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门缝梗”起因是3个月前一个UP主“魔力骗骗花”做了一个视频夸赞《绝区零》的门缝设计,“绝区零,正在成为一件艺术品”,封面是“1毫米的逆天细节”。
发现门缝的玩家,被《绝区零》做进了游戏
《绝区零》版本更新后把之前发现门缝,夸门缝做得好的玩家做进了游戏。变成了
一个侦探邦布。
《绝区零》这个“门缝”其实颇具争议,官方算是整活?
“门缝梗”起因是3个月前一个UP主“魔力骗骗花”做了一个视频夸赞《绝区零》的门缝设计,“绝区零,正在成为一件艺术品”,封面是“1毫米的逆天细节”。
视频内容是玩家发现游戏内有一扇门留着一条门缝,可以通过缝隙看到房间里的布置。
联系到自己小时候9几年真见过采用双向开合的插销结构的老式单元门,门的本身的确要留一道足够大的缝。
觉得《绝区零》细节做得很到位,游戏里的铁门有这种门缝很真实,而且透过门缝里面进不去的地方还有桌子、椅子、风扇建模,感慨制作组正在努力把绝区零打造成为一件艺术品。
这一视频在《绝区零》玩家社区中获得了不少认同,许多玩家认为这体现了制作组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主要观点也是夸赞的是这条门缝后面,绝区零哪怕玩家可能永远不会发现,也要精雕细琢每个细节的游戏匠心。
实际上这种现实建模都是有参照物的,制作人接触过能做出门缝其实很正常,《绝区零》玩家发现发个视频夸一下也正常。
出圈感觉很大的锅是这视频的文案相当夸张,玩家对《绝区零》是非常夸张的赞美且充满情绪张力。不知道怎么描述,看看几个原视频文案片段。
“OK啊,朋友们,有点恐怖了!真的,我可能发现了一个绝对不会有人发现的细节,真的好离谱——百分之百没有人会发现这个细节,已经细节到……就是如果你不是去为了找而去找这个细节,你是绝对不可能发现的!”
“各位,是这个门的细节,你知道有多恐怖吗?哇塞,我们看看这个门的右侧,没问题吧?严丝合缝啊,这条轴啊。我看左侧,各位——我的天哪!看到了吗?各位!他们制作组特意的给这扇门的左侧留了一条缝隙!”
“但是话说回来,这个细节还是这个细节,真的是太……有点让我觉得头皮发麻的那种细节,太强了!真的有意而为之的这个范儿,哈哈哈,怎么想的各位啊?太强了!绝区零!我打赌各位,他们想把绝区零做成一种、做成一个艺术品——他现在还成为不了啊,他将来吧,想做成艺术品。真的各位,太恐怖了!加油吧加油吧,太强了啊!”
这种语气,真的,第一印象是这玩意是不是贴吧串子领域大神的钓鱼贴文案,结果还是“魔力骗骗花”主作为绝区零玩家的真情实感。
当内容传播至更广泛的游戏圈时,就引发了争议。
因为有门的游戏很多,有门的游戏有门缝也很多。“门缝”这一简单设计被冠以“细节”就显得有些过度解读。
后面出圈后这文案迅速爆火,成了一种“尬吹圣经”。
就出现了什么“卡拉彼丘,正在成为一件艺术品”;“刺客信条,正在成为一件艺术品”;“明日方舟,正在成为一件艺术品”;“王国之泪,正在成为一件艺术品”一类等等。
几十个游戏,基本有点热度的游戏做了类似的整活,还copy了原视频的文案和1毫米封面。
当然,对《绝区零》更多是负面评价,视频底下的评论更多是对《绝区零》的阴阳怪气。成分主要是对《绝区零》玩家夸门缝的反讽。
很多评论是直接复制了玩家夸《绝区零》的评论模版去夸自家的游戏。
绝区零版本评论。
卡拉彼丘版本评论。
燕云版本评论。
这里“魔力骗骗花”还有回应争议的模版也被复制了。也成为了一种参考文献,类似的“门缝”视频底下的up都会亲自复制回复。
这种复制粘贴的行为,进一步强化了梗的传播性,视频、评论、回应都成了一个模版。
其他游戏玩家对绝区零玩家夸门缝的做法更多是当成笑话来着。
细节还原可以夸,被笑感觉还是这个“门缝梗”原文案和封面都太浮夸,更加像尬吹一类,门缝这点细节,感觉不如绝区零做那几个打麻将的用心,麻将牌面都有说法。
单机方面也没见过吹门缝的,倒是有人吹过gta5的开门方式,比如可以用手开门,用脚开门,用身体撞开门,用枪开门这些,每种开门方式的演绎形式都不一样。
对比起来,这个门缝就真的没什么技术含量。
这事本来也就过去了,结果最近《绝区零》把这个“门缝”梗做进了游戏。
游戏在原本门缝位置旁边增加了一只“小蒸蛋”邦布。结合剧情的发现门缝,应该就是把“魔力骗骗花”做成了这个邦布。
对话之后看看门缝之后就能得到价值5菲林的成就。
“魔力骗骗花”对自己被做进去游戏还是非常开心了,算是对游戏有正面意义吧。
原本视频本意其实很简单,就是绝区零玩家觉得门缝做得很真实,结果这文案和标题太浮夸和尴尬了,反而成了其他玩家嘲笑游戏的素材。
《绝区零》现在把这个门缝梗做进去游戏,是学的崩铁?看效果也是拉近了与玩家的距离,将原本对游戏争议转化为更积极的社区互动。
来源:魔法领域者