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58年3月,河南省文化局副局长冯纪汉找到杨兰春,提议他用7天时间创作一出“跃进”戏。杨兰春勉为其难,仓促创作,第一二三四场有草稿,第五六场只有唱词,七八场连稿子也来不及写,直接到排练场口述。
1958年3月,河南省文化局副局长冯纪汉找到杨兰春,提议他用7天时间创作一出“跃进”戏。杨兰春勉为其难,仓促创作,第一二三四场有草稿,第五六场只有唱词,七八场连稿子也来不及写,直接到排练场口述。
初稿完成后,杨兰春立即把河南省豫剧三团的演员们集中起来进行排练。
起初,杨兰春还用录音机把编好的唱词记录下来,没想到录制速度都赶不上他的创作速度。
排练的过程中,突然灵感迸发,他就随手记录下来,有些台词居然是写在纸烟盒背面的。
到了最后几场戏的时候,他就干脆到排练场上直接口述,让演员当场串词。
就这样,连续7天7夜“跟头流水”的赶作业,换来了一部经典的诞生。据杨兰春回忆,当时的布景、道具加在一起,一共花了19块5。
1958年3月20 日,《朝阳沟》如期在郑州的北下街河南剧院(今已拆除)举行首演仪式。台下黑压压一大片,坐着的是来自全省各地、市、县的文化局一把手。冯纪汉向大家简单介绍了这部剧的编排经过,台下报以热烈的掌声。
1958年的《朝阳沟》银环由马琳扮演
戏马上就要开场了,杨兰春说“等等,还有四句词还没想好”,台下观众哄堂大笑。杨兰春赶紧编好的四句词,又说:再等等,戏还没有名字。全场又是一阵大笑,杨兰春想到曹村有座朝阳寺,那里到处都是山沟丘陵。
于是,豫剧经典《朝阳沟》就在一片轻松的哄笑声中,正式亮相。
1958年版《朝阳沟》有6场戏
《朝阳沟》演出效果很好,杨兰春事后整理出完整的剧本,1958年5月19日,《朝阳沟》在郑州正式对外公演。1958年5月,河南人民出版社就出版了单行本,这是《朝阳沟》最早公开出版的剧本,这一版可以称之为1958年版《朝阳沟》。1958年版《朝阳沟》有6场戏。
1958年版的《朝阳沟》没有“上山”、“下山”,也没有“我坚决在农村干它一百年”,但有“亲家母对唱”,不过是栓保娘和银环娘两个人的对唱。银环上场的第一段唱,现在通行的版本是“祖国的大建设一日千里”,1958年版本和现在的差别较大,唱词为:
杏花谢,桃花开,白里透红;冰雪消,百草生,杨柳发青。
蝴蝶儿随风舞飞过头顶,(钟声响),从南关又传来放学的钟声。……
开场比现在的版本多了个流氓学生,他是政协委员的儿子,调戏银环。
栓保的唱段“谁知道你的心比那冰棍还凉”和现在通行版本差别不大。
1958年版本的《朝阳沟》银环虽然觉得农业劳动很苦,产生了彷徨和动摇,但被村支书劝住了,没有离开朝阳沟,而是参加了扫盲工作,剧中有银环教她公公识字的情节。
1958年夏,河南省豫剧院三团携《朝阳沟》《刘胡兰》参加了文化部在北京举办的戏曲现代题材公演,受到了首都人民的欢迎。
马可在《戏剧报》上发表评论文章:“这是一出生动、活泼、鼓舞人心的好戏。”此时的银环由马琳扮演,有1958年的唱片和剧照为证。
1958年的《朝阳沟》银环由马琳扮演的剧照
1958年7月,《剧本》杂志发表了《朝阳沟》。1958年12月,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了《朝阳沟》,作为农村通俗文库,戏曲演唱材料丛书。1959年6月,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朝阳沟(剧本与曲谱)》,此为河南地方戏名剧系列丛书(有《花木兰》《收姜维》《刘胡兰》等),《朝阳沟》主旋律乐谱首次公开出版。1997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新文学大系1949—1976(第十六集·戏剧卷二)》根据《剧本》杂志收录了《朝阳沟》。这些本子都是1958年版《朝阳沟》。
来源:岁月留声机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