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两天,有网友说发现9月3日阅兵出了“大问题”,有看见导弹挂反了,有人看见战士臂章戴错了,最离谱的是还有人发现旗帜上有错别字……
文 | 锐闻
编辑 | 锐闻
“文内所有信息皆出自权威媒体”
这两天,有网友说发现9月3日阅兵出了“大问题”,有看见导弹挂反了,有人看见战士臂章戴错了,最离谱的是还有人发现旗帜上有错别字……
可这么重要的场合,怎么可能出这种低级错误,结果最后央视一解释,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这背后藏着的故事,可是要比任何电影都要震撼。
特别是那82名英烈的往事,听完真的让人红了眼眶,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9月3日那天,北京的天气格外好,天安门广场上红旗飘扬,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大阅兵正在进行,说实话看阅兵这事儿吧,不管看多少次都觉得热血沸腾。
从早上9点15分阅兵正式开始,首长检阅完毕后直升机护旗梯队率先登场,那场面真是壮观。紧接着13个地面徒步方队、战旗方队、装备方队依次通过天安门,整个阅兵持续到10点26分才结束。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那80面抗战英模部队的荣誉旗帜,每一面旗帜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当这些旗帜迎风飘扬的时候,您能感受到那种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要说这次阅兵有多重要,那可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首先这是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80年前咱们的先辈用血肉之躯把侵略者赶出了中国,这份功绩永远不能忘。
更重要的是,这次阅兵展示了咱们新时代军队的全新面貌,摆出了很多新式装备,从导弹到战机,从坦克到军舰,而且都是自己研发的,这些年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成果,通过阅兵一目了然。
不过咱们搞阅兵不是为了炫耀武力,而是告诉全世界:中国有能力保卫自己的和平,也有决心维护世界和平,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所以必须强大起来。
想想80年前,咱们的装备那叫一个落后,小米加步枪对抗飞机大炮,再看看现在,各种高科技装备应有尽有,这变化真是翻天覆地,相信看过的中国人,自豪感都是油然而生。
谁料阅兵刚结束没多久,网上就有人发帖子说发现了“重大失误”,有个网友截了张无人机的图说:这导弹是不是挂反了?
说实话刚看到这个帖子的时候,我也愣了一下,阅兵这么重要的场合,每个细节都要反复演练,怎么可能出现导弹挂反这种低级错误。
但那张图片看起来确实有点不对劲,导弹的方向跟平常见到的不太一样,网友们开始各种猜测,有人说是装备操作失误,有人说是新型导弹就这么挂的。
评论区里吵得不可开交,有人担心会被外国媒体抓住把柄,有人则坚信解放军不可能犯这种错误,不得不说现在网友的眼睛是真尖,任何细节都逃不过他们的法眼。
结果导弹的事儿还没说清楚,又有人发现了新问题,又有人发了张火箭军方队的截图,上面圈出来一个战士,说他戴的是空军臂章。
这下网上更热闹,毕竟按常理来说,每个军种都有自己的标识,火箭军就该戴火箭军的臂章,这是基本常识,但仔细一看问题更大了……
不止一个战士戴着空军臂章,还有人戴着海军臂章,这要是一个人搞错了还能理解,好几个人都这样,那肯定不是巧合了。
有网友开始阴谋论了,说是不是有什么特殊含义,也有人担心地说这么重要的阅兵,开始前难道没人检查吗,旁边的战友也没发现?
按照阅兵的严格程度,每个人的着装都要经过多次检查,不太可能出现这种集体失误,所以这里面肯定有故事,要么是我们不了解的新规定,要么是有什么特殊安排。
最后要说的是最让人费解的,还得是“刘老庄连”旗帜上的那个字,网友们发现,旗帜上的“庄”字多了一个点,变成了“庒”。
这可把大家给整懵了,您说导弹、臂章那些东西,普通人可能不太懂,但汉字咱们天天用,“庄”就是“庄”,怎么能写成“庒”呢,这么庄严的场合连字都能写错?
看到这个错别字的时候,我第一反应也是觉得不可思议,咱们中国人对文字是最讲究的,特别是在这种重要场合,每个字都要反复确认。
而且“刘老庄连”是英雄部队,他们的旗帜更是荣誉的象征,怎么可能随随便便就写错字?
