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动态】田闻一文学创作50年作品研讨会在蓉召开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06 15:16 1

摘要:2025年8月30日下午,四川省直(红星)作家协会主办的田闻一文学创作50年作品研讨会在四川省作协8楼会议厅召开。四川省直(红星)作家协会主席王怀林主持会议,有关作家、评论家、专家、学者20余人参加。

田闻一文学创作50年

作品研讨会在蓉召开

文/崔春 图/杨明强

2025年8月30日下午,四川省直(红星)作家协会主办的田闻一文学创作50年作品研讨会在四川省作协8楼会议厅召开。四川省直(红星)作家协会主席王怀林主持会议,有关作家、评论家、专家、学者20余人参加。

研讨会会场

四川省直(红星)作家协会主席王怀林介绍参会嘉宾

研讨会现场一角

王怀林说,田闻一文学创作50年作品研讨会是省直(红星)作协2025年的重点工作之一。田闻一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政协报》原副刊部主任,巴金文学院连续三届创作员,现是省直(红星)作家协会顾问,四川省文艺传播促进会名誉副会长。长期从事出版、新闻和文学创作工作,成果丰硕。他成名早,持续时间长,其创作势头至今不见衰竭,值得欣喜。

四川省直(红星)作家协会主席王怀林致祝贺辞

1972年,《四川日报》副刊在停顿多年后复刊的第1期上,就发表了田闻一的散文《华灯》。自此以后,他在文坛上一直活跃至今。1992年,他那本反映国共大陆最后之战的《成都残梦》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大获成功。由此,他意识到了自己的创作优势,适时作了重心转移,专注于清末民初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以及川军抗战、袍哥文化,注重将巴蜀风俗民情融入历史叙事;在写法上另辟蹊径,建立了历史叙事和人性剖析的双重叙事构架。

田闻一老师分享创作经验

开心一刻

初步统计,仅出书而言,田闻一在全国多家出版社出书34部,数百万字。他的书大都发行量高,影响大,一版再版,至今方兴未艾。如《成都残梦》,这部20多万字纪实性很强的长篇小说初版34000册,之后不断加印,发行量在全国第四届书市上名列前茅。该书受到王火等知名作家关注并撰文推荐,是台湾著名的汉湘文化公司引进出版繁体字版的3本书之一(另两本分别是贾平凹的《废都》、唐浩明的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

王怀林说,1998年援藏时,看到1997年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田闻一的长篇历史小说《赵尔丰,雪域将星梦》,十分震撼,这本书成为援藏工作的重要陪伴者和从事涉藏州县人文地理写作研究的引路者。此书获第三届(1998—2008)四川文学奖,先后入选《四川五十年文学作品选》(长篇卷),《四川改革开放三十年文学作品选》(长篇卷)。这本书目前已有4个版本,一定程度上重塑了近代四川包括涉藏州县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田闻一主要写历史小说,擅长挖掘巴蜀历史中的隐秘事件,将家族记忆与宏大叙事相结合,在当今四川无人能出其右。

田闻一笃信巴金老的教导:读者是我的衣食父母,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在他看来,一本书除了导向正确,一定要让广大读者喜闻乐见,书,也具有商业性。“一本书翻开,如果五分钟还看不下去,那么,无论说得多么闹热,都是失败的。”他对重大历史题材的熟练把握,作品市场接受度高,也是一大特点。

田闻一的创新性还体现在善于运用新的传播手段,不断扩大作品的跨界度和影响力。他的众多作品在喜马拉雅上成为听众欢迎的热门,比如由《成都残梦》改名的《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日子》,仅一个台制作的该节目,点击量就超400万次,展现出非常强大的传播力。

王怀林强调,这次主要讨论的是田闻一前不久出版的《赵尔丰,雪域将星梦》(四川人民出版社的修订再版,这是第四版),成都时代出版社出版的《大西皇帝张献忠》《寸步不让,辛亥保路悲歌》。《大西皇帝张献忠》是第三版,第一版是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当年获巴金文学院“王森杯”奖。这本书好就好在作者一以贯之,不溢美,不隐恶,实事求是,艺术地再现那段历史,真实地再现张献忠。《寸步不让》这本新书,是成都时代出版社作为主题图书送北京书展的书。这本书第一次艺术地、真实地正面表现了保路运动中袍哥的战斗性、正面性,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田闻一老师作品

