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边”营销亵渎国风,文化尊严不容消费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6 17:52 1

摘要:近日,杭州一家酒馆营销活动涉嫌“擦边”,引发关注。9月5日晚,杭州萧山区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发布情况通报称,已要求该酒馆经营者立即停止不当营销行为,并对其是否存在其他违规行为进行核查。类似事件并非个例,此前深圳欢乐谷也因类似争议表演被叫停。这些事件背后,折射出当

□陈得之(湖南工业大学)

近日,杭州一家酒馆营销活动涉嫌“擦边”,引发关注。9月5日晚,杭州萧山区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发布情况通报称,已要求该酒馆经营者立即停止不当营销行为,并对其是否存在其他违规行为进行核查。类似事件并非个例,此前深圳欢乐谷也因类似争议表演被叫停。这些事件背后,折射出当前部分经营场所“流量至上”的运营理念已严重越界,正在不断挑战公序良俗。

涉事酒馆以“国风”为名,行的却是“擦边”之实。工作人员辩解称网上流传视频仅为“引流手段”,线下表演尺度并无那么大。这种说辞恰恰暴露出其营销策略的投机本质——线上以低俗内容博眼球,线下则以“正常经营”规避监管。这种刻意游走在灰色地带的行为,不仅是对消费者的误导,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

这类“擦边营销”的形成并非偶然。在算法主导的流量经济中,感官刺激内容往往能获得远超普通内容的传播效果。一些商家发现“黑红也是红”,即使被批评处罚,所带来的关注度也可能转化为经济效益。这种扭曲的激励机制,导致市场上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在这股风潮中,传统文化元素正在被肤浅化、娱乐化地消费。汉服、古典舞等本应承载中华美学与文化内涵的元素,被降格为博眼球的视觉噱头;“国风”本应传递历史底蕴与审美价值的概念,被偷换为低俗营销的“遮羞布”。这种对文化资源的廉价利用和意义掏空,将带来深远的负面影响,它将误导公众尤其是年轻群体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使其停留在表面化、娱乐化的层面。而真正的传承需基于深度理解与敬畏,而非浅尝辄止的消费。

面对这一现象,亟待我们从以下方面加强治理与引导:其一,便是完善文化执法与内容监管机制。应明确“国风”类演艺活动的内容边界与负面清单,建立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提升对线上线下表演内容的监测与处置效率。对屡教不改的企业实施“黑名单”制度,强化警示效应。其二,要压实平台算法社会责任。建议监管部门要求短视频、直播等平台优化内容推荐机制,减少对“擦边”内容的流量倾斜,建立“传统文化”类内容的正向推荐池,提升优质内容的传播权重。其三,就是推动行业自律与标准建设。鼓励行业协会牵头制定相关标准,开展从业人员文化素养与职业道德培训,推动企业从“追逐流量”转向“创造价值”。

此外,在这场流量狂欢中,最值得关注的还有处于行业末端的从业人员。舞者、服务员等本应凭借专业技能赢得尊重,却在某些场合被迫以“迎合”与“妥协”的方式满足观众。将劳动者置于被凝视、被消费的处境之中,既是对其人格尊严的漠视,也折射出行业生态中权益保障机制的缺失。我们必须重申,服务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互动,而不应以牺牲尊严为代价。

娱乐产业的健康发展,终究要回归到价值创造的本质上。短期的流量狂欢可能带来一时利益,但只有真正尊重消费者、尊重文化、尊重从业人员的企业,才能获得长久的市场认可。我们希望看到更多传承文化精髓、展现艺术美感的表演,而不是依靠打“擦边球”来博眼球的低俗内容。

文化传承与创新需要坚守底线,商业营销更不能以牺牲尊严为代价。只有当传统文化得到正确诠释,从业人员获得应有尊重,消费者享受健康娱乐,娱乐产业才能真正实现健康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的精神文化产品。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