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明朝江南这块富庶的土地上,世家大族如雨后春笋般林立,其中有个白姓人家低调却不简单。他们祖上本是朝廷里能顶半边天的高官,鼎盛时期,来往官员都要喊一声“白大人”。讲真,谁家不想儿孙后世出人头地、家族兴旺?可偏偏,天有不测风云。白家正春风得意时,一次与命运不期而遇
在明朝江南这块富庶的土地上,世家大族如雨后春笋般林立,其中有个白姓人家低调却不简单。他们祖上本是朝廷里能顶半边天的高官,鼎盛时期,来往官员都要喊一声“白大人”。讲真,谁家不想儿孙后世出人头地、家族兴旺?可偏偏,天有不测风云。白家正春风得意时,一次与命运不期而遇的考验,把家族整条路都拐了个弯。
说到变化那年,真不是电视剧编的玄乎。朝上突然下了一道死命令,要地方选出最有本事的风水先生,替皇帝选定陵寝宝地,不得有误。白家老祖宗作为主持大事的官员,自然吃这碗饭的,要不辞辛苦、跋山涉水去寻高人。
这路上谁知道多少波折?可真应了那句话,宰相府前好种菜,山村巷口卧诸葛。偏偏让他在荒僻岭南一个散发着清冽草香的小山村,碰到了张通——落落草衣布履,一双眼却清澈得像晨露的风水先生。白老祖把圣上的命令原原本本地摆出来,没想到张通倒头一句便摇头拒绝,说给皇帝看地是大凶之兆,受命者和推荐者都难有好下场。
你说城里老爷生气吧?可白家老祖宗那天就是动了恻隐之心,却也带点认命的无奈。他转而在夜色下,悄悄收留张通,等于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也算得上是个重情重义的人。可纸包不住火,风声一到,朝廷一怒之下,白家老祖被拿了顶帽子,好端端的官被赶回老家,再无翻身余地。
可人情冷暖里也藏机缘。张通没走,反倒神色郑重地许下承诺,说白老爷行仁义之举,难还恩情,只愿为白家选块福地,藏风聚气,让后代终究有个好出路。转年,白家在张通的指点下搬到了苏南水畔的一个生气盎然的小镇。你还别说,这地方虽不起眼,却像是藏着小型聚宝盆。从那以后,白家生意仿佛开了挂,做布匹、开茶行、甚至还开了手工艺铺,整个镇子都认他们白家的旗号。
可惜啊,人在顺风顺水时就容易忘本,贪心是写在人性里的。白家这一代家主白元福,别看腰缠万贯,每天吃燕窝鲍鱼,他心里的算盘却越来越精。他琢磨着,张通当年随手指个地方就让家运翻红了,那要是有幸还能再上一层风水宝地,岂不是白家也能一飞冲天,和江南那些顶级豪门比肩?
这一念头一起,像野草疯长,怎么都铲不掉。白元福开始暗中花重金寻访风水“真人”。这期间用尽心机,盲信迷信,派过最得力的亲眷去打听哪儿有来头的风水师。话说那十里八乡的风水师,大半都谙于看人下菜碟,会说话能吹牛。有人拿罗盘都拿反,却死咬青龙白虎,说祖坟不吉,催他搬迁。有个号称“铁口直断”的嘴皮溜到天上去了,一拍大腿吓唬白元福——没挪坟三年内白家必败。白元福能不上钩吗?当场交了定金,谁知次日天一亮,大师连影儿都没了。
这种被人当猴耍的事情,白元福吃了好几回。身边的下人背地里都说,东家是被钱迷了眼,可白元福表面不显,心里却拧得像打了结。直到后来,他终于遇到个真有本事的老先生,那老头一对白家祖坟上下打量半晌,说:你这地,虽说不显山不露水,但风和气顺,子孙安乐,难能可贵。非要痴心妄想天上掉金砖,反倒怕是要折了现有的福分。
