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色列加沙行动持续近一年,战局胶着,财政压力激增。根据以色列财政部9月最新公布的数据,自2023年10月加沙战事爆发以来,截至2025年9月,政府军费支出已突破11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以色列国家审计署的联合报告警告:“持续消耗型
以色列加沙行动持续近一年,战局胶着,财政压力激增。根据以色列财政部9月最新公布的数据,自2023年10月加沙战事爆发以来,截至2025年9月,政府军费支出已突破11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以色列国家审计署的联合报告警告:“持续消耗型冲突正将以色列推向财政悬崖,军费支出占GDP比重已高于4.7%,远超以往地区安全危机水平。”
近日,以色列安全内阁再现公开激烈争论。据《以色列时报》及路透社9月5日报道,六小时闭门高层会议上,国防军参谋长埃亚尔·扎米尔中将直言:“再打下去,全国都要破产!”据知情官员披露,扎米尔中将以一份详细预算模型为依据,警告全面军事占领加沙,每年财政负担高达100亿美元,且需长期承担医疗、教育、社会救助等基本服务。
扎米尔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国防预算持续超支,引发社会养老、教育等民生领域资金被迫削减。以色列国家社会保险局最新统计显示,低收入家庭补助申请数量同比增长23%,社会舆论压力陡增。军方内部数据显示,预备役人员连续征召,士兵战备疲劳,已出现离职潮。
内塔尼亚胡政府面临的压力远不止于财政。外交部长吉迪翁·萨尔和摩萨德局长大卫·巴尔内亚在近期多次高层会议中,公开反对继续扩大地面攻势。他们主张,尽快通过临时停火协议,优先解救被困人质,争取国际社会谅解。
以色列媒体Haaretz披露,萨尔在9月初的内阁会议上直言:“每伤亡一名平民,外交代价就再上一个台阶。以色列正被推向外交孤岛。”据联合国最新统计,2025年8月以来,因加沙地带冲突,累计平民伤亡已突破2.4万人。国际红十字会、联合国人权专员公署多次发出警告,要求以色列履行国际人道义务,减少伤亡。
与此同时,局势波及以色列与多国的关系。阿联酋、沙特阿拉伯等中东国家公开表达不满。联合国安理会多次紧急磋商,要求以色列停止对加沙的全面军事行动。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访以期间,也带来白宫新一轮对以色列的政策调整信号,强调“人道危机正影响全球对以色列的支持度”。
战事持续带来的不仅是巨额开支,更是社会承受力的极限考验。以色列特种部队成员在社交平台发声,坦言长期疲劳作业,队员普遍靠止痛药维持作战状态。8月末,特拉维夫多处军事基地前,家属自发集会,高举横幅要求“还我儿子”。据以色列公共广播公司(KAN)调查,超46%的受访家庭表达对前线士兵健康的严重担忧。
人质问题持续成为社会焦点。哈马斯8月底通过卡塔尔斡旋,提出以全部以色列人质换取停火和以军撤出。以色列总理办公室回应称“缺乏诚意”,但国内呼吁人质优先的声音日益高涨。多名人质家属组织发起请愿,向政府施压,要求中止大规模军事行动。
民间网络舆论也出现反转。社交平台流传的评论显示,公众普遍质疑“打也拖,谈又无果”,认为战略目标模糊,士兵和人质皆陷泥潭。以色列经济研究院最新大数据分析,2025年9月公众对战争信心指数下降至近十年来最低点。
加沙行动的外溢效应逐步显现。内塔尼亚胡政府9月初一度考虑推进约旦河西岸“主权法案”,对犹太定居点实施更直接管控。阿拉伯国家联盟随即发表声明,警告以色列勿触“红线”,否则将考虑断绝外交关系。联合国中东问题特别协调员托尔·温尼斯兰公开表示,西岸局势一旦失控,整个地区将陷入不可逆的人道和政治危机。
以色列国内对政府在西岸问题上的立场分歧加剧。外交部内部文件流出,强调“当前不宜再开新局”,建议将全部外交资源投入人质解救与加沙停火谈判。美国国务院也表示,进一步吞并西岸将严重损害美以关系,并引发全球范围内舆论风暴。
以色列决策层的分歧已逐渐公开化。总理内塔尼亚胡的执政联盟高度依赖极右翼政党支持,这些政党坚决反对任何妥协,甚至提出在加沙重建犹太人定居点。以色列国家安全局前局长纳达夫·阿尔格曼在接受《耶路撒冷邮报》采访时表示:“极端政策正在削弱国家安全战略的理性基础。”
以色列国内安全部门多次警告,长时间动员、缺乏明确战后重建规划,极易导致政策失控。前国防部长、数名安全高官因公开反对全面占领加沙,被紧急撤职。专家指出,当前以色列安全决策机制亟需重建平衡,军事与政治考量须回归理性。
军费暴涨引发的财政赤字已波及以色列金融市场。以色列中央银行9月最新报告指出,2025年第二季度GDP增速放缓至1.2%,远低于战前预期。特拉维夫股票交易所三大指数持续下跌,国际评级机构穆迪下调以色列主权信用展望。
国际投资者信心同样受挫。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外国直接投资下降超过18%。以色列科技与创新产业领袖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持续冲突已导致多家全球企业搁置本地扩张和研发计划,经济结构性风险迅速暴露。
以色列财政部通过公开声明呼吁国际社会提供紧急经济援助,但欧美主要国家由于人道争议和外交摩擦,实际援助远不及以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专家组警告,如果冲突不能在2025年底前实现停火,预计以色列将出现三十年来最严重的财政危机。
军事行动方向和目标持续模糊,外部调解陷入僵局。哈马斯一再表态,愿意用释放全部人质交换永久停火和以军撤出加沙,但以色列政府坚持哈马斯先行解除武装、交还人质、政权移交文职政府,且以色列保留安全控制权。调解方卡塔尔、埃及多次提交方案,均未取得实质进展。
以色列“人质优先”阵营主张先救人质、后重启打击,但极右翼反对任何妥协。9月初,停火谈判再次陷入拉锯。联合国和多国使团多次警告,若局势继续恶化,区域安全形势将全面失控。
以色列加沙行动已演变为消耗战,财政危机、社会动荡、国际压力三重夹击。多位以色列安全与经济专家呼吁,政府必须重新评估当前战略,优先达成人道停火与外交突破。只有在理性重启谈判、明确战后重建路径的前提下,国家才能避免陷入不可逆的经济和社会危机。
参考资料:以色列高层发生激烈争执
2025-09-02 14:32·北京日报客户端
来源:无羽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