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交媒体视频:抖音发布的AI生成短视频,会在开头自动添加“AI生成”动态字幕(显式标识),并在视频元数据中嵌入服务提供者编码、内容编号等隐式标识。若用户未主动添加,平台将辅助标注“疑似AI生成”提示,确保观众知情。
(本文部分内容由AI工具辅助生成,经人工核实数据准确性,符合《标识办法》要求。)
随着9月1日《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正式施行,AI生成内容必须“亮明身份”。以下通过具体场景与范文,教你如何合规标注:
社交媒体视频:抖音发布的AI生成短视频,会在开头自动添加“AI生成”动态字幕(显式标识),并在视频元数据中嵌入服务提供者编码、内容编号等隐式标识。若用户未主动添加,平台将辅助标注“疑似AI生成”提示,确保观众知情。
科普文章:使用AI工具生成环保科普文时,需在文章开头明确标注:“本文部分内容由AI工具辅助生成,经人工核实数据准确性,符合《标识办法》要求。”
音频内容:AI生成的播客或语音消息,需在开头添加语音提示:“本音频由人工智能生成,请谨慎甄别信息真实性。”
图片创作:AI生成的插画需在图片边角添加“AI生成”文字标识(显式标识),并在EXIF元数据中写入生成合成内容属性、服务提供者信息等隐式标识。
近日,环保科普账号“绿色未来”发布了一篇由AI工具辅助生成的文章。文章开头明确标注:“本篇文章由AI工具辅助生成,其中‘全球碳排放数据’章节经人工核实,确保与权威机构报告一致。”文中配图采用AI生成技术,图片左下角均添加“AI生成”水印,并在元数据中嵌入服务提供者编码。平台审核时,通过核验隐式标识确认内容合规,最终在文章末尾添加“本内容符合《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要求”的提示。
插图展示
(图示:社交媒体截图,展示AI生成图片的显式标识“AI生成”文字位于图片边角,背景为抖音发布界面,元数据提示框显示隐式标识信息)
显式标识需直观可见(如文字、语音提示),隐式标识需嵌入元数据或数字水印,两者缺一不可。
平台如抖音、快手已上线AI标识功能,用户发布时不得恶意删除或篡改标识,否则将面临平台处罚或法律追责。
正确标注不仅能避免违规,还能增强内容可信度,保护创作者与消费者权益,是AI时代内容创作的“必修课”。
通过以上方法,既能符合新规要求,又能提升内容透明度,让AI生成内容在创新与合规中找到平衡。
来源:黑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