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推进全省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6 08:30 2

摘要:贾强:陕西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有不可移动文物5.4万余处、可移动文物800余万件。近年来,陕西文物系统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以“考古发掘是基础,科技保护是核心,陈列展示是手段,服务社会是目的”为理念,以“重大项目

记者:陕西文物系统将如何贯彻落实《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意见》?

贾强:陕西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有不可移动文物5.4万余处、可移动文物800余万件。近年来,陕西文物系统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以“考古发掘是基础,科技保护是核心,陈列展示是手段,服务社会是目的”为理念,以“重大项目为牵引、活化利用为重点、机制创新为动力、融合发展为突破”为思路,全方位推进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接下来,陕西文物系统将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大历史观、大文化观、大时代观,以国家使命、陕西担当的高度自觉,对标省委“建设中华文明赓续发展高地和红色文化传承弘扬高地”目标,以全域统筹守护文明根脉、以科技赋能诠释历史智慧、以制度创新筑牢安全底线、以全民参与激发守护合力、以文明对话彰显时代价值。

一是秉持“大文物”理念,加强全面系统保护,进一步强化文化遗产的统筹性协同性。多部门联动健全文物管护长效机制,制定修订文物保护法规制度、完成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建好用好全省文物保护管理一体化平台,实现科学化、动态化管理。

二是践行“大考古”思路,深化文明研究阐释,进一步彰显文化遗产的历史性时代性。加强考古学科能力建设,完善考古前置制度配套,深度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国家重大课题,加强重要史前遗址和周秦汉唐都城与帝王陵园考古研究阐释,推进考古成果社会共享。

三是增强“大服务”意识,创新资源活化利用,进一步增强文化遗产开放度融合度。构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展示利用体系,优化博物馆体系布局,策划“展览+教育+文创”系列文化服务,打造文物主题游径特色品牌。

四是紧抓“大发展”机遇,深化文物交流合作,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传播力影响力。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联合考古和古迹修复合作,积极承担国家文物援外工程,推出陕西特色、中国表达、国际影响的精品外展。

五是凝聚“大保护”合力,强化人才科技支撑,进一步健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持续性。全链条布局科技保护,全要素推进创新应用,全过程实施人才培养,全方位加强队伍建设,构建“保护更全面、研究更深入、利用更惠民、交流更广泛”工作格局。

记者:陕西作为文物大省,在运用新技术、新理念守护文化遗产方面,有哪些领先全国的创新性举措?

贾强:近年来,陕西文物系统通过普查、专项调查、测绘等手段摸清资源家底;通过完善法规、实施保护、开展“鹰”系列专项行动等落实“保护第一”要求;通过创新核心科技,打造“科技赋能”陕西样本。一是数字化赋能全链条管理,建成“文物考古一张图”大数据平台,实现巡查、保护、响应、监测全闭环动态化信息管理;二是科技化支撑多维度防控,与公安部门全国首创打击防范文物犯罪11项工作机制,运用无人机、北斗、地波等技术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立体网络;三是跨学科协作多团队攻关,聚焦“防、保、研、管、用”集中攻关关键技术,依托秦东陵考古科技保护基地,先后实施70多项数字化保护和体验项目。下一步,陕西将对接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构建覆盖探测监测、修复保护、展示传播全周期的科技协同创新体系,贡献“陕西方案”。

记者:文物工作如何更好融入社会发展,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群众?

贾强:我们将通过“四个积极融入”服务国家战略,发挥文化遗产资政育人作用。

积极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编制《陕西省不可移动文物总体规划》,完善“先考古、后出让”制度,加大文保单位开放力度,推进国家文化公园、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探索大遗址保护发展模式。

积极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统筹推进不同地域、属性、类型博物馆发展,彰显省级博物馆示范作用,发挥市级博物馆辐射作用,用好县级博物馆县域窗口优势,利用社区博物馆打通“最后一公里”,将博物馆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优秀文化传承、先进思想引领、中华文明传播的阵地。

积极融入社会教育体系。举办实证文明起源、展示历史脉络、彰显红色精神、见证社会变迁的原创展览,推动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革命文物与大思政课融合。优化热门场馆服务,延长开放时间、拓展数字体验,打通线上线下惠民通道。

积极融入当代社会生活。出台文物文创产业激励政策,构建文物数字化、虚拟化展示体系,打造文物主题游径,推进县域文旅融合,加强线性文物资源整合和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让老厂房、老建筑变身新业态、“新名片”。

记者:在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文物如何“走出去”并“引进来”,在文明交流中展现开放自信?

贾强:我们将以共建“一带一路”为纽带,拓展“走出去”与“引进来”交流广度深度,让文物成为传递中国声音、展现中华文明的载体。深化国际合作,讲好中国故事,不断拓展外展主题,引进国际精品展览,构建深层次交流格局;促进多元互鉴,吸纳世界智慧,参与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实施中法兵马俑保护等配合国家外交合作项目;依托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与9个国家开展联合考古,推进缅甸蒲甘他冰瑜寺等国家文物援外工程;深化港澳台交流合作,举办系列精品展览,开展师生研学见习、文化遗产进校园、中华文化研习营等活动,增进港澳台同胞的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

来源:陕西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