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世人多叹 “赚钱难”,困于蝇头小利的争夺,陷入 “为己求利反失利” 的怪圈。两千年前,老子在《道德经》中一句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早已道破财富流转的底层逻辑。它并非玄虚的道德说教,而是历经千年验证的生存智慧 —— 真正的富足,始于成就他人。
世人多叹 “赚钱难”,困于蝇头小利的争夺,陷入 “为己求利反失利” 的怪圈。两千年前,老子在《道德经》中一句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早已道破财富流转的底层逻辑。它并非玄虚的道德说教,而是历经千年验证的生存智慧 —— 真正的富足,始于成就他人。
一、商道:货通天下者,利自随之
春秋范蠡助勾践灭吴后,弃官从商化名 “陶朱公”。他深谙 “旱则资舟,水则资车” 的周期之道,却从不囤积居奇。某年会稽大旱,百姓无粮,他以低于市价的价格抛售存粮,还传授耕种之法。百姓感念其恩,争相购买他的其他货物,陶朱公反而积累起巨额财富,散散家财又散致千金。反观战国吕不韦,虽以 “奇货可居” 登顶财富巅峰,却因只谋私利、操控朝政,最终落得饮鸩自尽的结局。一取一予之间,可见 “为人” 方是 “有己” 的根基。
二、政道:藏富于民者,国自殷实
西汉初年,萧何奉行 “休养生息” 之策,主张 “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他开放山林川泽,允许百姓开垦渔猎,自身却 “置田宅必居穷处”。看似 “损上益下”,实则让汉初经济迅速复苏,至文景时期出现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 的盛世。而隋炀帝急功近利,为满足私欲横征暴敛,修运河、征高丽,终致民怨沸腾、王朝覆灭。老子所言 “圣人不积”,正是提醒掌权者:唯有让利于民,方能成就长治久安的 “大富”。
三、人道:成人之美者,福自东来
晚清胡雪岩从钱庄学徒起步,致富后始终秉持 “真不二价,戒欺” 的商训。他开设胡庆余堂药号时,立下 “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 的规矩,不仅免费施药,还对贫困患者减价治疗。胡庆余堂因此声名远播,成为百年老字号,胡雪岩也一度成为 “江南首富”。这恰是 “既以与人,己愈多” 的生动注脚。
“赚钱难” 的根源,往往在于将 “利己” 与 “利人” 对立。老子的智慧启示我们:财富不是静止的存量,而是流动的增量。无论是经商、从政还是立身,唯有先成就他人,让价值流动起来,自身才能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更持久的富足。读懂 “既以为人,己愈有”,便握住了打开财富之门的密钥。
来源:萌鹰影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