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蒜作为常见的调味蔬菜,种植过程中施肥管理至关重要。然而,不少农户在施肥时存在诸多误区,导致大蒜出现黄叶烂根等问题,影响产量和品质。
文/好伴
大蒜作为常见的调味蔬菜,种植过程中施肥管理至关重要。然而,不少农户在施肥时存在诸多误区,导致大蒜出现黄叶烂根等问题,影响产量和品质。
下面我们就从肥料选择、施肥方法、误区防范及应急处置等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大蒜科学施肥的技术要点。
常见施肥误区及危害
1. 未腐熟鸡粪:鸡粪氮含量高,未腐熟时发酵不完全会产生氨气和有机酸,还会发热,容易“灼伤”大蒜幼根。而且,未腐熟鸡粪可能携带致病菌,引发根腐病等土传病害。
2. 尿素及高氮肥滥用:尿素是速效氮肥,施入后会让大蒜叶片快速生长,但苗期大蒜主要依靠鳞茎营养,氮过高会使叶片拉长纤细、根系弱化,还会抑制蒜头膨大期的养分转移,导致产量降低。
3. 长期只用三元全效复合肥:这种肥料在生长早中期能满足需求,但膨大期大蒜对钾的需求明显增加,若钾不足,就会出现“青秀不结蒜”的情况,蒜头瘦小、品质差。
4. 草木灰与底肥混用:草木灰碱性强,会促使氮素挥发,导致新老叶黄化、顶端生长受阻。它宜在土壤偏酸、后期调理时单独少量使用,不能和高氮肥一起施用。
5. 未腐熟牛猪粪:腐熟过程消耗大量氧气,形成厌氧环境,尤其是在重粘土或雨后积水时,根系容易坏死,还会滋生真菌病害,加剧枯黄脱落。
6. 抽薹前后高氮乱施:蒜薹抽出期间,施肥目标应向蒜头膨大倾斜,若氮过高,蒜薹长得猛,蒜头却空瘦。
7. 收获前喂水溶肥:后期施肥会让大蒜疯狂长新叶,影响成熟,导致储藏性变差,难以长期保存。
科学施肥技术方案
1. 肥料配比与施用方法
• 底肥:每亩用腐熟有机肥400 - 500公斤,配合少量磷肥(过磷酸钙15 - 20公斤)、钾肥,埋深18 - 22厘米,不要与种瓣直接接触。
• 苗期:根据苗情决定是否施提苗肥(以磷钾为主、氮极少,必要时滴灌稀释后的腐殖酸类液体肥),切忌用尿素冲施。
• 膨大期:抽薹前7 - 10天至薹盛期,集中补钾(硫酸钾15公斤/亩),分两次撒施并浇透。可叶面喷0.2%磷酸二氢钾提升蒜瓣充实度。
• 后期:收获前45天停止追肥,适当灌溉控水,避免新根和新叶疯长。
2. 肥料类型选择建议
• 有机肥优选腐熟羊粪、堆肥、商品化有机肥。
• 复合肥选控释型或专用型(高钾型),不要长期只用普通均衡型。
• 氮肥仅在冬前缓释、春初苗弱时少量补施,尿素用量要低,并配合灌溉适度稀释。
• 钾肥首选硫酸钾,不要用氯化钾,以免导致根部毒害。
• 若有微量元素缺乏症状,及时叶面喷施。
误区防范与应急处置
1. 防范关键点:肥料不是越贵越有效,要注重成分配比、土壤检测和时机精准;农家肥务必腐熟;草木灰用量要严格控制,偏酸地才可用于调节;施肥要结合土壤性质和前茬作物实际情况调整。
2. 应急处置
• 停肥+大量清水灌溉:稀释和移除过量养分,必要时用苏打水调节土壤酸碱,严重者去掉表层浓集肥土。
• 松土通气:及时疏松土壤,黏重板结地块可撒草木灰或石灰杀菌、改善空气流通,但避免与腐熟不彻底的粪肥叠加。
• 叶面追肥辅助:叶喷0.1 - 0.2%磷酸二氢钾,必要时加入氨基酸、腐殖酸类营养液,严禁再用氮肥。若部分区域烂根严重,拔除病株并集中处理残体。
此外,播种时要注意深度和间距,定期检查苗情和土壤湿度。还可配合根际生物剂、微生物菌肥,进行土壤测定,针对性纠偏。
总之,大蒜高产需科学施肥,把握好时机与比例,落实细节,才能收获优质大蒜。
来源:百灵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