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刚看到婚讯还以为是真的,结果是造谣?”9 月 4 日清晨,一则 “冯绍峰与景甜 8 月 29 日闪婚官宣” 的消息在社交平台炸锅,网友瞬间沸腾 —— 有人晒出 “结婚照”,画面里两人穿着古装并肩而立,看似甜蜜;还有人扒出 “互动细节”,把两人过往采访里的只言
“刚看到婚讯还以为是真的,结果是造谣?”9 月 4 日清晨,一则 “冯绍峰与景甜 8 月 29 日闪婚官宣” 的消息在社交平台炸锅,网友瞬间沸腾 —— 有人晒出 “结婚照”,画面里两人穿着古装并肩而立,看似甜蜜;还有人扒出 “互动细节”,把两人过往采访里的只言片语凑成 “藏头诗定情”,一时间真假难辨,相关话题迅速冲上热搜,连路人都忍不住好奇 “这俩啥时候在一起的?”#景甜冯绍峰辟谣闪婚传言#
可没过多久,这场 “婚讯狂欢” 就被狠狠打脸。细心的网友发现,所谓的 “结婚照” 根本是两人合作剧《灼灼风流》的剧照,被别有用心的人拼接裁剪后,刻意营造出 “官宣” 的假象;那些 “藏头诗定情” 更是牵强附会,不过是营销号为博眼球的强行解读。上午 8 时 08 分,景甜工作室率先发难,直接在社交平台发长文辟谣,连用三个 “假!” 字强调 “景甜女士未婚!单身!请停止造谣!”,还配上多张标注 “假” 字的谣言截图,态度强硬到不留余地;稍晚些时候,冯绍峰工作室也紧跟其后,用 “假!无中生有,不信谣,不传谣!” 的简洁回应,戳破了这场无中生有的情感泡沫。
其实稍加留意就能发现,这场 “婚讯” 漏洞百出。近期冯绍峰一直在忙着新剧宣传,频繁出席线下活动,采访里聊的全是角色与创作;景甜也专注于综艺录制和公益项目,社交平台分享的不是工作动态就是生活日常,两人连同框的痕迹都没有,更别提 “闪婚” 了。说到底,这场风波不过是部分娱乐账号的 “流量生意”—— 他们把两人因合作积累的荧幕默契无限放大,再用剧照 P 图、强行解读等手段,虚构出一段根本不存在的感情线,只为吸引点击量,收割流量红利。有业内人士透露,这类 “明星绯闻谣言” 背后,往往有专门的团队操盘,从编造剧情到扩散传播,形成完整的 “产业链”,“只要能火,根本不管真假”。
从全球明星隐私保护趋势来看,“抵制恶意造谣” 早已成为共识。欧美明星面对谣言,常会通过法律途径维权,比如泰勒・斯威夫特曾起诉造谣者,要求公开道歉并赔偿损失;韩国也有专门的 “明星隐私保护法案”,对恶意传播不实信息的行为严惩不贷。而国内类似的 “流量造谣” 之所以屡禁不止,一方面是因为部分平台对谣言内容审核不严,甚至为了流量 “默许” 传播;另一方面是造谣成本太低,即便被辟谣,营销号也不过是删帖了事,很少受到实质性惩罚。这种 “造谣零成本,辟谣累死人” 的现状,让越来越多明星陷入 “被绯闻” 的困扰。
争议也随之引发对 “网络信息真伪” 的讨论:有人觉得 “观众也有责任,不该轻信没有实锤的消息”;也有人反驳 “营销号的造谣手段越来越逼真,普通人很难分辨,不能把锅甩给观众”。还有人质疑 “平台为何不加强监管?”,毕竟很多谣言都是在平台的推波助澜下,才从 “小范围讨论” 变成 “全网狂欢”。更有人担心 “长期这样下去,大家会对明星的真实动态失去信任,最后伤害的是整个娱乐行业”。
如今,这场 “闪婚谣言” 虽已平息,但留下的思考远未结束。它不仅是对冯绍峰、景甜个人隐私的侵犯,更是对网络环境的破坏 —— 当造谣成为 “流量密码”,当真相被淹没在虚假信息里,最终受损的是每一个网民的权益。希望这次事件能给所有营销号敲响警钟:流量再重要,也不能突破道德与法律的底线;同时也期待平台能加强审核,让谣言无处遁形。你怎么看这次冯绍峰景甜的 “闪婚谣言”?你遇到过类似的明星谣言吗?
来源:小娱星探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