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青年》杂志从一个文学刊物发展为新文化运动的据点,离不开一个人的推波助澜——钱玄同。
《新青年》杂志从一个文学刊物发展为新文化运动的据点,离不开一个人的推波助澜——钱玄同。
最初,倡导用白话文与新标点符号写作的文章并未引起太大反响,钱玄同便想出了一个“炒作”的法子:制造一场舆论战。他用化名发表一篇反对白话文写作的文章,又让同僚作文进行一番尖锐畅快的回击,由此为《新青年》打响了名声。
而钱玄同为《新青年》所做的另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是请来了鲁迅这一掀起巨大思想热潮的斗士。
《觉醒年代》剧照
彼时的鲁迅尚未发出呐喊,而是待在教育部校对古籍、抄写古碑,过着平淡到甚至有些乏闷的生活。
看中了鲁迅的文笔才华的钱玄同找上门来,试图游说他入伙,为《新青年》写几篇针砭时弊的好文章。可当时的鲁迅不仅觉得学医救不了中国人,文章也不能,他对钱玄同说: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听了这番底色悲观的推拒之辞,钱玄同并未放弃:“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绝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觉醒年代》剧照
鲁迅被说动了,他沉默地回到住所,反复思索这渺茫的希望是否有追求的必要。最终,他写出了《狂人日记》,登载于《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
发出的第一声呐喊如开弓之箭,鲁迅自知那主动担在肩头的责任将令他无法回头:“外面的进行着的夜,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单向历 2025
“拿着时间”
来源:单向街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