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种蒜无巧,种早收好!”这句老话您听过吗?在我小时候,常蹲在田埂上看爷爷奶奶种大蒜,他们那些顺手拈来的种植口诀,听起来简单,却句句都是宝。如今才明白,这些代代相传的老经验,比多少长篇大论都管用!
田间地头流传的种植智慧,往往比厚厚的种植手册更实用。
“种蒜无巧,种早收好!”这句老话您听过吗?在我小时候,常蹲在田埂上看爷爷奶奶种大蒜,他们那些顺手拈来的种植口诀,听起来简单,却句句都是宝。如今才明白,这些代代相传的老经验,比多少长篇大论都管用!
今天就为大家整理那些老一辈菜农“口口相传”的大蒜种植秘诀,简单几句话,就把种蒜的时间、方法讲得明明白白。学会这几招,您也能种出又大又实诚的蒜头!
一、 记住农谚,种蒜再也不迷茫
老农们常说:“七葱八蒜,九油十麦”,这话乍听像在数数,其实里头藏着种蒜的黄金时间!所谓“八蒜”,就是指农历八月最适合种大蒜。您可别小看这简单几个字,这是多少代人根据气候、节气摸索出来的宝贵经验。
还有一句老话叫 “秋蒜不过重阳节,春蒜不能出九头”。意思是秋种大蒜最晚不能超过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而春种大蒜则不能在“出九”(即数九寒天结束后)之后种。
为什么是这个时候?老农民会笑呵呵地告诉你:这时候天气刚转凉,不冷不热正合适。蒜瓣种下去,能在入冬前长出健壮的根系和几片叶子,安稳过冬。等到来年春天,一回暖就蹭蹭长,蒜头才能长得又大又饱满。
具体到地域也有差异,北方冷得早,一般9月中下旬种最合适;南方天气热,可以推迟到10月中下旬甚至11月上旬。记住一句顺口溜:“秋分种蒜最合适,寒露种蒜也不迟”,基本错不了!
二、 方法四要诀:选、泡、栽、管,一步不能少
光知道时间还不行,方法更重要。老把式种蒜,从准备到收获,每一步都有讲究。
1. 选种要精:“好种出好苗,好苗结好蒜”
挑蒜种可不能马虎。要选那些个头大、蒜瓣饱满、捏起来硬实的,最好是当地老品种,适应性强。记住要用手掰蒜瓣,别用刀切,别伤到底部矮矮的茎盘(就是蒜瓣底部硬硬的那个“根盘”),那是长根的地方,伤了就不出苗了。
老人们常说:“蒜瓣带盘,出土不难”,就是这个理儿。在选择品种时,可根据当地气候选择,如北方可选“苍山大蒜”,南方可选“成都二水早”。
2. 泡种要勤:“药水泡一泡,病害少得多”
这步年轻人常忽略,但老农民几乎必做。播种前,先把蒜瓣用清水泡12小时,让它吸饱水,出苗快又整齐。更讲究的,会用多菌灵或草木灰水泡个半小时,给蒜瓣“洗个药澡”,能有效防止后期的霉菌病害。
小时候见我奶奶总用草木灰水泡,她说这是“土办法,大用处”。现在看来,这确实能有效减少病害发生。
3. 栽种要巧:“深葱浅蒜,蒜露尖尖”
栽蒜可不是挖个坑埋进去就行。深度是关键!老经验讲“深葱浅蒜”,蒜要种得浅。具体多浅?标准是:“蒜露尖尖”,意思是蒜瓣种下去,顶端最尖的部分要稍微露出土面,覆土大概2-3厘米厚就行了。种太深,苗弱难出土;种太浅,根系扎不牢,冬天容易冻死。
还有,行距株距也有口诀:“一拳一行,半拳一株”。保持行距大约15-20厘米(一拳宽),株距8-10厘米(半拳宽),这样通风好,长出来的蒜头才有足够的空间膨大。
4. 管理要勤:“冬前壮苗,开春猛长”
蒜种下去,管理得跟上。老农民最看重冬前管理,目标是培育壮苗安全过冬。出苗后,要勤松土,增加土壤透气性,所谓“锄头底下有三宝,保墒增温又防草”。入冬前,可以浇一次透水(越冬水),北方地区最好盖一层稻草或薄膜保暖,防止冻害。
开春后,蒜苗返青,要及时浇水追肥。记得一句老话:“三月蒜,泥里钻”,返青水要浇透。抽薹期前后是蒜头膨大的关键,水肥一定要足,“灌浆有保障,蒜头长得胖”。
三、 施肥有讲究:“鸡粪壮蒜,多产一半”
老种蒜的都知道一句谚语:“猪粪壮麦、鸡粪壮蒜、羊粪收好棉”。大蒜特别喜欢腐熟的鸡粪,因为鸡粪营养全面,富含大蒜生长所需的多种养分。
不管用什么粪肥,一定要充分腐熟,否则容易烧根和引发病虫害。施肥时作基肥,在整地时施入土壤,与土壤混合均匀,避免直接接触蒜种。
四、 轮作很重要:“蒜见蒜,粒一半”
老农常说:“蒜见蒜,粒一半”和“葱韭蒜,不见面”。这意味着大蒜不宜重茬种植,也不宜与葱、韭菜等百合科作物轮作,否则容易引发病虫害和减产。
最好与非葱蒜类作物轮作2-3年,比如与水稻、玉米等作物轮作,减少连作障碍。
五、 收获看信号:“提蒜不出泥,收获正当时”
等到什么时候收蒜头最好?老农不看日历,看植株状态。当他们发现蒜叶大部分变干变黄,蒜秆变得柔软,手提蒜秆轻轻一提,能轻松拔出而不带起太多泥,并且蒜瓣轮廓清晰饱满时,就会笑着说:“提蒜不出泥,收获正当时”,这就是收获的最佳信号!
起蒜最好选连续晴天的日子,起出的蒜头容易晾晒,耐储存。
这些老一辈传下来的种蒜秘诀,句句简短,却字字珠玑,全是实践出来的真智慧。下次种大蒜,您不妨也试试这些“土方法”,相信您也能种出让人羡慕的大蒜丰收来!
各位朋友,您还知道哪些关于种植的农家老口诀?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独家秘诀!
来源:乡村一枝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