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项来自伦敦大学的研究调查了596位肠癌患者,意外地揭示了肠癌患者身上反复出现的五大共性。这些特征,或许你我身上都有。谁能想到,一顿不规律的晚饭、一次忽视的便血,竟可能是大病的前奏?
饭后一根烟,快乐似神仙?可也许就是这根“烟”,把人一步步送进了病房的大门。
一项来自伦敦大学的研究调查了596位肠癌患者,意外地揭示了肠癌患者身上反复出现的五大共性。这些特征,或许你我身上都有。谁能想到,一顿不规律的晚饭、一次忽视的便血,竟可能是大病的前奏?
肠癌,又称结直肠癌,是当今中国发病率迅速上升的恶性肿瘤之一。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24年中国癌症统计年报》显示,近年来,结直肠癌已居中国常见癌症发病率第2位,每年新发病例超过55万例,死亡人数超过28万人。它就像是“沉默的杀手”,早期几乎没有明显症状,等到发现时往往已经中晚期。
而伦敦大学这项涵盖596人的长期跟踪研究,通过分析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和疾病发展轨迹,揭示了患病群体的五个典型共性。这些共性,不仅是警示,更是我们可以提前干预的“信号灯”。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祖辈总结出来的健康金律。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把这句老话当成耳旁风。
研究发现,长期熬夜,睡眠质量差的人群,患肠癌风险增加约25%。这一现象在伦敦大学研究对象中尤为明显,超七成患者表示,曾有长时间的熬夜、加班或夜班经历。
睡眠与肠道的关系远比想象中紧密。肠道菌群的活动具有昼夜节律,若生物钟被打乱,肠道免疫功能和屏障功能就会受到影响,容易导致炎症,增加癌变风险。
就像一位来自一家工厂的中年患者所说:“年轻时晚上不睡觉,觉得多赚点钱才是王道。现在回头想想,身体垮了,钱再多也没用了。”
“无肉不欢”是很多人餐桌上的真实写照,而这恰恰是肠癌的温床。伦敦大学研究中指出,高脂肪、低纤维饮食与肠癌呈正相关。尤其是红肉(如牛肉、猪肉)和加工肉制品(如腊肠、培根)的摄入量超标者,风险显著提高。
研究显示,每天摄入超过75克红肉的人群,肠癌风险比普通人高出18%。而膳食纤维的摄入不足,会影响肠道蠕动,导致粪便滞留时间延长,毒素容易与肠壁长时间接触,诱发肿瘤。
一位居民区的大爷在接受治疗时苦笑着说:“以前吃饭讲究‘香’,现在医生天天让我多吃‘粗粮’、‘绿叶’,才知道健康比味道重要。”
膳食纤维、红肉、肠道菌群、粪便排空。这些词,听着普通,却关乎生死。
“坐着不动,病找上门”。这句俗语放在肠癌身上,一点也不夸张。伦敦大学的研究数据显示,久坐超过6小时/天的人群,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比活跃人群高出27%。
肠道蠕动需要“活动”的刺激。长期缺乏运动,会导致肠道功能减弱、排便不畅,便秘成为常态。再加上精神压力大,饮水不足,肠道环境就像一个“垃圾堆”,癌变风险自然水涨船高。
尤其是办公室工作者、司机、教师等职业人群,是肠癌的高危人群之一。一位在机关单位坐了20多年办公室的患者回忆:“以前总说‘坐享其成’,现在知道,‘坐’是健康的敌人。”
“拉肚子、便秘、便血”,很多人以为这只是小毛病,忍忍就过去了。但恰恰是这些“小信号”,是肠癌的“警报器”。
伦敦大学的研究中,有超过60%的患者曾在早期出现不明原因的便血、长期腹泻或便秘交替、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但由于羞于就医或误以为是痔疮,延误了最佳诊断时机。
国内某三甲医院的一位消化科主任在讲座中提到:“在接诊的肠癌病例中,超过一半是因为早期症状被误判或忽视,导致确诊时已进入中晚期。”
疾病早期的蛛丝马迹从不张扬,但一旦放任自流,就可能发展成无法逆转的悲剧。
“没病没痛,体检干嘛?”这种观念,正在悄然酿成健康危机。肠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但通过筛查可以有效发现癌前病变或早期癌变,如腺瘤性息肉。
伦敦大学调查显示,不到10%的患者曾在患病前进行过结肠镜检查。而中国的情况也不乐观。根据《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4年发布的一项全国调查,仅有不到15%的50岁以上人群接受过肠镜检查。
一位来自某公共场所的清洁工退休后被查出肠癌,他感慨道:“如果早点查查,可能就是个息肉,切了就没事了。现在得化疗,真是悔不当初。”
早筛早治,是肠癌防治的“黄金法则”。肠镜虽不舒服,但能救命。
· 面对肠癌这位“沉默的敌人”,防患于未然才是上策。以下五条建议,是多位专家根据临床实践总结出的健康守则,值得每个人收藏。
第一,要规律作息。每天保持7-8小时睡眠,避免频繁熬夜。尤其是中老年人,更应重视生物钟的稳定。
第二,调整饮食结构。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少吃红肉和加工肉制品。每天饮水充足,促进肠道蠕动。
第三,坚持运动习惯。哪怕是饭后散步30分钟,也能有效刺激肠道活动。每周累计运动时间应不少于150分钟。
第四,关注排便变化。出现便血、腹泻、便秘、腹胀等症状时,及时就诊。切勿自行服药或一拖再拖。
第五,定期进行筛查。尤其是50岁以上人群,或有家族肠癌病史者,建议每5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别让“等一等”,变成“来不及”。
肠癌的防控,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持久战。医生的职责不只是治病,更是传播健康的火种。让更多人重视早筛、早诊、早治,避免一场场可以预防的悲剧,是每一位医者的使命。
正如老话说的:“健康不是一切,但失去健康就失去了一切。”愿每一个人都能从今天做起,关爱肠道,守护健康,共筑无癌人生。
参考文献
[1]国家癌症中心.2024年中国癌症统计年报[R].北京:国家癌症中心,2024.
[2]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结直肠癌早筛现状调查报告[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4,58(4):456-460.
[3]王东,李志强,陈璐璐.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的临床意义[J].中华消化杂志,2025,45(03):201-205.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来源:健康之光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