这一番话让白元福心中五味杂陈。人哪,碰上老实可靠的高人,往往最不甘心信服。他心底的声音更大了:“我偏要试试看!”又几年,他终于托人跨省寻到一个名叫李青山的风水师。这人平平无奇穿着绵布短褂,但那神情稳得让人不由信服。一问来历,原来这李青山早年游遍了大江南北,据说当年还曾帮某省督让全家子嗣转运——要说江湖传闻吧,信的人多半因为实在想抓点希望。
白元福当时一把鼻涕一把泪,把自己夙愿全说出来。李青山听得很仔细,沉默了许久才点头,说愿意帮他寻“飞龙在天”的宝穴,但话里话外总留着一句,“改天换地,可非儿戏”。白元福只当这是客气,豪气地请李青山择日而行。于是二人带着几个心腹,走遍本地百里开外的山山水水。真别说,白元福平时是锦衣玉食的主,这阵子居然能忍风雨爬山梁,谁看了都要说一句:“有钱人疯起来,连命都不要。”
转折点出现在一个深秋黄昏,他们在溪水环绕、雾气朦胧的山谷找到所谓的“伏龙穴”。李青山盯着地势看了许久,说这里藏龙卧虎,是生意人梦寐以求的绝地。白元福听完,心头砰砰直跳,已经在脑海里构想出白家五代同堂、坐拥天下富贵的盛景。当天夜里,他几乎没怎么睡。
说干就干。翌日一早,白元福带着壮工开挖祖坟,要把原来坟里的一棺一物,悉数带走。可谁曾想,剥开千年旧木,居然棺里净水澄澈,水中竟有几条小白鱼,吐着气泡,自在游动。下人们目瞪口呆,有些年纪大的还在兜里掐算盘珠子祈平安。白元福一慌,想单独捉鱼,一捞出来小鱼就不行了,回水里又生龙活虎。李青山一看,眉头皱成了川字:“老爷,这棺中之水、鱼,非寻常物,动不得,动了恐怕会招祸。”
白元福那股子贪劲始终压不住。深夜转辗,最后他还是下命令把鱼和水整缸带走。当队伍拉开迁移架势时,老天爷似乎心情极差,一场骤雨和大风像是赶着来搅局。挑水缸的伙计脚滑,把那口“吉祥鱼之水”打翻在地。水流一地,小鱼也翻腾几下便没了声息。众人一呆,心里都不说话,可那场面,许多人一辈子都忘不了。
祸不单行。迁坟事还是照旧完成。刚起步那几年,白家生意红红火火。县里新开张的茶行、丝行都要找白家供货。老人们说,白府灯火通明的夜晚比城隍庙还要热闹。但好景从来不长,五年一到,各种灾害接二连三缠住白家:旱季茶叶减产,隔省丝绸贱卖冲击本地行市,一场仓库大火和管事卷款潜逃,让白家资产如水漏斗般迅速缩水。听说那一夜,白元福独坐书房,咬着牙一遍遍算帐,后院的老榕树下,他的拐杖都摔断了两根。
后来他碰见个有些年头的旅僧,那和尚什么也没开价,只淡淡地说句“万事在命,不在风水”,白元福那天竟破天荒头一次无言。
到底是经历了沧桑的人,白元福晚年最常做的,是在静夜里给远在外地的儿孙写信,问一问生活如何。仔细想想,他家大儿子已在衙门里混得风生水起,二儿子在府前开了医馆,三孙在外乡念上了书。家中的小商铺虽冷清,却总算还留着最后点烟火气。
有一次李青山旧貌依旧地来了,白元福边泡茶边露出一丝颤抖的笑。李青山低头看着手里的茶碗,说出一句让老爷子直冒冷汗的话——棺中灵水、福鱼本是护佑白家的灵根,一旦破坏,富贵自散。可他话锋一转,又说:“眼下你看似家业中落,却得子孙安乐,或许冥冥之中有另一种成全。”
那一晚,白元福难得放下心结。窗外老槐树的影子投进房间,他望着夜色喃喃自语:“也许,人这一辈子,真富贵在哪里,并没有什么定数。”这问题,就算给再多银子、搬几多风水宝地,大概也没人能真说个明白。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