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肥城市安驾庄镇陈家埠村蔬菜大棚内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农忙景象。记者在现场看到,成片的豆角和芸豆长势旺盛,翠绿的藤蔓间挂满饱满的果实。村民们正穿梭于田间,熟练地采摘鲜嫩的豆角,确保这些时令蔬菜以最佳品质供应市场。
近日,肥城市安驾庄镇陈家埠村蔬菜大棚内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农忙景象。记者在现场看到,成片的豆角和芸豆长势旺盛,翠绿的藤蔓间挂满饱满的果实。村民们正穿梭于田间,熟练地采摘鲜嫩的豆角,确保这些时令蔬菜以最佳品质供应市场。
“今年夏天这茬豆角和芸豆,长得比往年都好。”正在指导采收的陈家埠村党支部书记张菲菲,随手摘下一根豆角,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你看这品相,又嫩又直,市场上根本不愁卖。”她介绍,今年该村夏季蔬菜亩产达到 5000斤左右,较往年提升近10%;市场行情更是喜人,豆角收购价最高达3元/斤,比去年同期上涨45%。“粗算下来,一亩地光这茬豆角和芸豆,净利润就能有1.2万元。”张菲菲算起收益账时,眼里满是笑意,“而且豆角这种作物,只要根系养护得当、防住病虫害,就能一茬一茬不断结,收益非常稳定。”
陈家埠村的大棚里,“四季不闲”的秘密藏在精准的茬口规划里。蔬菜大棚里早已排满“作物日程表”:早春抢播芸豆,七月换茬豆角、芸豆与香菜,豆角收获后立即接茬红根蒜苗,到了十一月,又无缝衔接地轮作芹菜。“我们坚持‘跟着节气走、围着市场转’,让每一寸土地都释放最大效益。”张菲菲表示,这种“一棚多季、间作套种”的模式,不仅实现了大棚的高效利用,还能通过作物轮作改善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提升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增收的背后,是现代农技与精细管理的深度融合。陈家埠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绿色、优质、健康”为核心理念,持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与布局调整。通过引进“一棚多季、间复套种、一年多收”的轮作模式,大幅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实现不同品类瓜果蔬菜的无缝衔接与循环生产。
近年来,安驾庄镇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种植结构,引导各村立足资源禀赋,分区域打造北部 “林果一块田”、中部 “科技一块田”、南部 “粮食一块田”,发展多样化、高附加值特色农业。从设施蔬菜到精品水果,种植品类不断丰富;从露天栽培到智能温控大棚,生产技术持续升级。这一系列种植模式的创新与转型,有效激发了乡村发展新动能,正为这片土地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下一步,安驾庄镇将持续聚焦特色种植培育,加大对农业产业的扶持力度,引进更多高附加值的种植品种,完善产业链条。同时,深入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与区域品牌打造,多措并举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全力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奋力开创“大美古镇、幸福安驾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大众日报及大众新闻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文字投稿务必配上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投大众日报泰安记者站电子邮箱dzrbta@126.com,热线电话:05388011909。来稿请务必注明作者、手机,以便进一步联系。)
来源:大众新闻-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