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命运共同体建构是时代发展必然要求

摘要:2024年11月,在浙江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发布“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精品案例”。“加强全球天基减灾合作,努力消除数字鸿沟”“一网看遍世界教育:基于数据库平台的全球教育研究体系建设”“KaiOS赋能全球互联网接入,推动弥合数字鸿沟”等13项理念契合度高、

2024年11月,在浙江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发布“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精品案例”。“加强全球天基减灾合作,努力消除数字鸿沟”“一网看遍世界教育:基于数据库平台的全球教育研究体系建设”“KaiOS赋能全球互联网接入,推动弥合数字鸿沟”等13项理念契合度高、国际影响力大、包容普惠性好的精品案例最终入选。这些精品案例全景式地展示了当前网络命运共同体建构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网上文化交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网络生态的国际治理,为推动人类文明互鉴进程作出了杰出贡献。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在工业文明向数字文明转型的进程中,加强各民族、各个国家文明平等对话和协同合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大势,而以网络命运共同体的建构来推进人类文明互鉴进程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人类文明互鉴的技术保障

当前,我国通过跨境数据的流动链和区块链建设,携手各国实现网络和数字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在经济贸易的实体场域建设方面,对非洲、中东等地区的国际物流大动脉的海陆空连接,实现了国际市场的互通有无,激活了被誉为“新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大流通。在网络空间场域建设方面,我国通过建设国内外物流网络,以成本降低为市场导向,实现了海陆空、七大洲、五大洋的中欧物流班列通车。同时,对一些发展滞后的地区实行手把手“无人送餐、无法送货”的中国式经验教程。通过电商数字化的国际端对端的协作项目的设立,促进跨境贸易的全产业链、全供应链建设。作为全球数字纽带的数字操作系统、数字硬件化设施的同步推进,通过高精尖的5G技术和IPv6(灵活安全高效的网络底座)技术的跨境协作,中国式的数字技术通过硬件和软件双向的互联和实践走向世界的每个角落。如今的全球产业生态系统皆贴上了更高效、更便捷、更精准的中国制造方案、制造智慧和制造经验的鲜明标签。譬如,由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迎来了全球组网的良好发展态势,从技术被孤立到“三步走”的自主研发之路,从“北斗一号”到“北斗三号”的突破性发展,从局域网到亚太网再到全球网的全面覆盖,北斗系统的发展历程见证了祖国繁荣昌盛的复兴之路,为全球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如今,全球超过半数国家和地区使用“北斗”就是佐证。网络基础设施共建为人类文明互鉴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人类文明互鉴的互动机制

当下人类社会正处于以人工智能、新材料技术、分子工程、石墨烯、虚拟现实、量子信息技术、可控核聚变、清洁能源以及生物技术等为技术突破口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和数字时代的转型关键期。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交流已经从实体空间转向了数字空间。当前各国数字文化的深度交流是突破文明隔阂和文化张力最有效的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在数字中国建构的语境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交流互鉴经过网络化窗口实现时代化转型,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持活力的创新性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的必然之举。在这一过程中,要坚守数字中国的文化主体性,对外交流的前提是坚持本土文化的先进活力,通过数字技术鉴别何种文化具有自身的精神根脉和时代价值,从文化主体性中去塑造坚实的文化软实力。同时,要厘清自身文化的历史根脉,实现中华文化叙事的对外交流。近年来,我国通过建设“数字敦煌资源库”,让国际友人立体化、形象化地了解丝绸之路的璀璨文化;通过线下孔子学院学习体验与“线上中文教育”的结合,从听、讲、学、悟、行等方面激发国际友人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兴趣;通过数字摄像、数字图片的光影艺术推广,点亮了全人类共通的艺术审美追求和人文情怀。从“本来—未来—外来”三位一体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实现了世界意义的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从文化共鸣和共有精神家园的契合之处携手共进推动人类文明的时空对话。

人类文明互鉴的共生合力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有的精神家园,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的网络公共生活空间的构建是全体民众的共同诉求。提升网络生态治理能力,有效应对网络生态系统中出现的各种潜在隐患。例如,网络安全漏洞、数字财产被盗、网络诈骗、网络不实和非真信息的传播、非法收集网名隐私信息等,需要我们不断在实践中致力于互联网生态治理能力提升和方法创新,以持续学习和积极进步的姿态保持网络空间风清气正。

为此,中国与世界各国设立了专网数据安全保护机制,共同制定法律条例,从源头上预防这些非正义网络行为的发生和发展。近年来,中国携手包括法国、德国、英国在内的欧洲国家,与日本韩国、巴西、印度等国签订了“5G推进组织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自2006年开始的“全球5G大会”是各国致力于共建5G生态圈,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可持续发展、粮食安全等问题展开的能源、信息、交通“三网融合”机制。这一机制在各国的网络生态治理合作下效率越来越高,它逐渐突破了物理空间的单向运行模式,实现与数字空间高效共联的休戚共生。数字空间与物理空间的交互有序发展增进了各国之间的平等交流和沟通协作,打通了各国之间的信任桥梁。通过网络生态的国际治理经验分享,既能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新活力,同时也能增进全球化网络空间的对外话语权和推广良好的大国形象。

我国网络生态治理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建构健康有序、向上向善的网络文明,一切符合全世界人民利益的网络意见、思想和观点都值得我们学习推广,一切不利于全世界人民利益的网络意见、思想和观点都将受到有力的抵制。在网络世界,科学之真、伦理之善、艺术之美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我们必须坚守并发扬光大。共建网络精神家园必须汇聚优秀文化,形成良性的舆论导向,这就需要我们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旗帜鲜明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新时代我们要讲好立体真实的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中国优秀文化之真善美: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等。同时,吸纳世界各个国家思想文化的一切文明成果,实现人类文明交流互鉴。

总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文明倡议,而在网络世界,我们要积极行动,切实落实“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在共性和个性中去客观鉴赏各国的文明色彩,在真善美的共同价值追求中客观看待各国民族的多元性,包括思想观念的多元、礼仪规范的多元、饮食习惯的多元、服饰装扮的多元等。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对此,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和衷共济、和合共生的情怀去推进人类高质量的文化发展,加强网上交流对话,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推动不同文明包容共生,更好地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来源:光明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