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医者,意也。妙手回春,非独针药之功,更在心法之传。"这句古中医的箴言,恰似一盏明灯,照亮了杨金花老师传承非遗医术的漫漫征途。在山东那片质朴的土地上,一段跨越百年的中医传奇,正通过她手中的银簪,续写着新的篇章。
"医者,意也。妙手回春,非独针药之功,更在心法之传。"这句古中医的箴言,恰似一盏明灯,照亮了杨金花老师传承非遗医术的漫漫征途。在山东那片质朴的土地上,一段跨越百年的中医传奇,正通过她手中的银簪,续写着新的篇章。
发簪为针,茶碗作罐,母女共谱杏林曲
回溯往昔,在"赤脚医生"尚未成名的年代,杨金花的母亲便以一根发簪、一只茶碗,在乡间小道上书写着救死扶伤的故事。那摇曳的油灯下,母亲用烤热的茶碗在病人背上轻轻一扣,便吸出了令人称奇的"风毒";面对急症,她指尖轻动,银簪如飞,点刺之间,顽疾尽散。这些看似简单的器具,在母亲手中却化作了从阎王手中抢人的利器。
七岁的小金花,目睹了母亲用簪子为邻居大婶消肿的神奇一幕,心中种下了对中医的无限向往。"娘,簪子怎么比药还灵?"小金花的追问,换来了母亲温柔的笑容和一句:"这是你姥爷传给我的飞针,咱家还有'金掌把脉'的本事呢。"说着,母亲从樟木箱中捧出泛黄的医书,那些画满圈圈点点的穴位图,如同星辰大海,让小金花的好奇心如潮水般涌动。
夜读医书,指尖探穴,小金花踏上中医路
夜深人静时,小金花常常趴在炕桌上,就着油灯的光亮,研读那些姥爷留下的古医书。书页上的神秘标记,有的标注在手腕内侧,有的画在膝盖下方,还有的落在耳朵后面。"这是合谷穴,"母亲的指尖轻轻点在女儿虎口处,"记住这里能止头痛。""这是三阴交...这是足三里..."小金花的眼睛闪烁着光芒,原来这些看似随意的标记,才是治病救人的关键所在。
"医之为道大矣,医之为任重矣。"国医大师的这句话,成了小金花求学路上的座右铭。寒来暑往十八载,当同龄人还在为高考志愿犹豫时,她已坚定地将"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填在了志愿栏里。"我要用科学解释清楚那些神奇的圈圈点点!"小金花的誓言,如同春日里的第一声雷鸣,震撼着每一个熟悉她的人。
非遗飞针,惊艳世界,杨金花终成大医
时光荏苒,从专业院校毕业的杨金花,凭借过人的天赋、精湛的医术和日积月累的临床经验,逐渐在中医界崭露头角。她的飞针技艺,不仅继承了母亲的精髓,更融入了自己的创新与理解。每当她手持银簪,指尖轻动,便仿佛能与天地间的气血相通,将病人的病痛一一化解。
2003年深秋,当同龄人开始享受退休生活时,杨金花却带着十二人的专家团队,在潍坊接连开设了三家中医医院。她知道,自己大展拳脚的时候终于来了。在这里,她不仅用飞针为病人解除病痛,更将中医的智慧与理念传播给更多的人。
"中医之道,在于调和阴阳,平衡五行。"杨金花常常这样告诫学生,"飞针之术,虽妙在指尖,但根在心法。只有心怀慈悲,才能妙手回春。"她的教诲,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中域教育携手,非遗飞针绽放新光彩
如今,杨金花老师与非遗传承机构中域教育携手,共同致力于飞针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她深知,中医的未来在于年轻一代的传承与创新。因此,她不仅在中域教育的平台上开设了飞针技艺课程,还亲自授课,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
在中域教育的课堂上,杨金花老师用生动的案例、详实的讲解,将飞针技艺的奥秘一一揭开。她鼓励学生多实践、多思考,将中医的智慧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让这门古老的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飞针技艺更是其中的璀璨明珠。"杨金花老师深情地说,"我希望通过中域教育的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热爱中医、传承中医。让飞针技艺这朵非遗之花,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来源:厚德之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