大对传统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融资支持;充分发挥融资租赁的双重功能,重点支持企业绿色环保装备购置等绿色转型需求,助力产业绿色升级。
请登录兴业研究APP查看完整研报
获取更多权限,联系文末销售人员。
★
点击图片购买 “兴业研究系列丛书”
★
转 载 声 明
转载请联系market-service@cib.com.cn邮箱,我们尽快给予回复。本报告相关内容未经我司书面许可,不得进行引用或转载,否则我司保留追诉权利。
服 务 支 持 人 员
对集团外客户
李 璐 琳
liliulin@cib.com.cn
对集团内用户
汤 灏
tanghao@cib.com.cn
免 责 声 明
本报告由兴业研究(CIB Research)提供,报告信息依据国际、中国和行业通行准则并通过合法渠道获取,所有观点为研究员个人意见,不代表兴业研究立场。本报告不含任何道德、政治或其他形式的偏见,兴业研究不对报告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及时性作出任何明确或隐含的保证,报告内容不构成任何形式的要约、投资建议或决策依据,阅读者应自行独立评估所有相关风险。对于因使用本报告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后果,兴业研究和研究员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版权为兴业研究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分发、发表或以其他方式公开本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除非本报告已正式发表在公开出版物中,否则应被视为非公开的研讨性分析。引用或发布本报告内容须注明出处为兴业研究,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兴业研究保留追究相关责任的权利。
兴业研究版权所有并保留一切权利。
来源:鲁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