这三个“错误”加在一起,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但越是这样,越说明这里面有文章,要知道,阅兵可不是儿戏,每个细节都有它的道理。
果然,当央视出来解释的时候,所有的疑惑都烟消云散了,而且背后的故事比我们想象的要精彩得多……
原来根本就没有什么错误,反而是咱们孤陋寡闻了,先说臂章戴错的事儿,央视主持人介绍说这次的巡航导弹方队采用的是海军、空军、火箭军联合编组模式。
所以听到这儿您就明白了吧,人家本来就是三个军种一起上的,当然会有不同军种的战士了。
长剑-20A是空军的,鹰击-18C是海军的,长剑1000是火箭军的,三款导弹分属不同军种,所以操作它们的战士自然也来自不同军种。
这根本就不是什么错误,而是咱们军队改革的新成果,以前阅兵都是各军种分开走,陆军一个方队,海军一个方队,泾渭分明。
现在大家混在一起,这说明现代战争不是单打独斗,而是要联合作战,毕竟现在打仗哪还分什么你是陆军我是海军,敌人可不会等你慢慢调兵遣将。
所以平时就要练习配合,阅兵的时候也要展示这种联合作战的能力,至于导弹挂反的问题,专家解释后大家也都笑了。
那根本不是挂反,而是新型导弹的特殊设计,现在的武器装备日新月异,不能用老眼光看新东西,最后要说最让人感动的,还是“刘老庒连”这个错别字的故事。
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纪念馆的馆长石明闯专门出来解释,庒是庄的异体字,在过去两个字是通用的,同音同义。
原来在战争年代,很多战士文化水平不高,写字的时候经常会用异体字或者简化字,当时的刘老庒连就是这么写的,这个写法一直保留到现在,成了这支英雄部队的特殊标记。
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不改成规范的写法呢?石馆长说带点的刘老庒连是连队的荣誉旗帜,这是历史的印记不能改,平时使用的连队队旗倒是用的现代规范汉字刘老庄连。
这就像是一种传承,一种对历史的尊重,阅兵的时候特意保留这个写法,就是要告诉大家,我们没有忘记过去,没有忘记那些在战火中牺牲的先烈。
当时日军发起铁壁合围扫荡,派了一千多日伪军来围剿新四军,刘老庄连只有82个人,装备也很差,最好的武器就是一挺重机枪和三挺轻机枪。
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敌人,他们的任务是阻击敌人,掩护大部队和老百姓撤退,战斗从早上打到晚上,那个惨烈程度超乎想象。
子弹打光了用枪托砸,枪托砸断了用小锹砍,小锹也断了就用手掐、用牙咬,指导员李云鹏浑身是血还在指挥战斗,最后关头他让大家毁掉武器、烧掉文件。
宁死也不给敌人留下任何东西。82个战士,平均年龄才二十出头,就这样全部牺牲了,但他们的牺牲没有白费,打死打伤日伪军近400人,为大部队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
战后第三天,淮阴的父老乡亲含着眼泪送来82名优秀子弟,重新组建了连队,现在的刘老庄连已经是陆军第82集团军的精锐部队了,装备也从小米加步枪变成了新型轮式步战车。
但不变的是那种精神,每次执行重大任务前,战士们都要向连旗宣誓,更让人感动的是,这些年先后有170名刘老庄籍的年轻人到连队服役,把先辈的精神一代代传下去。
当地的小伙子都以能参加刘老庄连为荣,所以庒字不是错误,而是一种纪念,一种传承,就像刘老庄连的精神一样,永远都不会改变。
那说完这次阅兵的假错误,咱们再聊聊中国阅兵史上唯一一次真正的失误,这事儿发生在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的阅兵式上。
那天的情况是这样的,一名解放军战士在阅兵过程中突然倒下了,阅兵讲究的就是整齐划一,所有人的动作都要一模一样,突然有人倒下,那画面确实让人揪心。
更让人心疼的是,这个战士倒下后还在不断挣扎着想站起来,他试了好几次,每次都快要站起来了,但最后还是没能成功。
旁边的战友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他们不能去扶,因为他们肩负着更重要的任务——保持队形,完成阅兵,一个战士倒在地上,其他人继续前进,这需要多大的定力?
但这就是军人的纪律,个人服从集体,小我服从大我,后来工作人员赶紧把倒下的战士扶到旁边的阴凉地,等他稍微清醒一点,第一件事就是要回到队伍里继续阅兵。
工作人员赶紧安慰他,说他们方队已经走过去了,表现特别好,让他好好休息,但这个战士脸上还是写满了自责。
毕竟香港回归那可是全球瞩目的大事,世界各地的媒体都在直播,一个战士倒下的画面,就这样传遍了全世界,想藏都藏不住,那么他为什么会倒下?
原因其实很简单——太热了,香港7月份的天气那叫一个潮热,受副热带高压脊的影响,整个香港就像个大蒸笼,本地人穿着短裤短袖都觉得受不了,更别说穿着厚重礼服的战士们。
仪仗队的礼服那是相当厚实,里三层外三层的,再加上要在大太阳底下站着一动不动,那种感觉就像是在桑拿房里罚站,平常人站个十分钟都受不了,他们要站几个小时。
而且阅兵的时候精神高度紧张,每个动作都要做到位,这种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压力,确实容易让人吃不消。
当时很多人都担心,这个画面会不会被外国媒体大做文章,会不会有人借此嘲笑中国军队。毕竟在那个年代,西方媒体最喜欢抓住中国的一点小问题就无限放大。
但让人意外的是,这次失误不但没有招来嘲笑,反而赢得了全世界的掌声,因为战士不断挣扎着想要站起来的画面太震撼了。
确实,这个画面比任何完美的阅兵都更能打动人心,它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军人的精神,他们也会累也会倒下,但他们永远不会放弃。
后来解放军三军仪仗队走出国门,参加各国阅兵,再也没出过任何差错,赢得了各国政要的高度赞扬,但很多老一辈的人说,他们印象最深的还是97年那个倒下又想站起来的战士。
那个画面告诉我们,真正的强大不是永远不倒下,而是倒下后还有站起来的勇气和决心。
所以有时候表面看起来不完美的东西,背后往往有着更深的含义,历史需要铭记,精神需要传承,这比任何形式上的完美都更重要。
来源:科普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