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家店镇:以“四个融入”推动村民教育 谱写治理有效大文章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6 20:46 1

摘要:邱家店镇创新实施“四个融入”村民教育工作法,着力构建队伍体系、打造教育阵地、深化服务实效、建立常态机制,形成“教育+治理”深度融合的工作模式,成功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既提升了群众思想素养与致富能力,又破解了基层治理难题,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村民教育赋能基层

邱家店镇创新实施“四个融入”村民教育工作法,着力构建队伍体系、打造教育阵地、深化服务实效、建立常态机制,形成“教育+治理”深度融合的工作模式,成功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既提升了群众思想素养与致富能力,又破解了基层治理难题,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村民教育赋能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营造了群众内心平和、待人和善、邻里和睦、乡村和美的浓厚氛围。

一、队伍融入汇众智,以多元主体激活教育内生力。把村民教育作为全镇各村党支部工作的重点,推动党员骨干作用发挥,构建“干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村民教育格局。镇村干部办好“党味”课堂。镇党委定期组织领导干部、包村干部、村干部、网格员上讲台,结合讲党课、主题党日,为群众讲好思想课、法治课、政策课,算清发展账、惠民账、环境账,讲明急难愁盼,凝聚温情民心。党员骨干办好“情味”课堂。大力开展党员联户工作,择优创建党员中心户828户,灵活运营网格联、扎堆联、网上联,开好“吐槽大会”,做好“志愿服务”,办好“草根组织”,通过干部结对、培训赋能等方式,引导党员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中开展村民教育,让群众感受到党的关怀无处不在。乡村达人办好“土味”课堂。用群众的力量来教育群众,吸纳德高望重、致富带头人以及小商店主、广场舞领队、抖音小网红等乡村达人加入村民教育队伍,用群众听得懂的“乡音土语”讲实实在在的干货,在“墙根唠嗑”、民情恳谈中讲好身边人身边事,教育群众保持积极向上向善的精神面貌。

二、阵地融入拓空间,以多维载体增强教育覆盖力。邱家店镇以打造10分钟学习教育圈为目标,线上线下相结合,建立起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阵地网。大夜校架起乡村“充电站”。镇级依托农村党员教育实训基地高标准打造高素质“农民夜校”,村级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建立“村民夜校”,形成“1+44”的教育矩阵,邀请业务骨干、乡土能人围绕文化文艺培训、数字技术知识普及、金融反诈知识宣传等相关内容授课培训,着力打造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政教育平台、村民素质能力提升的实践实训平台。传播站扮靓乡村“风景线”。小诊所、小卖部、小广场是各类小道消息满天飞、影响群众思想观念的信息中枢。邱家店镇在44个村人流量较多的场所附近安装阅报栏、公开栏、大喇叭等设施160个,上接党心、下联民心,传递党的声音,宣传党的政策,让群众随时随地了解村级工作、接受思想教育,将其内化为自身主观认知与精神追求,外化为行为自觉与责任担当。新媒介传递乡村正能量。构建以“村闻联播”为核心平台的新媒体传播矩阵,打造一叶知邱、大美泉乡王林坡等抖音、微信短视频号,定期通过图文、短视频等丰富形式,围绕乡村产业发展的新动态、环境整治的新成果、移风易俗的新变化等内容,生动讲述乡村故事,让群众听得懂、用得着、受教育。选取熟悉网情、紧贴网民、善用网络的党员群众,组建5支“网上先锋队”,做群众“好友”,当群众“粉丝”,对错误思潮、错误言行敢于亮剑,实现“支部建在网上,党员连在线上”。

三、服务融入求实效,以精准供给提升教育吸引力。村民教育单纯依靠上门动员注定不长久,必须让群众在村民教育中获取更多“综合收益”,才能实现“要我参加”到“我要参加”的转变。突出实用实效。把宣传政策、学习法律知识作为村民教育必修课,建立起农业技术、非遗制作、直播带货等技能培训“选修课”机制,实现了从“填鸭式”课程安排到“点单式”选择课程的转变,满足了村民对文化生活、技能学习、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现实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村民日常工作和生活压力。突出文化传承。挖掘非遗传承、民间风俗、传统美食等乡村记忆,高标准建设了以“乡愁”为主题的鲁中民俗生活体验区—泰山炊烟巷,让群众在体悟乡愁中寻文化之根、民族之魂,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家风家训小支点撬动乡风大文明,大力实施家训传承工程,对传统家训挖掘、保护、传承、更新,新家训既保留“尊老爱幼、诚信重诺”等传统美德,又融入“生态环保、志愿服务”等时代要求,做到以家训促村约,用家风带民风。突出问题化解。村民教育也是收集民意的窗口,全镇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党员同做一件事”活动,收集群众“微心愿”,加装红绿灯、修建“四好路”、办好幸福食堂,着力解决了一批交通、养老等民生领域的问题,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推动党的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真正让群众想学愿学乐学、真懂真信真用。

四、机制融入固根本,以闭环管控保障教育持久力。村民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在基层执行落实中有时存在“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的问题,只有明晰各方责任,把准教育方向,完善评价机制,及时纠偏纠差,才能让村民教育具备生命力,真正见到成效。压实工作职责,确保村民教育始终有人干。邱家店镇党委成立村民教育工作专班,整合宣传、农业、综治等部门工作力量,与村党支部、网格、第一书记联动,形成“党委领导、部门共管、村级承接、网格下沉、公众参与”的村民教育组织体系。认真执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强化村党支部对群众的教育引导,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责主业,将村民教育纳入村干部民主评议内容,引导村干部像抓集体经济发展一样抓村民教育。强化主题定制,确保村民教育始终干得正。针对村干部、网格员文化水平偏低的工作实际,邱家店镇坚持每周向各村党支部推送村民教育内容,涵盖政治、法治、经济、农技等各个方面,让村民在学习教育中增进法治意识、增强致富本领,增加对党组织的理解和认同。做好成效评估,确保村民教育始终干得好。制定《村民教育成效评估分析办法》,注重用好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群众来信来访的情况分析,结合入户走访情况,定期评估村民教育成效,针对发现的问题和群众的意见建议,聚焦当前重点任务,及时调整村民教育内容,确保村民教育有的放矢、鲜活持久。

来源:齐鲁暖阳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