王怀林认为,田闻一作为文学前辈和有多方面创新意义的作家,我们一起重温他的创作历程,并从中吸取诸多智慧,是很有意义的,也是开这个研讨会的宗旨。

会上,田闻一结合实践谈创作体会:新闻写作与文学创作的异同;好读与好写的关系;写作长篇历史小说一定要有见识,这个见识不仅要正确,而且要高人一等。

分享与记录

在他看来,新闻写作讲究观点正确,旗帜鲜明,用语简洁准确,而文学创作尤其是长篇历史小说创作,讲究的是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情节紧凑,绝对不能将自己的观点直白地表露出来,而是应该让形象自然而然地流露。他着重谈到历史小说选取题材和人物的重要性,一定要选取既是历史人物也是文学人物才好,比如赵尔丰、张献忠、尹昌衡等都是这样的人物。写作中,要不囿于固有的概念和标签,而是要站在今天时代的高度来审视人物、表现人物。

田闻一认为,写历史长篇小说、军事小说,犹如戴着镣铐跳舞,既要戴着镣铐,舞又要跳得好,很不容易。写作的原则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

这么多书,他大都是退休后完成的。他写作,进入时很难,时间很漫长,而一旦进入,写起来很快。

著名历史学家谭继和,原新华文轩总编、现四川省出版工作者协会理事长王华光,成都时代出版社副总编庞惊涛,省直(红星)作家协会副主席杨明强,著名作家徐建成,知名媒体人、成都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章夫,小说家袁远等在会上发言。

会场掠影

作家、评论家代表参加研讨会

谭继和指出,只有地方的才是世界的。这方面,成都极具代表性的著名乡土作家李劼人,被郭沫若誉为中国的左拉。田闻一以成都近代题材写作已成气势,颇有“四川左拉”的意味。

著名文史专家谭继和先生评价田闻一老师的作品特色

庞惊涛说,田闻一去年集中出版、再版的三本书,《大西皇帝张献忠》和《寸步不让》这两本就是成都时代出版社出的,《大西皇帝张献忠》一书还受到高层重视,这本书有望再版又再版。

出版家、著名作家旁惊涛重点赏析《寸步不让》

章夫深有体会地说,田闻一在写成都近代历史事件方面确有独到把握。多年前,他受北京一家出版社约请,在内容极为浩繁的国共决战大波折中,匠心独具写出《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十天》一书,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

知名媒体人、著名作家章夫力挺田闻一堪称当代四川之李劼人。

王华光是田闻一几十年的老朋友。他说,无论是他当初在川人社做编辑,还是以后在新华文轩做总编;也无论是他个人爱好,还是从文轩的选题、发行等角度看,田闻一的作品只嫌其少,不嫌其多。

资深媒体人、著名作家徐建成和出版家、省出版工作者协会理事长王华光出席会议并发言。

袁远认为,田闻一的系列作品,是为近代成都列传。写小说尤其写长篇历史小说,既是强脑力劳动,又是强体力劳动。要把作品写下去、写好,换句话说,要把书写得有吸引力,需要作家有一种内在的强大推动力,一推到底。功力差的作家,往往达不到,而田闻一的系列作品,好就好在这里。

分管小说创作的省直作协副主席袁远发言

徐建成与田闻一年龄相仿,经历相似。他认为,田闻一是个多面手,年轻时也写诗,不多,但都能在显要报刊发表;散文更是写得漂亮,获过很多奖;最突出的还是他的系列长篇历史小说、军事小说。在四川,田闻一是新闻和文学创作的“两栖人”中,走得最远最好的。一些影视和文学期刊都“引用”过田闻一川军抗战书中“吃汤圆”的动人细节——说的是抗战胜利之后,在350万川军出川抗战的第一站万年场,隆冬深夜,在开汤圆铺的王二爸面前,突然出现小川军吃汤圆那一场,场面极其感人。这个回归的小川军,其实是抗战牺牲的无数川军回归的英灵。就此一点,可以看出田闻一作品中的细节之生动、构思之巧妙,以及作品受欢迎的原因。

杨明强经常带队深入省内多所大中学校,与广大师生进行文学交流。他发现,田闻一的作品在这些学校很受欢迎,好些书是老师为学生指定的校外读物。应许多学校要求,征得田闻一同意,今年要请田闻一去成都的两所大学讲演并与广大师生互动。

作为《中国乡土文学》执行主编的李国仁,深情回顾了他第一次在田闻一主编的《四川政协报》副刊发表至关重要的第一篇作品时,田闻一对他的关心以及专业指导,让他感动,记忆犹新。

参加研讨会的还有盛红、贺贵成、逸西、陈新、李传君、余懋勋、王定宇、傅厚蓉、刘天泉等作家、评论家。

参会嘉宾合影(张灵悦 摄)

本文内容系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作者:崔 春

摄影:杨明强(网名晓风皓月,作家,摄影家,知名媒体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直作协副主席,省招考委、省教育考试院《招生考试报》原主编)

来源:方志四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