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制霁蓝釉长颈瓶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6 09:16 1

摘要:霁蓝釉,瓷器釉色名。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又称“积蓝釉”、“祭蓝釉”、“霁青釉”。明、清蓝釉均称“霁蓝”,一种高温石灰碱釉。其生坯施釉,1280~1300℃高温下一次烧成。色泽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淡均匀,呈色较稳定。其釉色蓝如深海,釉面匀净,呈色稳定,

霁蓝釉,瓷器釉色名。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又称“积蓝釉”、“祭蓝釉”、“霁青釉”。明、清蓝釉均称“霁蓝”,一种高温石灰碱釉。其生坯施釉,1280~1300℃高温下一次烧成。色泽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淡均匀,呈色较稳定。其釉色蓝如深海,釉面匀净,呈色稳定,后人称其为“霁青”,又因其呈色稳定明亮如宝石,又被举为把它和白釉和红釉并列,推为宣德颜色釉瓷器的三大“上品”。工艺继承元代传统,延烧不断,主要造型为祭器和陈设用瓷。(此藏品为王先生收藏)

清代康熙年间,蓝釉瓷器的烧造艺术再次绽放光彩。这一时期的蓝釉瓷器,不仅承袭了明代的精湛工艺,更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新的突破与发展。康熙蓝釉瓷器品种多样,包括霁蓝釉、洒蓝釉、天蓝釉及孔雀蓝釉等。这些瓷器不仅在色泽上具有独特色彩,在器形、纹饰以及款识等方面都展现了非凡的创新,彰显了传统与创新的完美结合。

霁蓝釉长颈瓶作为康熙年间蓝釉瓷器的巅峰之作,其艺术特色令人叹为观止。此瓶盘口微张,束颈挺拔,溜肩流畅,肩下渐敛,底足微扩,整体造型端庄大气,线条优美流畅,尽显皇家风范。瓶身通体施霁蓝釉,釉色沉静明快,犹如蓝宝石般璀璨深邃,釉质细腻肥腴,光可鉴人,展现出康熙瓷器釉质技术的极高水准。

大清康熙年间的瓷器以其精湛的工艺、华丽的装饰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霁蓝釉长颈瓶作为康熙瓷器中的杰出代表,后世瞩目的瑰宝。其中,仅承载着皇家的尊贵与威严,更展现了中华瓷艺的辉煌成就。

蓝釉,这一源自唐三彩的釉色,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从低温到高温的蜕变逐渐在瓷器制作中大放异彩。元代时期,高温蓝釉的出现标志着蓝釉技术的一次飞跃,使得釉色更加深沉而富有质感。及至明代,蓝釉的应用更加广泛,尤以宣德款蓝釉瓷器为上品,其釉色饱满、釉质莹润,为后世所推崇。到了清代康熙年间,蓝釉彩更是迎来了新的高峰,霁蓝釉、洒蓝釉、天蓝釉、孔雀蓝釉等多种蓝色釉瓷应运而生,造型愈发规整,瓷质细腻莹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度。

霁蓝釉长颈瓶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康熙瓷器风格的生动体现。康熙瓷器以其造型规整、釉质莹润、纹饰精美而著称于世。此瓶在釉色上追求深沉与明快的完美结合。同时,瓶底以青花勾勒的“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识,字体镌秀,清晰明了,进一步印证了其皇家御用瓷器的身份,也体现了康熙时期官窑瓷器的华丽高雅与古韵盎然。

近年来,随着收藏市场的不断升温,康熙霁蓝釉瓷器成为了众多收藏家竞相追逐的热点。特别是像霁蓝釉长颈瓶这样的精品之作,更是备受青睐。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稀缺的存世量,使得其在拍卖市场上的价格屡创新高。不仅如此,康熙霁蓝釉瓷器还因其代表了中国瓷器艺术的一个高峰而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霁蓝釉长颈瓶作为大清康熙年间瓷器艺术的杰出代表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精湛的工艺水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赢得了世人的瞩目与赞誉。它不仅是中国瓷器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更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生动见证。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