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去英特尔做顾问的时候,我就告诉美国企业,如果你们想学台积电这样的方式,或者美国政府想在本土复制出一个台积电与中国竞争,那么你一定死,而且是必死无疑,因为你没有那个文化,根本无法复制。
前台积电研发处处长杨光磊在接受中国台湾媒体人采访时表示:
我去英特尔做顾问的时候,我就告诉美国企业,如果你们想学台积电这样的方式,或者美国政府想在本土复制出一个台积电与中国竞争,那么你一定死,而且是必死无疑,因为你没有那个文化,根本无法复制。
台积电最大的长处就是专注,而且它会用合适的方法来做合适的事情。现在与台积电类似的企业,只有中国大陆的晶圆厂,比如说中芯国际。我预测未来的国际半导体格局,中国企业将会成为最大的赢家,因为他们不但专注,而且有发展技术的决心。
杨光磊在访谈中还重点指出,虽然美国政府想要重塑美国在先进芯片制造业的地位,但是其困难度很大,不是动动手签署个政策协议就能行的。
美国在80年代和90年代的时期,在芯片制造产业上是世界霸主。日本当初通过政府推动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划,重创了美国的芯片产业,但是美国通过对日制裁的方法,将日本的芯片制造业压制了下去。
但是后来张忠谋在中国台湾创立了台积电,开创了纯晶圆厂的制造模式,将核心产业聚焦于芯片制造,服务于那些Fabless(无晶圆厂)公司。
英特尔和AMD这种美国企业,走的是idm的产业路线,自己设计芯片、自己制造芯片、自己销售芯片。并且AMD的创始人杰里·桑德斯曾经还说出了“真正的男人要拥有自己的晶圆厂”这句话,以此来嘲讽那些无晶圆厂,只会设计芯片的公司。
但是随着台积电的不断壮大,以及半导体工厂的巨额投资,桑德斯变成了曾经自己讨厌的样子。他将AMD的晶圆制造业务剥离出来,与阿布扎比财团联合成立了格罗方德,顺便把自己的封装厂也一并卖掉,转型成为了无晶圆厂公司,主营业务只有芯片设计。
现在美国强的领域还是设计,包括英伟达、高通、苹果等企业,它们的芯片设计能力处于世界级一流水平。除设计外,美国企业在系统端也有很强的软件体系,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这是美国芯片企业所持有的最大优势。
并且杨光磊表示,美国的芯片制造业已经无法回到当年那种统治行业的能力。因为没有竞争,所以美国在当年拥有芯片制造的主动权。但如果现在站在同一个架构来看,只谈论制造业技术,美国已经失去了优势。
杨光磊指出,美国擅长的是搞一些具有突破性的技术,但是这项技术一旦进入量产商用阶段,很多美国的技术人员就放弃了。英特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太过于骄傲,以至于最开始的时候不屑于让其他国家的人参与进来,等到项目快失败了,才想到利用海外的人才去解决问题。
英特尔曾经在10nm和7nm的节点翻车了,当初的英特尔在没有EUV光刻机的前提下,使用浸润式DUV设备通过自对准多重图案化技术来制造更加先进的7nm芯片。事实证明,这个技术确实可以,但是英特尔没有解决良品率的问题,无法实现芯片量产,这个项目以失败告终。
同样使用浸润式DUV光刻机和自对准多重图案化技术的企业,除了英特尔,就是台积电和中国大陆企业。台积电成功了,中国大陆企业也成功了。
美国本土的芯片制造业不管是在技术水平,还是在发展情况上面,都存在很大的问题。
美国通过关税政策强行逼迫台积电在美国建厂发展,企图用这种方法来重塑美国在制造业的领先地位。甚至特朗普政府还要求台积电将制造技术贡献给英特尔,扶持美国本土的芯片企业,这种强取豪夺的政策手段,正在让美国的芯片产业陷入混乱状态。
反观中国企业,不但拥有国家的政策扶持,而且还特别注重吸引人才,只有顶尖的技术人才,才能开创新时代的技术。
据韩国《中央日报》在今年4月份发布的报道称,韩国知名碳纳米管专家李永熙、韩国物理学家、原韩国高等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淇明均受邀来到了中国高校任教。
这两位韩国专家的实力在半导体领域处于顶尖的水准,因退休后受到韩国部门的冷落处理,便接受了中国高校的邀请,来到中国继续从事科研工作。
据国际媒体报道称,中国高校和中国企业在近些年当中向许多韩国工科领域的专家发出邀请,被邀请的行业专家涵盖了电子电气、材料学、设计学、半导体技术等多个领域,涉及从基础科学到新兴技术的全产业人才。
中国企业近些年以来,正在将重点工作放在人才吸引与开发技术上面。这两者属于因果关系,只有引进培养出顶尖的科学技术人才,才能开发出行业新技术,与美国争夺高科技的主导权,从而解决卡脖子的困境。
来源:反方向数码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