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0多年过去了,我时常会想起战友们,想起在延陵镇打鬼子的日子。”今年103岁高龄的周皋是国网山东淄博供电公司的离休干部。如今,他依然精神矍铄,提及当年抗击日寇的往事,一切历历在目。
“80多年过去了,我时常会想起战友们,想起在延陵镇打鬼子的日子。”今年103岁高龄的周皋是国网山东淄博供电公司的离休干部。如今,他依然精神矍铄,提及当年抗击日寇的往事,一切历历在目。
周皋佩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
参加革命投身抗战
1922年8月,周皋出生在江苏省丹阳县(现丹阳市)一个贫苦家庭。14岁时,他来到金坛县(现常州市金坛区)义泰兴百货店当学徒。一年后,日军占领了金坛县城。目睹侵略者暴行的周皋,暗下决心投身抗战。
参军时的青年周皋
1938年8月4日,100多名日军从金坛县城出发,包围了周皋的家乡延陵镇。他们一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顷刻之间,古镇沦为了人间炼狱。
“当时共有96人遇害,伤者不计其数,330多间房屋被焚毁殆尽。我因为在外当学徒,才逃过一劫。”周皋回忆道。得知惨讯的那刻,他更加坚定了抗击侵略者的决心,一边参加游行队伍抗议日军暴行,一边四处打听哪里有共产党的武装队伍。
1941年初,日军妄图摧毁茅山抗日根据地,纠集了一个联队和一个师的伪军,先控制了延陵、九里、宝埝等地,继而向四周“扫荡”扩张,茅山根据地遭受重大损失。
为了尽快恢复延陵地区各项抗日工作,1942年初夏,中共丹阳县委副书记徐明来到延陵镇,以小学音乐教师的身份开始筹建“职工救国会”。他注意到卞瑞祥、周皋等人抗日热情高,立场坚定,很快吸纳他们成为“职工救国会”筹备小组的骨干力量。
有了党的领导,“职工救国会”的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抗日声势日益壮大。“那时我一心只想着上战场,为乡亲们报仇,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周皋回忆道,他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却是“潜伏”,“虽然很想上战场,但情报战线同样至关重要,这是党交给我的任务。”
敌后斗争夺得胜利
“在敌占区搞情报,危险是家常便饭,但我必须把准确的情报及时送出去。”周皋说。那时,周皋和战友们“潜伏”在各行各业,白天搜集日伪军的动向,晚上借着夜色掩护,把敌伪动态、兵力部署、防御工事、特务活动等情报传递出去,屡次挫败了日军“清乡”“扫荡”的阴谋。1942年10月,中共丹阳县委在延陵镇成立职工党支部,周皋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周皋的“军官兵役证”
1943年2月21日下午,周皋与战友得到一则重要情报:丹阳、珥陵、宝埝、直溪桥的敌伪据点突然增添兵力,企图“分进合击延陵”。他们立即连夜转移疏散“职工救国会”人员和群众,让敌人扑了个空。经过上级研判,敌伪将以延陵镇为据点,对茅山地区进行“清乡”。此时已撤离至安全区的周皋,主动请缨,又秘密潜回延陵镇,继续开展地下工作。
周皋的另一个身份,是延陵镇“职工救国会”宣传委员。组稿、编辑、书写、张贴,他都亲力亲为,甚至把抗战口号、劝降信粘到日伪军驻地乃至碉堡上,揭露敌人残暴罪行,传播我党军民反“扫荡”胜利的消息。有一次,周皋通过在敌人据点里烧饭的秘密党员,成功将抗日标语贴在了日军“头目”的座位上,一时让敌伪军坐立不安,长时间不敢开展“清乡”行动。
周皋他们发现,一名化名许煜的日军特务在延陵北街以牙医身份作掩护,多方搜集我武装部队和抗日民主政府的情报。某日,他们得知许煜将步行前往丹阳,立即报告上级党组织。县委武装埋伏在途中将其抓捕,群众拍手称快。
1944年春天,周皋和战友将日军一名分队长即将带领一个班的兵力去宝埝“清乡”的情报,及时送给抗日游击队,配合游击队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不仅全歼敌兵,还活捉了日军分队长。
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延陵地区的日军于12日凌晨仓皇逃窜。周皋与战友配合茅东警卫团于当天下午解放了延陵,并组建了延陵镇民主政权。随着抗战胜利的到来,同年10月,周皋接到上级指示,随茅东警卫团北撤,肩负起新的使命。
历经烽火奉献光明
结束“潜伏”工作后,周皋走进向往已久的部队,成为华中军区特务团二营五连的党支部书记。此时,虽然日本已宣布无条件投降,但盘踞在高邮古城内的日军仍在负隅顽抗。
1945年12月19日,高邮战役打响,经过一周激烈战斗,我军成功收复高邮城。
周皋珍藏的纪念章
按照华中野战军整体部署,周皋所在部队的任务是确保华中第八纵队侧翼安全。“我们团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打下高邮城南车逻镇的敌人。当晚发起的进攻,我和同志们打得非常果敢,当晚就攻克了全镇。”周皋回忆说,这次战斗,他们全歼镇内800名日寇和3000余名伪军。
顾不上喘息,周皋他们又奉命北上,随第八纵队参加陇海铁路东段战役,攻打姚湾附近大榆树的一个日寇中队和伪军营。由于战场地形复杂,壕沟深、围墙高,战斗初期,周皋和战友们遭遇敌军疯狂抵抗,出现较大伤亡。他们迅速调整战术,在佛晓时分再次发起总攻,最终全歼守敌。这场胜利,一举将华中与山东两大解放区连在了一起。
抗战胜利后,周皋所在部队改编为东野战军第四纵队十一师三十二团二营四连,他任支部副书记。解放战争期间,周皋先后参加了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在河南确山战役中,他不幸右臂中弹,身负重伤,历经7次麻醉手术仍未能痊愈。
1958年,周皋转业到地方工作,1964年调任山东淄博电业局(现国网淄博供电公司)副局长,分管生产工作。1966年11月,周皋参与指挥建设的魏家庄变电站至东营胜利油田110千伏线路投产送电,为我国石油生产提供了电力支撑。1972年12月,他还参与了山东电网第一条220千伏输电线路和山东电网第一座220千伏变电站的建设。1981年,周皋调任山东电力线路器材厂副厂长,直至1984年4月离休。
青年员工聆听周皋讲述抗战时期的故事。
从隐蔽战线的生死暗战,到解放战场的枪林弹雨,再到和平时代的电网建设一线,周皋用一生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与担当。他非凡的经历,激励青年一代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进。
来源:国家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